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新劇竟然演了這樣的媽,你看懂了嗎?

2022-10-14     伊姐看電影

原標題:姚晨新劇竟然演了這樣的媽,你看懂了嗎?

了解 伊姐本人最新動態、參與 線下活動

加伊姐微信: eemoviekf04(不閒聊)

你如此特別,我又怎會失望

每天上午9 :30,伊姐在這等你

文 | 伊姐(周桂伊)

豹紋、煙燻妝、始終不離手的啤酒。

大逆光、萬人空巷、架子鼓、電音貝斯。

女主三聲玩世不恭的「喂」,拉開了搖滾音樂節的序幕。

啊,姚晨。太起范兒,我完全不能分辨這是演員姚晨,還是《搖滾狂花》的女主角,曾經風頭無兩的主唱彭萊。

正如歌詞唱的:「這女人絕對瘋了。」

但下一幕,她舉起貝斯,把自己的吉他手砸了。

全場鴉雀無聲。

再下一幕,彭萊和前夫在派出所相遇,一系列狗血的事彼此拉扯——彭萊上午跟丈夫離婚,下午丈夫跟最好的閨蜜領證。

原來這才是人間。

她瀟洒地遠走高飛,想留給江湖一個傳奇,可現實只給了她更冰冷的耳光。

對於一個過氣的主唱、一個被家庭拋棄的女人、一個被友情和愛情雙重背叛的女人——人間原來都是溫暖的,更冷的還有地獄。

在美國的日日夜夜,彭萊靠跟語言不通的養老院病人回憶往昔度過;在唐人街駐唱的開除日,她一杯酒清算了拖欠工資。

直到她被通知,前夫突然心梗離世,要回國跟素未謀面、已經成年的女兒白天(莊達菲 飾)重新相處。

《搖滾狂花》的故事從這裡講下去。

這是極度不同尋常的母女關係,白天送給16年未謀面的媽媽的見面禮,是一盆冷水。

兩個人最常聚會的地方,是派出所。

畢竟,彭萊敢扔掉女兒所有衣服,女兒就敢燒了屬於她的半套房。

劇中唯一接近「傳統正常母女」的幸福相處片段,雙方一起逛街,白天給彭萊買奶茶,彭萊給白天化妝。

畫風一轉,是白天要退學搞樂隊,需要親媽簽字,雙方談的一場買賣。

事到這沒完,彭萊將計就計,來了一個調虎離山,讓中介去家裡看房——她想把房賣了,錢一人一半,趕緊各奔東西。

氣得白天直接把彭萊推進水裡。

推進水裡。

推進水裡……

但如此針尖對麥芒的兩個人,內在有深深的情感羈絆。

白天用假裝懷孕,來刺激彭萊,「讓她知道不在我身邊的代價,要讓她愧疚」 好友彬彬納悶,你到底希望她在身邊還是不在啊。

彭萊果然被刺激了,一遍遍想起自己年少懷孕,對新生命的希翼,那是她人生難得的柔軟和脆弱。

下一秒,她處理這件事的方式是:「白天,我不能讓你白受欺負,我要送這男人去見你爸

兩個人的處事方式、世界觀如出一轍。

白天因為爺爺奶奶不認自己,不讓自己回老家祭拜,想出一個招兒——葬禮上把骨灰盒偷偷調包,打算把「爸爸」留在身邊。

彭萊把骨灰當作過期奶粉扔了。

兩個人好容易在垃圾箱翻箱倒櫃找了出來,彭萊拿錯方向,全灑了。

白天氣急敗壞,彭萊懊悔不已:「要不找一吸塵器,你爸能吸回來多少是多少?」

一個把骨灰裝奶粉桶,一個用吸塵器吸骨灰,絕,絕了。

白天想退學組搖滾樂隊。彭萊害怕女兒重複自己的失意,處理方式是——拉閘,並且鎖上控電箱。

白天的反擊方式是,直接把親媽門拆了。

彭萊憋足了氣,運了新門回來——嘿,妥妥搖滾風。

最最重要,兩個人彼此看不順眼,但血液里都流淌著搖滾的衝動,如此如出一轍。

白天清楚地明白,市場營銷專業完全不適合她,她千方百計、排除萬難,就是要——專職搞搖滾樂隊。

而彭萊漸漸意識到自己的自我放逐、逃避,讓親生女兒都看不起後,她選擇「站起來」的方式就是——我只能搞搖滾了。

《搖滾狂花》以 組建樂隊為引子,但本質在講母女關係也可以像搖滾一樣,更獨立、自由、彼此挑戰。

並不因為這份血緣存在,它就有一個綱領、教條,因為個體相處本身就沒有標準。

在最艱難的時刻,彭萊都沒有想過用血緣綁架自己的女兒,每當她這麼表述,都是為了激怒對方,她深知——道德綁架才是最深的傷害。

(彭萊沒有那種「母親就是無條件犧牲和付出」的悲情感,她對於被女兒冒犯忿忿不平,覺得「沒有感情甭談血緣」)

