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郭傑瑞,也賣雲南咖啡!作為國人你又知道多少雲南咖啡事?

2019-10-12     純味精品咖啡

最近,著名外國網紅"郭傑瑞",發布了一個視頻說他要把雲南咖啡賣到美國,並創立了Fibo咖啡這個品牌,這引起了不少業內人士的關注。

郭傑瑞視頻截圖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郭傑瑞親自千萬雲南咖啡種植地區調研,採訪。確實,農戶說到,星巴克等廠家,每年都會在雲南收購幾十萬噸咖啡生豆,之後出口在公司烘焙,之後再運回國內。完美的進行了一次"出口轉內銷"的商業操作。

郭傑瑞視頻截圖

因此,你在星巴克購買的咖啡,就很貴。但是這些知名國際大牌,卻只口不提咖啡生豆的來源,因此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甚至中國國內很多人都不知道雲南還種植咖啡並且出口數量並不小。

郭傑瑞視頻截圖

成然,中國近年咖啡市場有了蓬勃的發展,跟這些巨頭的"教育"是分不開的。中國人也逐漸接受了咖啡這個舶來品。在當今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裡,一杯現磨咖啡少則8元、10元;多則像星巴克需要幾十元。

可是,從雲南省咖啡協會公布的2015~2016年採收季,企業從咖農手中收購的一公斤咖啡豆均價在15元左右。

而之所以,不去說雲南咖啡,也許是為了更好的控制咖啡生豆的價格,可以採用很低的價格採購生豆,降低他們的成本,提高自己的利潤。

但是這麼一來,咖農的收益少了,願意種的人就會慢慢變少,因此雲南如何才能打出名聲,提高品質,提高咖農的收入呢?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雲南省種植咖啡的歷史也已經超過百年!

雲南咖啡的起源

1892年,法國傳教士田德神父在大理市賓川縣朱苦拉村栽下了第一株咖啡樹——這一般被追溯為咖啡傳入雲南的最早記錄。之後的 100 年時間裡,咖啡樹並沒有在這個地區生長開來,直到跨國公司在 1980 年代末先後進入雲南,這個舶來品才被重新種植和利用了起來,出口世界。

1988年,雀巢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通過啟動咖啡種植項目等方法開始在雲南支持當地咖啡產業發展,雲南咖啡再次崛起。1992年起,雀巢成立咖啡農業部,專門指導、研究雲南咖啡的改良與種植,並按照美國現貨市場的價格收購咖啡。截至目前,不僅雀巢、麥氏、卡夫、星巴克等咖啡巨頭均在雲南從事咖啡業務,本土咖啡企業也逐漸發展壯大。

郭傑瑞視頻截圖

咖啡的種植條件

咖啡樹在植物學上,屬於茜草科咖啡亞屬的常綠樹。南北緯回歸線25度之間的環狀地帶,是咖啡的自然生長地區,通常我們把這個區域稱為"咖啡帶"Coffee belt/Coffee zone。

雲南咖啡的品種

鐵皮卡(Typica)和波旁(Bourbon)這兩個經典的優質咖啡品種為雲南咖啡主要的栽培品種,1991年從肯亞引進了卡蒂姆(Catimor)系列品種(抗病毒能力更強,產量更高)。屬阿拉伯種(又稱小粒種)的變種。由於兩個品種形態和習性相似,因而兩者多混合栽培。

雲南地區目前種植最廣泛的就是卡蒂姆,保山地區還有少量鐵皮卡、波旁種植。雖然從大的範圍上都屬於阿拉比卡種,但這幾個品種在本質上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

雲南普洱地區種植的全部是卡蒂姆品種,保山市早在上世紀50年代引入的鐵皮卡和波旁種,當地人稱之為"老品種",因為老品種抗病蟲能力及產量都比較低,而且管理上比較費人力,加之市場收購價並不存在多少優勢,近年來咖啡農紛紛改種新品種卡蒂姆。從咖啡的植物學角度來說,雲南小粒咖啡和

公認最優秀的牙買加藍山、夏威夷可那有基因上的相近性。

咖啡分級方式

生豆外觀要求具有光澤(淺藍色或淺綠色),氣味清新,無酸味和臭味等異味,圓形或橢圓形。

1.國際常用分級標準:

按咖啡豆的大小,採用圓孔分級篩進行分級。 國際慣行的小粒咖啡咖啡大小有10-20級,所用的數字是代表篩網孔徑為以該數字為分子,以64為分母的數字,單位是英寸。例如:14是指14/64英寸孔徑以上篩網的咖啡豆,19是指可以通過19/64英寸孔徑以上篩網的咖啡生豆(1英寸≈2.54厘米)。

2.國內咖啡常用分級標準:

