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消毒劑分類使用指南!建議收藏!

2024-11-04     京津冀消息通

市面上消毒劑種類繁多,不同消毒劑使用方法、使用範圍、遵循的標準各不相同,如何科學正確地選擇使用消毒劑成為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各種消毒劑的調研,對消毒劑的類型、標準、適用對象、使用方法和使用安全等進行了梳理匯總,希望能為人們正確使用消毒劑提供幫助。消毒劑是指用於殺滅傳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達到消毒或滅菌要求的製劑。

1 按殺滅微生物能力分類

1.1

高效消毒劑

高效消毒劑指可殺滅一切細菌繁殖體(包括分枝桿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對細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殺滅作用,達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製劑。常見高效消毒劑有如下幾種。

戊二醛屬滅菌劑:廣譜、高效,有氣味,低毒,對金屬腐蝕小。

過氧乙酸屬滅菌劑:廣譜、高效、低毒,對金屬或織物有腐蝕性,受有機物影響大,穩定性差。

過氧化氫屬高效消毒劑:廣譜、高效、速效、無毒,對金屬或織物有腐蝕性,受有機物影響很大,純品穩定性好,稀釋液不穩定。

二氧化氯屬高效消毒劑:廣譜、高效、速效,對金屬有腐蝕性,對織物有漂白作用,受有機物影響大,活化液和稀釋液不穩定。 含氯消毒劑屬高效消毒劑,廣譜、高效、低毒,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對金屬有腐蝕性,對織物有漂白作用,受有機物影響大,消毒液不穩定。

過氧化氫銀離子消毒劑:屬高效消毒劑,廣譜、高效、速效、長效、無毒、無味、無刺激,可殺滅各種細菌及病毒,能去除有害氣體,釋放負離子,穩定性好。

二溴海因:化學名為二溴二甲基乙內醯脲,是一種釋放有效溴的消毒劑,可殺滅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繁殖體、芽孢、真菌和病毒,高效、廣譜。

1.2

中效消毒劑

中效消毒劑指可殺滅分枝桿菌、真菌、病毒、及細菌繁殖體等微生物,達到消毒要求的製劑。常見中效消毒劑有如下幾種。

碘類消毒劑:中效、速效、低毒,對皮膚無刺激,對二價金屬有腐蝕性,受有機物影響很大,穩定性好。

復合碘、乙醇:中效、速效、無毒,對皮膚有刺激性,對金屬無腐蝕性,受有機物影響很大,易揮發、不穩定。

1.3

低效消毒劑

低效消毒劑指可殺滅細菌繁殖體和親脂病毒,達到消毒要求的製劑。常見低效消毒劑有如下幾種。

胍類消毒劑:對皮膚黏膜無刺激,對金屬織物無腐蝕,受有機物影響輕微,穩定性好,包括醋酸氯己定、葡萄糖酸氯己定和聚六亞甲基胍等。

季胺鹽消毒劑:包括單鏈季鹽消毒劑和雙長鏈季胺鹽消毒劑,對皮膚黏膜無刺激,毒性小,穩定性好,如百毒殺、新潔爾滅等。

2 按照用途分類

按用途可分為物體表面消毒劑、醫療器械消毒劑、空氣消毒劑、手消毒劑、皮膚消毒劑、黏膜消毒劑、疫源地消毒劑等。

3 按有效成分分類

常見的種類有醇類消毒劑、含氯消毒劑、含碘消毒劑、過氧化物類消毒劑、胍類消毒劑、酚類消毒劑、季銨鹽類消毒劑等。

3.1

醇類消毒劑

(向上滑動,查看原文)

最常用的是乙醇,它可凝固蛋白質,導致微生物死亡,屬於中效消毒劑,可殺滅細菌繁殖體,破壞多數親脂性病毒,如單純皰疹病毒、B型肝炎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等。

(1)主要消毒機理

滲入細菌體內,吸收細菌蛋白的水分,進入蛋白質分子的肽鏈環節,使之發生變性和沉澱。

破壞細菌的細胞壁,使之溶解。

破壞微生物酶系統抑制細菌生長。

(2)有限成分含量

乙醇含量為70%~80%(V/V),含醇手消毒劑>60%(V/V),復配產品可依據產品說明書。

(3)殺菌效果影響因素

濃度。乙醇殺菌最佳濃度為70%~75%(V/V)。此濃度下既能使組成細菌的蛋白質凝固,又不會形成阻擋乙醇分子繼續向菌群內部滲透的保護包膜,同時該濃度下其滲透壓與細菌菌體滲透壓相近,可以在細菌表面蛋白質未變性前不斷地向其內部滲入,達到殺滅的濃度、劑量,也就能徹底將外、中、裡層的全部細菌殺滅,達到徹底消毒的目的和效果。所以,乙醇類消毒劑的最佳濃度應為70%~75%(V/V)。同時,水對乙醇發揮殺菌作用非常必要,因此用於消毒時需要對乙醇進行稀釋,但濃度低於30%時殺菌作用很小。過濃或過稀的乙醇,殺菌作用都有所降低。不同濃度乙醇殺滅細菌所需作用時間見表1。

