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雷中將談中國的全球安全觀和中美之間的危機管控

2024-01-21     祖國網

原標題:何雷中將談中國的全球安全觀和中美之間的危機管控

文/何 雷(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將軍銜)

關乎人類生存和幸福最重要的兩大問題,一是安全問題,一是發展問題。安全是生存的前提和支撐,發展是生存的基礎和保障。二者相輔相成 ,不可偏廢。

確保人類生活在安全穩定、和平發展的世界,沒有戰爭、沒有殺戮,沒有災害、沒有瘟疫,沒有饑荒、沒有貧窮……,這是幾千年來人類的美好願望和共同追求。

何雷中將

但遺憾的是,幾千年來,戰爭和殺戮從來沒有停止過,特別是上個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近期發生的敘利亞戰爭、俄烏衝突、巴以衝突等等。災害和瘟疫時有發生,如印度洋海嘯、日本福島地震、澳大利亞火災;霍亂、瘧疾、伊波拉等等。饑荒和貧窮嚴重存在,目前全世界貧困人口達13億人之多,占世界人口總數80億的16.3%;特別是阿富汗、孟加拉國和廣大非洲地區更為突出。

如何獲得安全、確保安全、維護安全、持久安全?也是幾千年來人類努力尋求解決的最大難題。當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這一難題更加突出地擺在人們面前,需要我們更加慎重對待,認真研究解決。

一、中國的全球安全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負責任的大國領袖的使命擔當,為解決人類安全這一世界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集中體現在2022年4月發表的《全球安全倡議》。這一倡議闡述了促進世界安危與共、維護世界安寧的立場主張,強調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得到了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包括聯合國在內的許多國際組織的認同與支持。

《全球安全倡議》的基本內容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

核心思想主要有5個要點:以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為理念指引,以相互尊重為基本遵循,以安全不可分割為重要原則,以構建安全共同體為長遠目標,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贏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基本原則是六個堅持: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尊重各國合理安全關切;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與爭端;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

理論基礎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3年3月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首次提出)。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共有一個家園,前途命運緊密相聯,各個民族、各個國家命運與共、休戚相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應該努力把全世界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把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

二、中國的國防政策

中國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實行積極防禦,已旗幟鮮明地寫進新修訂的國防法,成為始終不渝、長期堅持的基本國防政策。這是由中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戰略抉擇、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為貴」的中華文化傳統決定的。這些基本內容載入到中國憲法和中國共產黨黨章。這既是中國對世界的莊嚴承諾,也是對世界和平穩定的積極貢獻!

防禦性國防政策有著嚴謹豐富的基本內涵,即: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持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永不進行軍備競賽、永不威脅任何國家;貫徹落實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的基本內容包括:堅持防禦、自衛、後發制人原則,實行積極防禦,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強調遏制戰爭與打贏戰爭相統一,強調戰略上防禦與戰役戰鬥上進攻相統一。

中國國防費開支的目的:是增強國防力量,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世界和平穩定。

自2009年以來,中國國防費總量居世界第二,但絕對數不到居世界第一的美國的1/3;多年來占GDP的比重1.5%以內,甚至低於世界各國國防費平均水平(2.5%左右)的40%。2023財年,美國國防費高達8579億美元,占世界各國國防費總量的40%左右,比其後面9個國家的國防費總和還多出不少。而中國2023年國防費預算為15534億元,約合225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26.2%。

中國政府是講誠信、守信用的人民政府,國防費的投入和使用都是公開透明的。1978年以來,中國政府每年向全國人大提交國防費預算報告和決算報告,經審查批准後向國內外公布。從1998年開始,中國政府在定期或不定期發表的國防白皮書中,向國內外公開介紹國防費的數量、保障範圍、主要用途等情況。自2007年起,中國參加聯合國軍費透明制度,每年向聯合國提交上一財政年度國防費開支的基本數據。中國國防費根本不存在、也沒有必要存在所謂的隱形軍費。

三、中國軍隊維護世界和平的實際行動

中國是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是中國共產黨的不懈追求,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責任擔當。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中國人民從來沒有欺負、壓迫、奴役過其他國家人民,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同時,中國人民也絕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欺負、壓迫、奴役我們。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經濟蓬勃發展、國防不斷鞏固、軍隊日益強大,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但沒有侵略過任何一個國家,沒有占領過別國一寸土地。與個別鄰國發生的為數很少的邊境和海上武裝衝突,都是在國家領土主權、海洋權益和人民生命財產遭受嚴重危害,和平手段全部用盡的情況下,迫不得已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中國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領土糾紛和海洋劃界爭端,目前已經與14個陸地鄰國中的12個解決了陸地邊界問題,與有關國家在海洋劃界問題上取得了重要共識。

