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晨
伊朗總統與亞塞拜然總統會晤後,其直升機在回國途中於兩國邊境點墜毀,共有20個小組參與搜索。但由於天氣條件和地形,一切都變得複雜。萊西總統乘坐的直升機在德黑蘭西北600公里處發生事故,因大霧天氣無法到達事故現場。
有坊間猜測,伊朗總統的飛機失事,或與暗殺有關。近段時間,國外政要遭遇暗殺的事件比較頻繁。據有關媒體收集整理內容顯示,5月7日,沙特小薩勒曼車隊遇襲,受到輕微傷。5月15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遭遇未遂暗殺。5月15日,斯洛伐克總統遭到暗殺,受重傷在搶救過程中。5月7日,烏安全局宣布,破獲了一起預謀刺殺烏領導層的間諜網絡,逮捕了兩名烏國民警衛隊上校,這些人不僅監視澤連斯基,安全局長馬柳克、情報總局長布達諾夫等官員都在監視名單,澤連斯基這次被嚇得不輕。因此,有人認為萊希之死與暗殺或有關聯,也是不無道理的。
儘管現在國際社會政要遭遇暗殺的事件頻發,但我們並沒有證據將此次伊朗總統座機墜毀事件也歸咎於暗殺,因為出事地點與以色列、美國等關係緊張國家相距遙遠。如果要是遭遇地面飛彈等武器襲擊,該墜毀飛機的殘骸上一定能夠找到相應的證據顯示被飛彈擊落的痕跡。因此,就算是此墜機事件是暗殺所為,也要由伊朗官方進行現場勘驗後得出結論,網上的隨意揣度不能作數。
據目前伊朗官方媒體報道,「從伊朗總統萊希乘坐直升機的事故現場畫面來看,這架直升機是撞山墜毀」。
據網媒報道,伊朗總統此次乘坐的飛機竟然是單槳葉的老爺機。一國總統外出乘坐這樣的老舊飛機,這款身材單薄只能低空飛行的直升機在飛躍氣流環境複雜的崇山峻岭途中,當然風險係數會很大。加之掌握先進電子戰武器的霸權國家一旦對伊朗痛下死守,入侵飛機的信息和導航系統實施破壞誤導,極有可能造成機毀人亡。
萊希總統是地處中東前線伊朗國家領導人,伊朗是反霸權鬥爭的戰場,作為這個國家的主要領導人,與當年被美以刺殺的伊朗蘇萊曼尼將軍一樣,都要有隨時赴死的心理準備。回憶中,萊希在出訪他國時,經常隻身一人甚至僅僅帶上很少的隨行人員,從這個側面看,萊希總統應當是一位看淡生死的勇士,或許他認為為國家現身,並無那麼可怕,只不過是隨時可能發生的一件事情。這是由伊朗所處的國際地區環境決定的。
因此萊希獻身後,伊朗應當會在該國人民精神領袖哈梅內伊領導下繼續奮勇向前,且應當對更替新的總統早有預案。另外,萊希總統等伊朗高官此次意外身亡,只會進一步激發伊朗人民以及伊朗影響力範圍軍民的團結和鬥志。如果此事與暗殺有關,暗殺者試圖通過殺害他國一兩個高級官員就想達到摧毀一個國家,或者改變所面臨的國際政治軍事敗局,不僅絕無可能,反倒會給自己培育更強大的對手。因此,從戰略上講,刺殺他國領導人的這種做法,應當說也是下下策,擺不上檯面。此前出訪沙特,下飛機的萊希似乎無人跟隨,沙特國土上駐紮有美軍,萊希敢於單刀赴會,足見此人何等看淡生死。
綜合網媒報道:
根據伊朗的憲法,如果總統去世或喪失能力,第一副總統將自動接任,然後再舉行選舉。在很多國家,都有總統和副總統,但伊朗的情況不同。首先,第一副總統不是選出來的。這並不是一個民選職位,而是直接任命的。其次,伊朗的第一副總統不是擺設。伊朗副總統不像美國副總統那樣,像是一個擺設,而是有不小的權力的。
這些權力來自「伊朗總理」。以前伊朗有總理職位,後來被取消了,伊朗總理做的事情,一部分分給了總統,還有一些分給了各個副總統。
按照伊朗當前的情況,被萊希任命的第一副總統穆罕默德·穆赫貝爾將會自動接班,但只是臨時的接班人,能否轉正還是未知數。
穆赫貝爾什麼來頭?
