蔡崇信,阿里的新掌門要做什麼?

2023-10-04     德林社

原標題:蔡崇信,阿里的新掌門要做什麼?

文 | 金衛

9月26日,菜鳥智慧物流網絡有限公司(簡稱「菜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衝刺全球智慧物流第一股。

菜鳥有望成為阿里「1+6+N」 組織變革以來,六大業務集團中首家獨立上市的公司。分拆菜鳥上市,可謂是蔡崇信上任以來的第一槍。

9月10日教師節這天,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發布了一封集團內部全員信,宣布已在當日按計劃完成集團管理職務交接,由他接任集團主席職務,吳泳銘出任集團CEO。

阿里巴巴告別張勇時代,迎來蔡崇信時代。這也是自阿里巴巴「1+6+N」 全新業務集群變革後的又一次重大變化。

張勇治下的阿里,以天貓推動了品牌企業全面的網際網路化;作為和馬雲一起打江山的 十八羅漢"蔡崇信,他的上任會給阿里帶來什麼?

第一槍:菜鳥國際化

菜鳥註冊成立於2015年5月20日,主要業務包括國際物流、國內物流與科技及其他服務,阿里巴巴目前持有菜鳥約69.54%的股份。阿里巴巴2024財年第一季度財報,菜鳥該季度營收達231.64億元,同比增長34%。

作為阿里體系內收入增速和發展潛力上最被看好的業務之一,菜鳥的地位不言而喻。

2023年3月,阿里啟動了24年以來最大的改革,俗稱 「1+6+N」組織變革, 「1」是阿里巴巴集團,「6」是阿里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國際數字商業、菜鳥、大文娛等阿里的六大板塊業務。

在「1+6+N」的新業務集團董事名單中,除了彭蕾、童文紅等外界熟悉的名字再次回歸,蔡崇信、吳泳銘等阿里核心元老也重新掌權。

今年6月,蔡崇信首次以菜鳥集團董事長身份蔡崇信出現在2023全球智慧物流峰會的電子螢幕上,他在致辭中透露,未來將從三大方面支持菜鳥發展,其中全球化是菜鳥的重要方面,「菜鳥會立足中國根基、著眼全球市場,持續構建全球化的物流網絡。」

作為阿里老將,蔡崇信依回歸之後的第一槍就是重注菜鳥。他為菜鳥擬定了全球化的戰略方向,表示將以「每年1-2個國家的節奏建設海外本地物流網絡」。

菜鳥的招股書披露了全球化速度:國際快遞推出「全球五日達」,全球網絡遍布200多個國家及地區。

在蔡崇信看來,物流和電子商務是一支球隊的最強雙人組,「他們在過去的20年里,聯手呈現了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的精彩賽事。」

現在蔡崇信為菜鳥進行了全新的定位,開闢出更大的市場,劍指全球。除了菜鳥,阿里還在布局另一張全球化的商業網,而這一切似乎都是蔡崇信上任之後要做的事。

為何會是蔡崇信?

在阿里的合伙人中,蔡崇信是最具多元化、國際化背景的一位。

蔡崇信出生於中國台灣,在美國長大。出身法律世家的他,在耶魯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和法學博士學位。畢業後,他先在紐約做了三年律師,去了瑞典AB投資集團,做亞洲區總裁,年薪70萬美元。

1999年,阿里還在創業期,馬雲想成立全球最大B2B平台的宏願打動了蔡崇信,他跟馬雲泛舟西湖,決定加入阿里巴巴,並被委任為阿里財務長,這個年薪百萬的職業經理人搖身一變成為阿里巴巴月入500的員工。

曾有媒體這樣評價蔡崇信:「如果阿里巴巴是一部電影,那麼馬雲是明星主演和導演,蔡崇信則是製片人。「

蔡崇信在阿里幾個最關鍵的時候,完成了一步步的資本跨越。

最初,在蔡崇信的撮合下,阿里巴巴在初期拿到了來自高盛等投資機構的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這其中包括蔡崇信的老東家銀瑞達。

其後,在蔡崇信的牽線搭橋下,著名的「馬雲用6分鐘說服孫正義」的故事發生。起初孫正義表示自己願意投4000萬美元,但需要占股49%,蔡崇信以留出足夠未來融資及股權激勵的空間為由勸說馬雲拒絕,最終這筆交易以2000萬美元、占股30%達成協議,這筆融資讓阿里度過了最危險的網際網路泡沫危機。

作為有著資深法律和財務背景的人,又擁有海外風投機構經驗,蔡崇信希望引入一套現代公司治理結構以及全球化的發展格局,這對阿里的發展至關重要。

蔡崇信主導了阿里對雅虎中國的收購、幫助公司屢屢拿到巨額投資,還參與了阿里的VIE架構。2007年、2014年,阿里先後在港交所、紐交所上市,兩次帶隊的都是蔡崇信,尤其是紐交所上市創下當時最大的IPO。

在與大資本的博弈中,蔡崇信既給阿里融到了資,也讓控制權牢牢握在自己人手裡。蔡崇信被喻為是給阿里帶來「質變」的人,利用他的財務知識和法律知識,將阿里帶上了專業的融資之路,撬動數千萬的投資,與大金融機構的股權博弈,賦予了阿里現代大公司的DNA。

此後,蔡崇信擔任阿里戰投負責人,全面負責戰略投資工作,主導了阿里擴張時期對UC、高德、餓了麼、陌陌等項目的投資併購。

直到2019年6月,蔡崇信從阿里戰投掌門人的位置上退了下來。

阿里目前的挑戰

沉寂三年之後,直到阿里的1+6+N改革,蔡崇信又出山了。

如今的阿里,不僅外界視之已進入「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今年 5 月下旬,馬雲召集了淘天集團各業務負責人開會,會上他以諾基亞和柯達舉例,認為一個企業從行業標杆到死亡,半年到一年就足夠了。

一方面,拼多多、快手、抖音的崛起不斷對阿里基本盤的電商陣地發起挑戰,另一方面,在網際網路反壟斷整治、性侵案風波等因素下,阿里市值蒸發超過一半,趨於保守的阿里也被外界質疑失去了創新能力。

作為阿里唯一的永久合伙人,蔡崇信見證了阿里各業務線的前世今生,在阿里轉型關鍵期,需要一位這樣對各業務線了如指掌的元老來重穩軍心。而阿里的全球化戰略,也需要一位具有全球化經驗和多元化背景的決策者來掌舵前行。

不過,阿里的全球化也面臨諸多內外挑戰,月活用戶超16億的TikTok電商在Lazada大本營東南亞發力;拼多多海外版Temu在北美勢頭強勁,同時進軍歐洲國家;此外,還要面臨來自諸如SHEIN Shopee等獨角獸平台的競爭壓力。

蔡崇信在阿里全球化的商業網絡進程中,首先打出了菜鳥這一張牌,後續還有更多的計劃。

9月12日,在蔡崇信履新不久,阿里巴巴CEO吳泳銘在全員信中表示將加大對全球化的商業網絡業務的戰略性投入,「阿里不僅自己出海,更要通過構建一張全球化的商業網絡,協助更多中國以及全球中小企業在世界拓展商機。」

國際化、全球化,也正是蔡崇信領導阿里走的一條新路徑。

最終蔡崇信會給阿里交出什麼樣的成績單,依然有待時間來驗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95cd30051764bc0409013d8c2efcd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