白天也沒有跟親媽去清算這些年的不公和傷害,沒有把自己所有痛苦歸咎於原生家庭,相反,她對於自己和後媽相處得好,頗感得意。

(白天覺得後媽陳月是特別善良的女人,嫁給自己親爹不值,自己那親爹,哪配啊)

姚晨遇到了一個很有質感的角色,她完成得特別好,一個失敗的理想主義者,叛逆,自我,但足夠真實的個體。

只是這個個體,恰好是個媽媽。

莊達菲既沒有那麼多禮教的、壓抑自我的「孔融讓梨」感,但也沒有哪吒那麼痛苦、無比沉重的「剔骨還肉」感。

她從頭到尾都是驕傲爽快,元氣滿滿,鬼馬精靈的。

很多國產作品都在寫母女關係,但那麼不沉重、黏糊、窒息的,甚至有喜感、冒犯、解放意味的,好像《搖滾狂花》是第一個。

姚晨上一個出圈的劇作《都挺好》,也有一段母女關係,在那裡,她是女兒。

她遇到了東亞女性的普遍困境,家庭重男輕女的原罪。媽媽覺得她就該為哥哥弟弟們活著,讓出所有機會,她體會不到愛,終身被家庭所有人道德綁架。

這是直到母親去世,進入死亡階段,都無法和解的母女關係。

(《都挺好》里,蘇母葬禮上,一家人互相指責埋怨計較拉扯,都覺得「自己付出了太多」,親情之愛,消失殆盡,只剩疲憊)

在《搖滾狂花》里,面對假裝未婚先孕的19歲女兒,彭萊的反應是,雖然心疼,但把對方當作絕對獨立的生命。

(彭萊名言「男人就是個懷孕的媒介」,警世名言,流芳百世,牛逼,牛逼啊!)

這是真正的現代的、輕盈的、有濃郁革新氣質的母女關係,《搖滾狂花》做到了。

我們誤解了搖滾,我們普遍以為,狂歡、嬉戲、爛醉是搖滾的精神。

不是的,真正的搖滾精神, 是釋放人性粗狂,對制度、規則、社會格式提出挑戰。

《搖滾狂花》這部劇妙就妙在,是用音樂的形式包裹了母女的關係,母女倆共同對這種彼此綁架、控制、糾纏的關係打了一個問號,並滿懷理想主義的孤勇和自嘲,去找到解決之道。

「拾光限定 狂花系列」 最牛的永遠是看世界的角度。

作為愛奇藝全新推出的「狂花系列」的首部作品,《搖滾狂花》開門燃炸:足夠新的題材,足夠新的角度,足夠新的認知和詮釋。

以及足夠電影的質感。

導演李駿在國外待了很久,是內心一直有自己想挑戰打破的東西的導演;大姚是第一個在演講里提出「這幾年我到底為生育付出了什麼」的藝人,這幾年她參與和監製的作品,都有強烈的女性主義反思。

(關於《送我上青雲》,姚晨曾經說過:電影中每個人物都很誠實,因為誠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慾望。慾望不是一個貶義詞)

李駿和姚晨都在見面會表示:「不是每一個劇組,都讓你有這樣自由的感受。

這就是愛奇藝始終堅持,做好的內容的初心。

「拾光限定 狂花系列」就是愛奇藝推出的新盲盒,接下來還有《芳心蕩漾》《外婆的新世界》等等創新視角的女性題材,強化限定題材帶來的驚喜感。

我已經做媽媽快十年了,我一直都希望自己,跟著時代,跟著未知走,我接受自己的認知和體驗被修正,甚至顛覆,我覺得這就是孩子帶給我的意義——我全身心,以他的視角體驗了新的時代。

他一定,非常非常喜歡,《搖滾狂花》。

跟著愛奇藝,跟著狂花,讓自己的世界觀,搖滾一把吧。

獲取更多好文

·《33歲知道的事: 關於性,關於錢,關於愛》 ·《34歲知道的事: 關於性,關於錢,關於愛》 ·《35歲知道的事: 關於性,關於錢,關於愛》 ·《36歲知道的事: 關於性,關於錢,關於愛》 ·《37歲知道的事: 關於性,關於錢,關於愛》

為了避免我們一不小心 錯過彼此

大家記得把「伊姐看電影」設置為星標 關注

只需要五秒鐘哦~~

先點擊任意一篇文章標題下的藍色字「伊姐看電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1794a40b16f9ccc91576234400cc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