有機物。有機物對乙醇殺菌作用影響很大。乙醇遇蛋白質可使其變性沉澱凝固形成保護層,阻礙乙醇分子滲入菌體,從而使殺菌作用減弱。

溫度。溫度升高,殺菌作用增強。

與其他消毒劑協同作用。乙醇與碘、氯已定和新潔爾滅等具有協同殺菌作用。

(4)應用範圍

主要用於手和皮膚消毒。

(5)使用方法

衛生手消毒: 噴霧或塗擦揉搓手部。

外科手消毒: 擦拭,作用3min。

皮膚消毒: 塗擦皮膚表面,作用3min。

物體表面消毒: 擦拭物體表面,作用3min。

(6)注意事項

如單一使用乙醇進行手消毒,建議消毒後使用護手霜。外用消毒液,不得口服,置於兒童不易觸及處。易燃,遠離火源。對酒精過敏者慎用。避光,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處密封保存。不宜用於脂溶性物體表面的消毒,不可用於空氣消毒。

(7)分類標準

《乙醇消毒劑衛生標準》。

3.2

含氯消毒劑

含氯消毒劑是指溶於水產生具有殺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劑,其殺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這類消毒劑包括無機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鈉,工業製備的含有效氯10%(W/W)、漂白粉:含有效氯25%(W/W)、漂白粉精:含有效氯80%(W/W)、氯化磷酸三鈉,含有效氯2.6%(W/W)和有機氯化合物(二氯異氰尿酸鈉,含有效氯60%(W/W)、三氯異氰尿酸,含有效氯85%~90%(W/W)。無機氯性質不穩定,易受光、熱和潮濕的影響,喪失其有效成分,有機氯則相對穩定,但是溶於水之後均不穩定。

(1) 有效成分

以有效氯計,含量以mg/L或%表示,漂白粉≥20%,二氯異氰尿酸鈉≥55%,84消毒液依據產品說明書,常見為 2%~5%。

(2) 主要消毒機理

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擴散到細菌表面並穿透細胞膜進入菌體內,使菌體蛋白氧化導致細菌死亡。含氯消毒劑可殺滅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繁殖體、病毒、真菌、結核桿菌和抗力最強的細菌芽胞。

(3) 應用範圍

適用於物體表面、織物等污染物品以及水、果蔬和食飲具等的消毒。次氯酸消毒劑除上述用途外,還可用於室內空氣、二次供水設備表面、手、皮膚和黏膜的消毒。

(4) 使用方法

物體表面消毒時,使用濃度為500mg/L;疫源地消毒時,物體表面使用濃度為1000mg/L;有明顯污染物時,使用濃度為10000mg/L;室內空氣和水等其他消毒時,依據產品說明書。

(5) 注意事項

外用消毒劑,不得口服,置於兒童不易觸及處。配製和分裝高濃度消毒液時,應戴口罩和手套;使用時應戴手套,避免接觸皮膚。如不慎濺入眼睛,應立即用水沖洗,嚴重者應就醫。對金屬有腐蝕作用,對織物有漂白、褪色作用。金屬和有色織物慎用。強氧化劑,不得與易燃物接觸,應遠離火源。置於陰涼、乾燥處密封保存,不得與還原物質共儲共運。包裝應標示相應的安全警示標誌。依照具體產品說明書註明的使用範圍、使用方法、有效期和安全性檢測結果使用。

(6) 分類標準

《含氯消毒劑衛生要求》。

3.3

過氧化物類消毒劑

該類消毒劑具有強氧化能力,各種微生物對其十分敏感,可將所有微生物殺滅。這類消毒劑包括過氧化氫、過氧乙酸、二氧化氯和臭氧等。它們的優點是消毒後在物品上不留殘餘毒性。

二氧化氯對細胞壁有較強的吸附和穿透能力,放出原子氧將細胞內的含巰基的酶氧化起到殺菌作用。國外大量的實驗研究顯示,二氧化氯是安全、無毒的消毒劑,無「三致」效應(致癌、致畸、致突變),同時在消毒過程中也不與有機物發生氯代反應生成可產生「三致作用」的有機氯化物或其他有毒類物質。但由於二氧化氯具有極強的氧化能力,應避免在高濃度時(>500mg/kg)使用。當使用濃度低於500mg/kg時,其對人體的影響可以忽略,100mg/kg以下時不會對人體產生任何的影響,包括生理生化方面的影響。對皮膚亦無任何致敏作用。事實上,二氧化氯的常規使用濃度要遠遠低於500mg/kg,一般僅在幾十毫克每千克。因此,二氧化氯也被國際上公認為安全、無毒的綠色消毒劑。

