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烏「後遺症」凸顯,英媒:向烏大量供武,英國彈藥庫存堪憂

2023-02-13     國防時報看點

原標題:援烏「後遺症」凸顯,英媒:向烏大量供武,英國彈藥庫存堪憂

俄烏衝突爆發已近一周年,西方多國仍在持續援烏武器,不斷「拱火」。

除開援烏「大頭」的美國,英國已經成為向烏提供軍事支持的第二大供應國。據相關統計,2022年英國向烏克蘭提供了價值23億英鎊(約合188億元人民幣)軍事支持。

此外,英國已經培訓約1萬名烏克蘭士兵,並計劃今年再培訓2萬人。

不過,隨著不斷的援烏,英國出現了援烏「後遺症」。

有英媒透露,由於國防開支不足以及向烏克蘭提供大量武器,英國軍方目前在人力、彈藥和武器裝備方面存在嚴重短缺的問題。

畢竟是風光不在,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如今英國的兵力不足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一半,主戰坦克數量不足上世紀80年代初的五分之一。

本就不充裕的情況下,還加大力度援烏,自然會出現自家彈藥庫緊張的局面。

不過,有消息報道,英國國防工業高級官員在基輔與烏克蘭國防工業高級官員就在烏克蘭生產英國武器的計劃進行討論。

這透露出兩點,英國或者正嘗試調整援烏的策略,給自身「減負」。另一方面,烏克蘭方面自然也不會排斥 ,畢竟能夠獲准自行生產西方設計的火炮、車輛和武器不是件壞事。而這也意味著烏克蘭與北約的關係或進一步加深。

不僅僅是英國,作為援烏「大頭」的美國也難逃「後遺症」。

拜登政府先後向烏克蘭實施援助金額已經破千億美元,然而拜登政府並沒有停止繼續軍援的瘋狂舉動。

據悉,在數十名名經濟學家的調查中發現,美國經濟未來並不容樂觀。

在通脹壓力十分巨大的環境下,美聯儲選擇繼續加息,無疑飲鴆止渴。隨著美國經濟的衰退,數以萬計的美國民眾開始下崗,不少美國民眾發起抗議。他們普遍認為,美國政府可以為烏克蘭援助這麼多的資金,卻不能拿出了緩解國內經濟壓力,實在叫人惱怒。

長期以來,美國在「援助」他國時,奉行本國利益至上,只為本國軍工復合體的「錢包」著想,置他國安全和發展於不顧,向來是只管送槍,不顧後果。

而今的局面也十分可悲,歐洲國家陷入經濟滯脹、能源緊缺和難民危機等多重現實困境。英國開始發生大罷工,50多萬英國人上街,成為10多年來最大規模一次大罷工。另外法國因為各種矛盾爆發了3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大罷工,法國八大工會同時行動。

然而,面對這一切,美國都是一副隔岸觀火的姿勢。

說美國是俄烏戰事的「贏家」倒不至於,但其軍火商是妥妥的在「血賺」。 分析人士表示,美國政府還計劃重啟和擴張武器生產線,這可能在未來三年內給美國帶來730億美元的額外軍火收入。

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隨著俄烏戰事的持續,潛在的危險還會增加,美西方勢必自嘗苦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130a38196d50c846da27360139040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