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舉動透露出其險惡用心,包括在菲律賓開設新的軍事基地,以及撮合菲律賓與日本就所謂「抗險救災」加強的軍隊聯繫,對於日方提出組建「美日菲同盟」,菲方甚至表示會考慮考慮。
不久後,韓國政府更是作出驚人決定,不僅自掏腰包解決與日本間的「強征勞工」賠償問題,韓國總統尹錫悅還大膽聲稱日本不再是侵略者,並表示要和美日加強同盟關係。
這一切的延續,很難不讓人聯想到美國的「印太戰略」。包括美韓從本月13日啟動的「自由護盾」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都正將亞太地區推向不穩定的邊界。
在美國的促使之下,日韓間的芥蒂「消失」,三國間的同盟關係更進一步,而這種同盟關係一旦穩固,將意味著東亞將盤踞著一股蓄勢待發的力量。
不言自明的是,三國政府都有著自己的盤算,對於美國來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維護自身霸權,而最讓美國忌憚的兩點恰恰好就在這亞太地區。
第一點便是中國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威脅」到了美國的技術優勢,包括中方主張推動的全球化發展,在促使全球經濟緊密關聯的同時,也讓美國漸漸失去「主宰」的影響力。
通過製造他國矛盾引發地區衝突,甚至是戰爭,是美國加強自身影響力的慣用手段,包括美國近期頻頻鼓吹我國大力發展軍事力量,大肆渲染「中國威脅」,企圖逼迫我國放下在南海、台海等地區應有的身段,為繼續虛化掏空一個中國原則提供便利。
而在美國的布局當中,近期最反常的韓國已經說明,美國正不顧一切地加速其「印太戰略」的布局。
美國忌憚的第二點便是「反美」國家擁核,在亞太地區指的自然就是朝鮮。在施壓朝鮮放棄核武這一點上,美日韓有著共同的利益,但很顯然的是,美日韓每次對朝鮮的施壓,換來的都是朝鮮的堅決反對,包括美國擅自製裁朝鮮,這一切對於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都是無濟於事的。
與美國擁有相似擔憂的還有英國。據報道,英國首相蘇納克於當地時間12日宣布,未來兩年將增加50億英鎊的開支,用於向美英澳「奧庫斯」框架下的核潛艇計劃提供資金等。
英國政府的通稿中表明,在新的文件中將闡述如何應對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威脅」。英媒稱,英政府將同盟友保持一致,以對中國採取連貫的、有力的措施。
英首相蘇納克表示,隨著世界變得更加動盪、國家間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英國必須為堅守自己的立場做好準備。此外,他還承諾逐漸將國防開支提高至GDP的2.5%,高於北約組織的現行標準。
除了增加軍費開支外,美國和英國還承諾向澳大利亞提供核潛艇,這無疑會加劇地區軍備競賽,屆時,南海必將受到波及,已有多個東協國家對此表示反對。
同時,美菲還將重啟「南海聯合巡航」,繼續「捍衛」其所謂的「自由航行」,企圖以「秀肌肉」的方式加強在南海的影響力。
對此,我國駐菲律賓使館表示,美方為維護自身霸權,出於地緣政治私利,抱持冷戰思維,不斷升級美菲軍事合作,在菲增加軍事基地和部署。美方所說的南海航行自由,其實就是軍艦的橫行自由。這只會加劇局勢緊張,離間中菲關係,干擾破壞中菲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努力。
同時,中方勸誡菲方摒棄挑撥離間、拱火生事的歪道,更不能走上引狼入室、開門揖盜的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