(1)有效成分

過氧化氫消毒劑:過氧化氫(以H2O2計)質量分數為3%~6%。

過氧乙酸消毒劑:過氧乙酸(以C2H4O3計)質量分數為15%~21%。

(2)主要消毒機理

依靠強大的氧化能力,通過氧化作用使細菌菌體內的酶失去活性,從而達到滅殺的目的。

(3)應用範圍

適用於物體表面和室內空氣消毒、皮膚傷口消毒、耐腐蝕醫療器械的消毒。

(4)使用方法

物體表面:0.1%~0.2%過氧乙酸或3%過氧化氫,噴洒或浸泡消毒作用時間30min,然後用清水沖洗去除殘留消毒劑。

室內空氣消毒:0.2%過氧乙酸或3%過氧化氫,用氣溶膠噴霧方法,用量按10~20m L/m3(1g/m3)計算,消毒作用60min後通風換氣;也可使用15%過氧乙酸加熱熏蒸,用量按7m L/m3計算,熏蒸作用1~2h後通風換氣。

皮膚傷口消毒:3%過氧化氫消毒液,直接沖洗皮膚表面,作用3~5min。

醫療器械消毒:耐腐蝕醫療器械的高水平消毒,6%過氧化氫浸泡作用120min,或0.5%過氧乙酸沖洗作用10min,消毒結束後應使用無菌水沖洗去除殘留消毒劑。

(5)注意事項

液體過氧化物類消毒劑有腐蝕性,對眼睛、黏膜和皮膚有刺激性,有灼傷危險,若不慎接觸,應用大量水沖洗並及時就醫。在實施消毒作業時,應佩戴個人防護用具。如出現容器破裂或滲漏現象,應用大量水沖洗,或用沙子、惰性吸收劑吸收殘液,並採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易燃易爆,遇明火、高熱會引起燃燒爆炸,與還原劑接觸,遇金屬粉末有燃燒爆炸危險。

(6)分類標準

《二氧化氯消毒劑衛生標準》、《過氧化物類消毒劑衛生標準》。

3.4

含碘消毒劑

該類消毒劑包括碘酊和碘伏,可殺滅細菌繁殖體、真菌和部分病毒,可用於皮膚、黏膜消毒,醫院常用於外科洗手消毒。

(1)有效成分

碘酊:有效碘18~22g/L,乙醇40%~50%。

碘伏:有效碘2~10g/L。

(2)主要消毒機理

通過氧化還原反應破壞細菌酶的活性基團或因其化學結構與代謝物相似,競爭或非競爭性的同酶結合,抑制酶活性,引起菌體死亡。

(3)應用範圍

碘酊:適用於手術部位、注射和穿刺部位皮膚及新生兒臍帶部位皮膚消毒,不適用於黏膜和敏感部位皮膚消毒。

碘伏:適用於外科手及前臂消毒,黏膜沖洗消毒等。

(4)使用方法

碘酊:用無菌棉拭或無菌紗布蘸取本品,在消毒部位皮膚進行擦拭2遍以上,再用棉拭或無菌紗布蘸取75%醫用乙醇擦拭脫碘。使用有效碘18~22mg/L,作用時間1~3min。

碘伏:外科術前手及前臂消毒。在常規刷手基礎上, 用無菌紗布蘸 取碘伏(含有效碘2500~5000mg/L)均勻擦拭從手指尖擦至前臂部位和上臂下1/3部位皮膚;或直接用無菌刷蘸取碘伏(含有效碘2500~5000mg/L)從手指尖刷手至前臂和上臂下1/3部位皮膚,然後擦乾,作用時間3~5min。

黏膜沖洗消毒:含有效碘250~500mg/L的碘伏稀釋液直接對消毒部位沖洗或擦拭,作用時間3~5min。

(5)注意事項

外用消毒液,禁止口服。置於兒童不易觸及處。對碘過敏者慎用。密封、避光,置於陰涼通風處保存。

(6)分類標準

《含碘消毒劑衛生標準》。

3.5

含溴消毒劑

(1)有效成分

溴氯-5,5-二甲基乙內醯脲,質量分數92%~95%,有效鹵素(以Cl計)質量分數54%~56%。1,3-二溴-5,5-二甲基乙內醯脲,質量分數96%~99%,有效溴(以Br計)質量分數107%~111%。

