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北地區的戰亂已經持續了數日,果敢同盟軍發起的軍事行動已經接近於成功控制老街,可謂進展神速。果敢人為何發起軍事行動?這其中有何歷史原因?果敢人和中國有何歷史淵源?
問題一:作為中國人後裔,果敢人為何被划進緬甸?光緒和慈禧的債
果敢,全名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位於緬甸東北部毗鄰中國雲南省,以果敢族為主體的自治區。首府老街市,擁有高度的自治權,面積約5200平方公里,通行果敢語(漢語西南官話),同時流通人民幣。儼然就是一個小中國。
一個緬甸的自治區,為何會說漢語用人民幣呢?這是有歷史根源的。
1661年,南明永曆帝兵敗騰衝,躲進緬甸避難,為緬甸王收留。翌年,吳三桂率領清兵深入緬甸追繳,緬王不敢得罪清廷,便將永曆帝獻出。朱由榔在昆明被絞死,隨同他一道進入緬甸的一些南明軍隊殘餘便落腳在果敢。據記載,此後的很長時間裡,這裡的人們保持了中原漢族的習慣,穿漢服,講帶有「南京口音」的官話,過清明、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
在這裡,是一個以果敢族(華人)為主體的自治區,擁有高度的自治權,通行果敢語(華語),流通人民幣和緬幣。學校用簡體中文和緬文授課。當地手機是中國移動號碼,座機是雲南臨滄區號,電力由南方電網通過雲南電網向老街變電站輸送。
永曆帝死了幾十年後,果敢當地的大戶--楊氏家族,被推舉為頭人。自此,果敢開始有歷史記錄,不過,一般都是根據楊氏家譜及當地人口傳的野史,與正史有一定的出入。
果敢的名稱來源於傣語的發音,是「九戶人家」的意思。楊氏家族後來在家譜中將以前的漢語寫法「科干」改為「果敢」,取「果斷、勇敢」的意思。明亡後,楊氏家族為了「反清復明」,脫離清朝統治。
至1840年,道光帝賜封楊氏家族第四代首領楊國華為「世襲果敢縣知縣」,果敢人才成為大清的臣民。
英國占領緬甸後,利用中緬邊境的模糊邊界,進一步謀取中國的領土。
當時的果敢土司楊國正沒有堅持留在大清,而是主動與英國人聯絡,爭取在英國人轄區內獲得自治的權力。
接著,英國又強迫清政府,於1897年簽署《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果敢被正式劃給英屬印度的緬甸省。
楊氏家族繼續世襲果敢的土司,在果敢享有充分的自治。英國殖民政府在果敢境內修築公路或增加稅收,都需要經過土司同意。
1948年,果敢人隨同緬甸其他少數民族,與緬族一起獨立,組成緬甸聯邦。果敢人正式加入緬甸,獲得承認,只是不允許稱作「漢族」,只能稱為「果敢人」。
而緬甸華人(來自廣東、福建的華人移民)和緬甸印度人等6個民族,都沒有出現在當時緬甸官方承認的135個少數民族中,長期無法算作緬甸的公民。
果敢最早歸中國管理是漢武帝時期。大家普遍認為,果敢族就是華人後裔。明朝初年,這裡是原始森林,幾乎無人居住。南明時期,南明永曆帝朱由榔逃難至此,並最終被大漢奸吳三桂用弓弦勒死,明朝徹底滅亡。而由此,不少明朝遺民留在了這裡。
同時,更多不願意歸順清朝的漢人也移居到了果敢。而在清朝年間,這裡成了清朝的勢力範圍。楊姓族人成了這裡的土司。雍正年間,楊猷才即以「誥封奉正大夫」之名行使職權。道光年間,楊氏正式受封「世襲果敢縣令」,從而取得了合法的漢族土司統治權。但這裡和緬甸很近,成了中國和緬甸的中間地帶。
然而,當乾隆駕崩後,清朝開始迅速衰落。1885年第三次英緬戰爭後,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後被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英國人把果敢也劃入了勢力範圍。英國委任果敢土司為「世襲果敢訓政布司」,但果敢土司仍堅持自己的獨立自治性。
但是,在光緒二十三年,英國逼迫清朝簽訂《中緬條約附款》,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將果敢劃入英屬緬甸版圖。1962年2月,中、緬兩國劃界,果敢被正式劃入緬甸版圖。造成了現在果敢歸屬於緬甸的複雜局面。但果敢人講漢語西南方言寫漢字,和緬甸人有極大的區別。學校教的是雲南漢話,學校課本里的首都是北京,手機是中國移動號碼,座機也是雲南臨滄區號,電力由南方電網通過雲南電網向老街變電站輸送。汶川地震時,果敢還向四川捐了款。
問題二:果敢人何去何從?國人該如何應對?
果敢地區使用漢字,使用漢語西南方言,這個緬族有很大的區別,因此果敢族在緬甸被視為少數民族甚至是二等公民。幾十年來這裡戰火不斷,也是齷齪不斷。好多年前,當地軍政府給果敢人發身份證的時候,居然在背面特別註明:「持證人不屬於本國國民,也不能作為出入緬甸軍政府管轄區的有效證明。
因為被歧視,1965年6月,賦閒在家的彭家聲秘密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軍,他們在果敢百姓中贏得了支持,並公開與政府軍對抗。從此拉開了果敢和緬軍之間鬥爭不斷的歷史。
彭家聲在管時期,果敢仿中國制設置了自己的公安局、派出所和交警隊等機構,警察手握M16步槍在大街上指揮交通,維持著果敢地區的社會治安。
時至今日,彭家聲之子彭德仁以消滅電信詐騙的理由,率領果敢同盟軍重新奪回果敢,算是順應了民意和天意。同時,同盟軍還清除了果敢地區的緬甸字痕跡,全面恢復漢字的使用,這算是撥亂反正。
聯想到烏東地區,其實有一些共同之處,烏東使用俄語,果敢使用漢字。同樣遭到了歧視性政策。所以,讓果敢人使用傳統的文化繼續生活,是完全有必要的。對於果敢人,我們應該看到他們的獨特性和歷史背景,理解他們的處境和困難。
中國部分學者認為"果敢族",可稱他們為緬甸華僑、華人中的"雲南幫"。1983年被緬甸政府正式定名為「果敢族」。因此,可以說果敢族是漢族的後裔,他們與中國境內的漢族有著密切的文化和歷史聯繫。
本文綜合以下網媒內容: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125/22/5615448_624783246.shtm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2738404168834678&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