穆赫貝爾為什麼能夠被任命為第一副總統?這應該並不是萊希的意思,而是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的意思。
哈梅內伊非常重視穆赫貝爾,在被任命為第一副總統之前,穆赫貝爾在伊朗塞塔德公司擔任了十多年的負責人,這是一家主要專注於慈善事業的強大經濟集團,也叫基金會。
根據西方媒體的調查,該基金會的直接控制人就是哈梅內伊,估值達到數百億美元,還有說法稱已經突破千億,一直非常神秘。
在伊朗,這樣的基金會不止一個,都在大教士手中掌控,哈梅內伊掌管的,就是塞塔德基金會,算是他的錢袋子。
哈梅內伊讓穆赫貝爾負責塞塔德基金會的事務,算是把自己的經濟大權交到穆赫貝爾手裡。
不過穆赫貝爾就算直接接班,也只是代理總統,是否能夠把「代理」去掉,還是要進行選舉。
伊朗的選舉是非常複雜的,因為它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總統之上還有更高的一層領導人,但又難以直接干預。
魯哈尼是一個改革派,也被認為是溫和派,萊希是保守強硬派,且屬於哈梅內伊的心腹。
有分析人士認為,斯洛伐克領導人菲佐遇刺後事件影響很大,全球進入「暗殺時代」。之前,該分析人士就曾寫過關於「全球暗殺時代」的文章,對於幕後的兇手很多人不清楚,但現在很明了,除了老美,沒有哪個國家能幹出這種瘋狂的事。
菲佐早就被西方國家恨之入骨,他親俄反美,甚至反對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
菲佐已經在斯洛伐克第四次任總理了,他得到斯洛伐克人民的支持。去年10月,菲佐帶領其左翼政黨「方向黨」再次贏得議會選舉。
筆者認同菲佐遇刺事件對國際社會的影響,且美國霸權一旦衰落,不排除使用包括暗殺他國領導人在內的一切齷齪的手段。而全球一旦進入連領導人都肆意暗殺的時代,那麼距離第三次世界大戰甚至核戰還會遙遠嗎?特別是對於世界上有影響力的負責任大國的領導人,未來在出訪過程中的風險係數很有可能大增,須做好充分的防範。
關於萊希之死的影響,筆者這樣看,毫無疑問,萊希因公殉職,必然成為整個伊朗和親伊朗伊斯蘭世界的民族英雄。他的死也會進一步激勵伊朗人民化悲痛為力量。這種力量,很有可能會發泄在伊朗仇敵的身上。因此,不能排除有一些伊朗麾下相對激進的組織,對美以進一步發難,如果美以接招,或更深層次影響地區局勢。但由於萊希的領導崗位上有備選,因此萊希的工作應該很快會有人接替,對於伊朗的內政外交產生的負面影響應當是有限的,但聯想到近期多個國家的領導人遭遇暗殺和不測,不能排除力量鬥爭的方面會痛下殺手,繼續對對手國的領導人或高級官員開殺戒,那麼國際亂局將進一步不可收拾。這樣中東亂局將會進一步加劇。伊朗與以色列剛剛緩和下來的關係也很可能進一步向衝突的方向升級。因此,觀察人士近期應當重點觀察國際熱點地區的相關動向,特別是能夠影響地區乃至國際格局的事件和戰場的發展變化,再結合此次萊希之死、菲佐遇刺重傷等消息綜合判斷。
烏克蘭方向:4月底時,烏軍在哈爾科夫的三萬守軍已經彈盡糧絕,自殺無人機和大口徑炮彈都已沒了!俄軍迅速集結了五萬人,拿下哈爾科夫,一旦得逞烏軍整個東線將會動搖崩潰!這種局面一旦出現,意味著烏克蘭戰場形勢將更加有利於俄羅斯,一敗塗地禍害烏克蘭的親美勢力,在不久後的烏克蘭大選中或將徹底失勢,親俄的力量或許將重新上位,俄烏戰爭結束,美國在歐洲則遭遇嚴重打擊。歐洲、俄羅斯如果能關係緩和一致對美,美國勢必要交出歐洲方向一大波控制力和收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