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經過長期實踐積累的十條寶貴經驗之一。1922年正式成立的上海大學,是中共建立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的產物。
第一,老上大是中國共產黨建立民主革命統一戰線的成果。
1922年10月23日,國民黨機關報《民國日報》刊載《上海大學啟事》:「茲從改組會議議決變更學制,定名上海大學。」宣告了上海大學正式成立。
上海大學是國共合辦的新型高校,是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的產物。孫中山、蔡元培、章太炎、馬君武任校董,于右任任校長、邵力子任副校長,中共領導幹部鄧中夏、瞿秋白、陳望道、蔡和森、張太雷等在上大任教。國共高層都關註上大的興辦,陳獨秀親自參與學校籌建工作,陳望道說是陳獨秀指示他來上海大學任教的。1923年春天,于右任、邵力子誠邀李大釗來主持上大工作,李大釗推薦了鄧中夏、瞿秋白任教,並為上大制定了全面、系統的辦學方針和教學規劃。一批年輕的中共黨員成為學校的中高層領導,對學校的發展發揮著主導作用。陳望道回憶:「到後來,國民黨這些人在實際上已經起不了什麼作用。于右任校長也是掛名的,實際辦事全靠共產黨。」
此外,國共合作時期的名人陳獨秀、李大釗(4次)、章太炎、胡適、郭沫若、胡漢民等人都來上大演講,給師生帶來了全新的思想見解,促使學生將理論結合實際、積極參與社會變革。很快,原本被稱為弄堂大學的上大聲名鵲起,成為進步青年心嚮往之的高等學府。
上大學生的特點是在課堂上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在課外的革命中進行實踐。其中,以五卅運動最為典型。經過五卅運動,任弼時說黨「看出中國學生運動有極重大的政治作用,而且這種作用將隨著民族革命運動而繼續擴大」。1926年,中共中央要求建立「學生的聯合戰線,以集中學生群眾的勢力」。上大便是在中共中央直接領導下、「集中學生群眾的勢力」的一個橋頭堡。
第二,老上海大學的創辦及辦學過程,始終體現統一戰線。
一方面,老上大的辦學宗旨體現統一戰線。校董孫中山提出,希望上大辦成「以貫徹吾黨之主張,而盡言論之職責」的革命學校。鄧中夏出任上大總務長後,擬定的《上海大學章程》提出「養成建國人才,促進文化事業」。反映了國共兩黨對上大的共同期望。上大在辦學過程中的使命是為革命培育人才,兩個著眼點是「國家獨立」和「民族自由」,其目標指向國民革命。
另一方面,學校機構設置、教師與學生構成體現統一戰線。上大實行「一會、三長、四系」制度。所謂「一會」,評議會是學校最高會議,在1923年12月改稱行政委員會,于右任為行政委員會委員長,評議員有邵力子、葉楚倫、鄧中夏、瞿秋白等10人,包括國共兩黨主要幹部。所謂「三長」,即校務長(總務長)、教務長、學務長。校務長先後為鄧中夏(劉含初、韓覺民)等;教務長先後為瞿秋白、葉楚倫;學務長先後為何世幀、陳望道,均由國共兩黨成員共同構成。所謂「四系」,即美術科、中國文學系、英國文學系和社會學系,系主任也多由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擔任。教師和學生群體中既有中共黨員、青年團員和國民黨員,也有一些無黨派人士;就社會成分而論,既有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也有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出身的師生群體,充分體現了學校的統一戰線性質。
第三,老上海大學關閉後的餘波與師生去向。
老上大存在的五年幾乎涉及到在上海發生的所有政治大事。日本駐上海秘密警察留存的檔案提到,上大是共產黨在上海的一個據點。四一二事件發生後,國民黨認定「上海大學是赤色大本營」。1927年5月3日,淞滬警備司令楊虎和陳群查封上大,構成國民黨背叛革命後的第一個重要案件。在校學生被帶至龍華淞滬衛戍司令部受審,許多優秀師生被迫害致死,其餘一部分師生轉入國立武昌中山大學。
老上大僅辦學五年,但為中國革命培養了一大批革命家、理論家、文學家、史學家等優秀人才,如王稼祥、秦邦憲、楊尚昆、李伯釗、李碩勛、關向應、楊之華、陽翰笙、沈雁冰、戴望舒、譚其驤、匡亞明、丁玲等。可見,上大是名副其實的「紅色學府」和「革命熔爐」。
上大師生已經開始將革命火種播撒到全國各地,大概有六個方向:一是鄧中夏、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等從上大出發,幫助各地方建立基層黨組織。二是在城市開展平民教育、組織工農運動。三是投身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初步統計,三大起義中的上大師生達到30多人。四是上大師生成為黃埔軍校的一個源頭,如惲代英、陽翰笙、肖楚女、施存統和張治中等人。五是多批上大學生赴蘇俄留學,歸國後投身革命。楊尚昆、王稼祥、秦邦憲(博古)等人從上大到莫斯科留學,他們經過再次鍛造,回國後成為中國革命的重要骨幹。六是上大被解散後,一些留在上海的上大教師成為中共領導左翼文藝團體的重要力量,如左聯等團體。
1927年老上大被封閉,師生群體投身不同地區繼續鬥爭。他們在後來土地革命戰爭至新中國成立後不同歷史時期的工農民主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愛國統一戰線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
正如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指出:「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黨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也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老上大是黨領導和堅持統一戰線的一個典型案例,為之提供了重要的歷史經驗。
(作者簡介:忻平 上海大學教授;楊陽 上海大學教師 原題為《國共合作統一戰線與老上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