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 伊姐本人最新動態、參與 線下活動
加伊姐微信: eemoviekf04(不閒聊)
你如此特別,我又怎會失望
每天上午9 :30,伊姐在這等你
文 | 伊姐(周桂伊) 葉子姚
上周,吳綺莉突然深夜發文「救女」。
總結一下這條微博,一是承認自己年少任性做錯事,執意生下女兒造成傷害,孩子是無辜的,希望外界手下留情;
二是直接喊話「某巨星」,不要再借輿論給孩子造成更大傷害,比如一會兒說自己給了多少錢,一會兒又說一分錢都不會給。
「某巨星」不必多說,都知道就是當年「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的成龍。
也正是因為那個錯,有了「小龍女」吳卓林。
吳綺莉這次突然發聲,大概是女兒的境況確實不大好。母女二人已經半年沒聯絡,吳綺莉找不到女兒,只能等女兒主動聯繫她。
2017年吳卓林公開出櫃,與大自己12歲的加拿大籍女友Andi,經常街頭舉止親昵。
2018年兩人在多倫多領證結婚,婚後返回香港。
Andi是不知名網紅,吳卓林沒固定工作,常被港媒稱之為生活流離失所,食不果腹,一個字——慘。
兩人曾因欠租引來警方,最後是吳綺莉代繳租金解決。
後來二人移居加拿大,吳卓林曾被拍到在加拿大街頭撿垃圾。
生活困窘到「睡在天橋下」的時候,還曾直播喊話「我是成龍的女兒」求關注和幫助。
有人曾在吳綺莉視頻里留言,問小龍女現在怎麼樣?
吳綺莉回應:她太太不喜歡工作,她要做三份工賺錢養家。
吳綺莉經紀人曾發文直指Andi慫恿吳卓林以賣慘的方式「情感勒索」,向吳綺莉要錢。
這大概也是吳綺莉之前決意切斷對女兒經濟支援的原因。
如今被問及是否還不接受女兒出櫃?
吳綺莉只言每個人都有迷惘期和摸索期。
吳綺莉、吳卓林這對母女關係,很長時間以來,就像她們的情緒一樣,反覆,不穩定,充滿戲劇化。
吳綺莉來自單親家庭,兒時父母離異,她與父親已38年未見。去年遠在美國的父親才與她有了聯絡。
母親鄭黎明是做地產生意的女強人,離婚後帶走吳綺莉,在吳綺莉小時候很少陪伴,覺得有保姆照顧就好。
因心有憤懣,女兒又與父親長得很像,經常怒罵吳綺莉:「如果你是男孩,我根本不會要你!」
吳綺莉帶男友回家,母親就罵:「你做J都沒人要。」
(在與成龍那段「婚外情」之前,吳綺莉曾有過幾段戀情,一是初戀男友化妝師Calvin ;二是飛圖唱片「太子爺」葉崇仁,葉在1998年二人分手後不久因酒後駕車身亡,前些年吳綺莉曾發文懷緬;還短暫交往過男演員林國斌,對方在她之前的女友是梅艷芳)
春夏曾在《奇遇人生》里坦言自己對婚姻有很高的期待,但應該不會在婚姻里得到幸福。
因為她家裡所有女性都離過婚,她無法從她們身上看到家庭生活幸福的影子。
「那是跟一個人的成長和關於愛的教育有關係的,我無法信任這件事情,恐怕自己也沒能力維持它。」
幸福的瞬間是如何被放大和延伸的,她沒學過,所以做不到;做不到,就會覺得很悲哀。
這大概是吳綺莉最真實的寫照。
如何成為母親這件事,吳綺莉沒有更好的坐標。母親對她的教育,被如法炮製在吳卓林身上,就成了另一種悲哀。
她承認對女兒的「家暴」,皮鞭抽打加罰站。
女兒六七歲的時候,她讓女兒頭頂舉著詞典,站兩三個小時,動彈就打。
晚上到點不睡覺,就罰她通宵不准睡;在本上寫「我不睡」直到天亮。
吳綺莉一面全方位掌控女兒生活,一面又教她抽煙喝酒。
在青春期來臨之前,母女二人是有過「蜜月期」的。
翻看吳綺莉微博會發現,2017年之前,她還常分享與女兒的日常,表白對女兒的感情。
之後,微博已不見吳卓林身影。
很簡單,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像童年時代,對母親是絕對的依賴,而母親也會失去絕對的掌控感,雙方開始嘗試以獨立人格相處,才是真的關係建立。
吳卓林不是反覆離家出走,就是報警抓親媽。
2015年她前後被曝離家兩次,一次是被吳綺莉虐待,一次是母女酒後發生爭吵。
2017年吳卓林報警,還是因為吳綺莉「家暴」和酗酒。
2019年,吳綺莉曾一氣之下炮轟女兒「她不是我親生的」。
2021年過生日,又稱母女倆關係有所緩和,相比昔日大人和孩子之間的劍拔弩張,現在更像朋友。
但2022年過年,吳綺莉又聯繫不上吳卓林。
母女之間上演著反覆「和好」和「崩潰」,不斷故伎重演。
女兒眼裡的吳綺莉,酗酒,情緒不穩,掌控欲強。
而長大後的「小龍女」也備受情緒困擾,甚至自傷自殘。(八九歲時就遭遇過校園霸凌,十幾歲就多次割腕。)
一切仿佛輪迴。
吳卓林對Andi的惺惺相惜,很大程度也來自雷同的經歷與傷害,一樣的情緒化。
可處在新一代親密關係里的她們,依然動盪不安。
她們經常秀恩愛,也常被曝婚變。女方曾在社交平台發文直指吳卓林一無所有,一事無成。
後來倆人又合體逛街,力破婚變傳聞。