按篩孔6.5、6.0、5.5、5.0毫米分為五級

一級:6.5毫米以上,顆粒飽滿完整

二級:6.0-6.4毫米,飽滿,較均齊

三級:5.3-5.9毫米,較飽滿,稍欠均齊

四級:5.0-5.4毫米,有不完整米,完整占75%以上

五級:5.0毫米以下,有不完整米,完整占30%以上

色澤:具有光澤、淺藍、淺綠、淺白為好。黑褐色、暗桔色為次

一級:淺藍、淺綠、淺白、淺黃、色澤均勻。

二級:淺藍、淺綠、淺白、淺黃、色澤稍差

三級:淺藍、淺綠、淺白、淺黃、色澤更差

四級:稍黃、少量褐色

五級:色花雜

凈度:不含雜質或含少量雜質為好

一級:脫去銀皮70%以上,無雜質

二級:脫去銀皮65%以上,無雜質

三級:脫去銀皮60%以上,無雜質

氣味:發酵變壞,淡紅、褐色為酸味,酸臭或其他異味為不好

水分:含水量不超過12%

雲南咖啡的現狀,為什麼不賺錢?

國咖啡消費市場正在迅速增長。數據顯示,我國咖啡豆消費量從2006年的2.59萬噸,上升到2017年13.45萬噸,年均增長率達20.75%,為全球平均增長率的10多倍。

2017年,全國咖啡產量達到14.72萬噸,居全球第12位。其中,雲南占據中國近99%的咖啡產量,主要為星巴克、雀巢、麥氏、卡夫等國際品牌供貨,但中國本土品牌市場份額不足20%。

據金融數據研究服務平台JingData測算,整個咖啡產業鏈中,上游種植環節生豆的價值貢獻約為17.1元/公斤,中游深加工環節烘焙豆的價值貢獻約為83元/公斤,下游流通環節的價值則暴增至1567元/公斤,三個環節利益分配占比分別為1%、6%和93%。

咖農在整個產業鏈中只占到1%的利潤。再加上近年來國際咖啡豆價格一路下跌,有時咖啡的收購價甚至低於成本價 。

再加上雲南咖啡以小農戶種植為主,標準化程度低、自身抗風險弱,與市場嚴重脫節,在國際收購方面前,咖農們沒有任何話語權,常年遭低於國際期貨市場價格的壓價。

咖啡作為一種經濟作物,在此惡性循環的狀態下,咖農不賺錢棄種,成為了一種常態。

2015年開始,雲南省咖啡產量連續3年呈現負增長。去年雲南省咖啡種植面積是160多萬畝,比2014年減少了20多萬畝。

現在仍可看到很多地方的咖農把果樹砍掉,準備種別的經濟作物。如果長此以往,是否雲南咖啡的種植業將要萎縮甚至消失呢?也不盡然!

雲​南​咖​啡​占​全​國​的​9​9​%​,​基​本​上​代​表​了​中​國​的​咖​啡​種​植​業​。雲南咖啡多數植于海拔1100米左有的乾熱河谷地區,所以酸味適中,香味濃郁且醇和。就氣候條件而言,雲南南部光照時間長,有利於植株的生長及光合作用,而且晝夜溫差大,晚上溫度低,有利於咖啡養分的積累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形成了濃而不苦,香而不烈,帶一點果味的獨特風味。

那麼如何走出困境?

為了提高雲南咖啡在國內的影響力,以及咖啡在國內的影響力,目前雲南國際咖啡交易中心及其他組織,每年都在聯合其他力量,一起舉辦咖啡比賽。

另一邊,雲南目前也有了較為正規的咖啡公司,如"後谷咖啡"、"賽品咖啡"、"雲嶺咖啡"等比較有名的咖啡品牌,來引領雲南當地咖啡的種植、採集、烘焙、銷售等一條龍業務。

而這些,還不足以讓雲南咖啡在中國家喻戶曉,在海外博得一片挺天空。

當地政府應該牽頭積極與國內各大電商平台、直播、段視頻平台進行聯手,合作推出一些相關的雲南咖啡系列節目,去幫助雲南咖啡市場在國內進行宣傳,先讓中國老百姓知道中國也能種植咖啡,了解中國種植咖啡的歷史,知道中國本地的咖啡品質也很棒,拉動內需,才有機會能夠正面世界。

通過產品的盈利,幫助當地農戶提高收入,提升種植技術,增強產品產量與品質,讓當地產出更多的優質咖啡,進入上游產業的良性循環,給當地農民提供一個更好的經濟作物的生產環境。造福當地百姓。

如果你對雲南咖啡感興趣,不妨去自己買豆子來試試。現在很多咖啡館也開始引入一些優質的精品咖啡,作為手沖咖啡,可以去嘗個鮮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Ls85W0BMH2_cNUgpIc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