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閒得無聊翻淘寶,看看有什麼新鮮的咖啡物件。翻著翻著就看到了 kalita家的一個掛耳袋。它跟傳統掛耳袋有很大區別,今天就一起來看看這個不同尋常的掛耳袋跟傳統的袋子相比有什麼區別吧。
袋子對比
下圖左側就是現在市面上最常見的掛耳袋,右側就是Kalita的掛耳袋。兩個在形狀上就區別很明顯。
左側傳統的掛耳,使用非常簡單,直接掛在杯子上就行了,但kalita的操作有點麻煩。需要先把掛靠系統摺疊出來,然後自己去撐開過濾袋,打開狀態下就是如下圖:
這2個展開狀態有這麼明顯的區別,傳統袋子是掛在杯壁,袋子基本上算是在杯子裡邊。而Kalita的這個,則是站在杯口上,更像一個濾杯。
下面簡單說下掛耳袋的一些細節:
材質
- 傳統掛耳材質:掛耳袋的材質更像一種「布」。韌性比較好,比較厚。不容易被沖爛,也不容撕破。掛耳的耳朵,是厚的硬質皮。
- Kalita材質:根據資料顯示,是木漿紙,實際摸起來,也確實更像是濾杯濾紙的那種材質。掛耳部分也是硬質皮
載量
- 傳統掛耳袋載量更大一些,一般是8 - 15g。但建議放 8 - 12g。12g粉以上就太滿了,不太利於沖泡,尤其是放深烘豆的粉。
- Kalita袋的載量小:比較適合 10g 粉以下載量的使用。
版本
Kalita到沒別的版本。傳統掛耳一般分為日本進口和國產兩個版本。
- 日本進口的掛耳袋,袋子整體比較柔軟,摸著很順滑,也不容易斷,容易封口。過濾時更順暢,細粉不容易堵住。
- 國產版本袋子比較粗糙,比較硬,不夠細膩順滑。過濾時,會因為細粉堆積影響過濾速度。
區別
另外就是這2個袋子的本質區別,傳統袋子能封口,便於攜帶。Kalita這個更像是濾杯,沒法封口。
售價
國產的傳統版本,基本上能做到 0.17元/片;日本進口版本目前看到的是 0.35元/片。
Kalita的濾紙,在0.96 - 1.1元/片,還是挺貴的。
Kalita沖煮
傳統掛耳袋沖泡我就不多說了,這次重點說一下Kalita這款掛耳袋的沖泡體驗。
這次沖煮用的是深烘的林東曼特寧,參數如下:
咖啡豆:10g
粉水比:1:15
水溫:88℃
沖煮時間:除去燜蒸25秒,剩下隨意注滿 150g 水即可。
咖啡豆:10g
粉水比:1:15
水溫:88℃
沖煮時間:除去燜蒸25秒,剩下隨意注滿 150g 水即可。
袋子架在杯子上,就這樣,中間的凸起,卡住杯壁,杯子口寬度不能超過凹陷部分,否則就頂不住了。
不太推薦太矮的杯子,建議 110ml 以上容量的杯子,寬口的比較好操作。
這次用深烘,主要是因為新鮮的深烘豆子,燜蒸時會有比較劇烈的膨脹,10g 粉對這個袋子來說,沖新鮮的深烘豆有溢出的風險。
因此給水別太急。中深度以下的就還好,生產日期7天以上的豆子也會好很多。
另外就是這個袋子口有點小,不太適合較寬的磨豆機粉杯倒粉,容易飛粉。建議用小粉杯,沿著袋子的對角線倒粉,這樣會好倒一些。倒完以後,記得搖勻、鋪平粉層。
這袋子整體上是個方形,接近於蛋糕杯的蛋糕濾紙的那種平底,因此注水沒啥技巧,我向來是直接正常轉圈注水,一刀流注夠水停止即可。
沖完以後的咖啡,body是合適的。高溫堅果類的香氣和味道,溫度下降以後,焦糖的甜感出現,沒有苦、澀、煙感。比較順的一杯曼特寧。
總結
這袋子有點意思,就是單價太高了,裝的粉又太少,適合出門的時候帶著,省去了濾紙、濾杯的空間。平常就不推薦使用了。
但是這袋子過濾效果不錯,也不容易因為細粉的便宜造成下水緩慢,咖啡也很乾凈,沖煮效果是讓人滿意的。
- END -
編輯: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