這種相愛相殺,羈絆糾纏,像極了親子關係的複製粘貼。
故事走到今天,那個承認犯錯的男人,當然有很大的責任。
一個父愛缺失又不斷被追蹤放大的童年,註定要用一生去治癒。
但是,事情過去了那麼多年,大家都有了截然不同的生活,再去追溯,拉扯,企圖得到補償和回報,意義還有多少呢。
我們無法改變他人,哪怕對方是錯的,說到底,也是對方的自由。
但作為母親的吳綺莉,不是毫無選擇,她本可以選擇另一個版本的人生,來救自己和女兒。
32年前,17歲的吳綺莉一舉拿下「亞洲小姐」冠軍。
十八九歲就在大銀幕嶄露頭角,母親的財富和資源,也為她的星途加持不少。
一頭利落短髮,今時今日看起來也是明艷颯爽。
雖摔倒在一段「婚外情」,做單親母親也確實不易,但憑她的自身條件,其實可以做一個豐富的單親媽媽,而不是沉溺昨日,不面對責任。
(吳綺莉不做演員後,也做電台,主持節目,做代言,投資房產。據港媒報道,吳綺莉資產過億,2015年還花1500萬買房。她否認繼承母親遺產,以及與成龍的瓜葛)
她的缺失,從來都不是物質層面的缺失,而是心理層面。
安全感是一個人的眼睛,如果它蒙上了灰,看所有東西都有了陰影,那看到的事實,聽到的話,都會曲解成另外的樣子,甚至陷入受害者深淵無法自拔。
這段時間,最火的電影,當然是楊紫瓊的新片《瞬息全宇宙》。
電影里楊紫瓊飾演的中年女性伊芙琳,面對要離婚的老公,不好應付的老爸,和叛逆出櫃的女兒(恰好女兒也愛同性,也不被伊芙琳接受),被囚困於毫無起色的生活里。
但一個機會,讓她感受到了,平行宇宙間無數版本的另一個自己——
無論人生哪一個細小決定發生一點偏差,自己都有可能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扮演從未想到的各種角色。
如果沒有你
我的生活,是多麼美好
她發現宇宙邪惡的盡頭,就是自己的女兒,女兒覺得一切都是「虛無」的。
她的爸爸,是另一個宇宙的阿爾法公公,告訴伊芙琳,不要仁慈,要殺死這種邪惡。
在數次輪迴里,她看到了父親對於自己是個女兒的嫌棄和厭惡,自己拚命而急切地,想得到他的認可。
她看到不敢面對女兒是同性戀的事實,本質是害怕女兒跟自己一樣平庸、失敗,不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也無法面對父親的期待。
她終於意識到,能夠拯救女兒的就是自己;而這本身,也是對自己的拯救。
終究,她勇敢地站出來,告訴父親,女兒是同性戀。而爸爸看到的,就是她真實的生活。
也對女兒坦誠了自己的依賴和渴望——
我就是那麼想陪著你一輩子,但假如屬於我們的時間那麼短,我們就好好珍惜。
這部電影,真希望吳綺莉好好看看,並且,真的看懂。
抱怨已經發生的事實,不斷宣洩自己的痛苦,甚至把不穩定的自憐情感投射到比自己更弱小的孩子身上,都很容易。
抱怨已經發生的事實,不斷宣洩自己的痛苦,甚至把不穩定的自憐情感投射到比自己更弱小的孩子身上,都很容易。
正視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的殘缺,給親密關係的人造成的痛苦,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把輪迴在自己這裡斬斷,非常艱難。
正視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的殘缺,給親密關係的人造成的痛苦,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把輪迴在自己這裡斬斷,非常艱難。
但人活一輩子的意義,就是做難而正確的事。
如果人生是修行,目的是得到某種啟發和成長,那做難而正確的事,是唯一的意義。
我在公眾號「桃桃看電影」的評論文章里,看到一條影評,非常打動我。
「母愛區別於其他愛,在於它的開始就明確地指向分離。媽媽們可能自身都掙扎於上一代的傷害和自身的困境,卻要用肩膀扛住閘門,讓下一代,也讓自己自由。」
「母愛區別於其他愛,在於它的開始就明確地指向分離。媽媽們可能自身都掙扎於上一代的傷害和自身的困境,卻要用肩膀扛住閘門,讓下一代,也讓自己自由。」
扛住閘門很痛很難,但好過一輩子深陷泥潭。
祝福吳綺莉,真的放過女兒,也放過自己。
獲取更多好文
·《33歲知道的事: 關於性,關於錢,關於愛》 ·《34歲知道的事: 關於性,關於錢,關於愛》 ·《35歲知道的事: 關於性,關於錢,關於愛》 ·《36歲知道的事: 關於性,關於錢,關於愛》 ·《37歲知道的事: 關於性,關於錢,關於愛》
微信訂閱號總是莫名其妙改版
為了避免我們一不小心 錯過彼此
大家記得把「伊姐看電影」設置為星標 關注
只需要五秒鐘哦~~
先點擊任意一篇文章標題下的藍色字「伊姐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