(2)主要消毒機理

通過氧化、鹵代反應破壞細胞壁、細胞膜,使細胞質漏出,使其中蛋白質變性,抑制破壞菌體酶系統。

(3)應用範圍

該類消毒劑適用於物體表面的消毒。

(4)使用方法

物體表面消毒常用浸泡、擦拭或噴洒等方法。溴氯-5,5-二甲基乙內醯脲總有效鹵素200~400mg/L,作用15~20min;1,3-二溴-5,5-二甲基乙內醯脲有效溴400~500mg/L,作用10~20min。

(5)注意事項

含溴消毒劑為外用品,不得口服。本品屬強氧化劑,與易燃物接觸可引發無明火自燃,應遠離易燃物及火源。禁止與還原物共貯共運,以防爆炸。未加入防腐蝕劑的產品對金屬有腐蝕性。對有色織物有漂白褪色作用。本品有刺激性氣味,對眼睛、黏膜、皮膚有灼傷危險,嚴禁與人體接觸。如不慎接觸,則應及時用大量水沖洗,嚴重時送醫院治療。操作人員應佩戴防護眼鏡、橡膠手套等勞動防護用品。

(6)分類標準

《含溴消毒劑衛生標準》。

3.6

酚類消毒劑

該類消毒劑包括苯酚、甲酚、鹵代苯酚及酚的衍生物,常用的煤酚皂又名來蘇爾,其主要成分為甲基苯酚。鹵化苯酚可增強苯酚的殺菌作用,例如三氯強基二苯醚作為防腐劑已廣泛用於臨床消毒、防腐。

(1)有效成分

依據產品說明書。

(2)主要消毒機理

高濃度下,可裂解並穿透細胞壁,與菌體蛋白結合,引起蛋白變性;低濃度下,或較高分子的酚類衍生物可使細胞的主要酶系統(氧化酶、脫氫酶、催化酶等)失去活性,干擾菌體物質代謝;同時酚類消毒劑可溶於細胞的親脂體中,積聚在菌體細胞上增加細胞壁的滲透性,使菌體內含物溢出,改變細胞蛋白的空間結構使其變性,從而達到消毒殺菌作用。

(3)應用範圍

該類消毒劑適用於物體表面和織物等消毒。

(4)使用方法

物體表面和織物用有效成分1000~2000mg/L,擦拭消毒15~30min。

(5)注意事項

苯酚、甲酚對人體有毒性,在對環境和物體表面進行消毒處理時,應做好個人防護,如有高濃度溶液接觸到皮膚,可用乙醇擦去或大量清水沖洗。消毒結束後,應對所處理的物體表面、織物等對象用清水進行擦拭或洗滌,去除殘留的消毒劑。不能用於細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不能用於醫療器械的高中水平消毒,苯酚、甲酚為主要殺菌成分的消毒劑不適用於皮膚、黏膜消毒。

(6)分類標準

《酚類消毒劑衛生要求》。

3.7

雙胍類和季銨鹽類消毒劑

它們屬於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殺菌和去污作用,醫院裡一般用於非關鍵物品的清潔消毒,也可用於手消毒。將其溶於乙醇可增強其殺菌效果,作為皮膚消毒劑。由於這類化合物可改變細菌細胞膜的通透性,常將它們與其他消毒劑復配以提高其殺菌效果和殺菌速度。

(1)有效成分

依據產品說明書。

(2)主要消毒機理

吸附於細菌表面,改變細胞的滲透性,破壞細胞膜,造成胞漿組分滲漏,使蛋白質變性,抑制菌體內的酶活性,影響細菌新陳代謝,從而致菌體死亡。

(3)應用範圍

這兩類消毒劑適用於環境與物體表面(包括纖維與織物)的消毒。適用於衛生手消毒,與醇復配的消毒劑可用於外科手消毒。

(4)使用方法

物體表面消毒:無明顯污染物時,使用濃度為1000mg/L;有明顯污染物時,使用濃度為2000mg/L。衛生手消毒:清潔時使用濃度為1000mg/L,污染時使用濃度為2000mg/L。

(5)注意事項

外用消毒劑,不得口服。置於兒童不易觸及處。避免接觸有機物和拮抗物。不能與肥皂或其他陰離子洗滌劑同用,也不能與碘或過氧化物(如高錳酸鉀、過氧化氫、磺胺粉等)同用。

(6)分類標準

《季銨鹽類消毒劑衛生標準》。

《胍類消毒劑衛生標準》。

學習狂犬病防治知識 降低狂犬病發生

這種輻射常見於室內,竟是肺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馬上進入流行季!得了流感,硬抗幾天行不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346af1736dd3d078a56e9b6e85716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