中國是聯合國第二大維和攤款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的第一大出兵國,在聯合國框架內,承擔著單獨或與其他國家軍隊一道遂行國際維和、遠海護航、人道主義救援等重要任務,做出了突出貢獻。自1990年首次派遣軍事觀察員,30多年來已累計派出近5萬人次維和人員,先後參加25項維和行動,有16名官兵犧牲在維和一線。目前,仍有2200多名官兵在聯合國7個任務區及聯合國總部執行國際維和任務,並組建完成8000人規模的維和待命部隊。自2008年12月,中國派出首批海軍艦艇編隊赴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執行護航和打擊海盜任務,10多年來累計派出45批護航編隊,共計近150艘次艦艇,近百架次直升機,3萬餘名官兵,為1500多批、7000多艘中外船舶護航(其中一半為外國船舶)。2012年以來,組織或參加馬航MH370失聯航班搜救、非洲抗擊伊波拉疫情、尼泊爾抗震救災、湯加火山爆發災害救援和近期的土耳其、敘利亞抗震救災等國際救援行動;新冠疫情暴發後分別向巴基斯坦、柬埔寨、衣索比亞等20多個國家軍隊提供抗擊疫情的物資、疫苗、技術或專家援助,博得受援國和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譽。

四、中美之間應當加強危機管控、防止衝突對抗

2003年10月9日,習近平主席會見美國參議院代表團時講到: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兩國如何相處,決定人類的前途命運。競爭對抗不符合時代潮流,更解決不了本國自身的問題和世介面臨的挑戰。2023年10月25日會見美國加州州長紐森時說:中美關係的基礎在民間,希望在人民,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特別是2023年11月15日,在舊金山中美兩國元首會晤時,習主席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美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加強團結合作,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世界安全和繁榮。另一種是抱持零和思維,挑動陣營對立,讓世界走向動盪和分裂。兩種選擇代表著兩個方向,將決定人類前途和地球未來。這些論述充分反映了中美兩國關係的極端重要性。

兩軍關係是兩國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講,又是兩國關係的「穩定器」、「壓艙石」。實踐證明,兩國關係好,兩軍關係就好;兩軍關係好,兩國關係會更好。近年來,中美兩軍建立了一些危機管控機制。如國防部工作會晤、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戰區領導通話等等。對於管控危機、防止衝突發揮了一定作用。

但是我認為,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下4點。

一是樹立正確的安全觀。中美兩國由於歷史文化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道路不同和國家戰略不同等原因,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全球安全觀,對維護公正合理國際秩序世界與世界和平穩定產生不同的重大影響。

2023年6月,在新加坡召開的第20屆香格里拉對話會,美國防長奧斯汀的大會主旨發言,反映了美國的安全觀。他發言題目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領導力」,中心思想是印太地區在美國的領導下,才能獲得安全。孰不知,包括亞太地區在內的世界各個國家,都是主權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不需要哪個國家充當老大、盛氣凌人、指手畫腳、干涉內政。中國一貫主張一國的事由本國人民做主,地區的事、全球的事由各國商量著辦。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怎麼實現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領導力呢?奧斯汀講的就是靠搞AUKUS、四方安全機制、美日韓聯盟等「小圈子」,拉幫結派,搞陣營對抗。這種做法給亞太地區帶來的不是和平安全,帶來的卻是不穩定、不團結,甚至是動亂、是對抗。

而中國倡導的全球安全觀是:共同安全,各個國家都要安全,不能我安全你不安全,或者甚至犧牲別國安全來實現和確保自己國家安全;綜合安全,不是一個方面的安全,而是各個方面都要安全,人類生活在一個安全穩定的大環境中;合作安全,安全不是獨善其身、單槍匹馬,也不能靠拉幫結派、搞陣營對抗,需要各個國家平等相處,共同維護安全;可持續安全,就是要永久地安全,不能今天安全明天不安全,明天安全後天不安全。

二是真正落實中美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也就是習近平主席反覆強調的「三項原則」,即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拜登總統多次承諾的「四不一無意」:不尋求打「冷戰」、不改變中國體制、不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這應該是中美兩國兩軍發展正常友好關係,加強危機管控的根本原則和基本遵循。

三是要有誠意,真心實意管控危機、防止衝突。不能口是心非,陽奉陰違,說一套做一套,更不能拉幫結派、打壓對抗,失去信譽。這樣才有可能增進戰略互信,減少或消除戰略誤判。

四是切實糾正干涉中國內政的挑釁行為。特別是要堅決糾正並保證不再發生在台灣、南海問題等涉及中國核心利益,極易引發衝突甚至戰爭的挑釁行徑。

為此,我建議制定《中美兩國落實元首共識條約》或《中美兩國互不干涉內政條約》。我認為,這應該是最高層次、最能反映誠意的,中美兩國發展正常友好關係、為地區與世界和平穩定做出更多更大貢獻的法律建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bda44d6165b566f159f53fdd2a85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