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印刷所:革命火種的「製造間」

2022-10-08   政協往事

原標題:文明印刷所:革命火種的「製造間」

1926年年初,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籌辦的國華印刷所和青雲路青雲橋印刷所,相繼遭警察抽查而暴露。負責上海地下印刷工作的倪憂天、陳豪千,反思一再出事的原因和教訓,認為閘北地區已不再安全,於是向中共中央出版委員會提議,將新的印刷廠址選在熱鬧且易於隱蔽的租界,並建議「印刷機構應一分為二,一個是綜合性的,排、印、制型和制本;而另一個是專業性的:澆版、印刷。這樣如果一處發生問題,另一處仍可繼續生產」。位於公共租界熱鬧地段的新閘路638弄23號,隨即被選為綜合印刷廠廠址,掛牌「文明印務局」。

除文明印刷所外,另一個專業印刷所——中興印刷所,也設在新閘路上,雖一西一東,但為安全起見,很長一段時間都互不往來。兩廠的總負責人均為倪憂天,毛齊華是具體經辦與聯繫人,兼任兩廠黨支部書記。文明印刷所的設備由原青雲橋印刷所搬遷而來,主要排印黨的內部文件和進步書籍,所有印件均交毛齊華專程護送給黨的秘密發行機關負責人毛澤民。

據毛齊華回憶,兩家印刷廠共20多名工人,「骨幹力量多數是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學徒則多數為中共領導人員的子弟,政治素質較好,組織紀律性也比較強。」雖然勞動條件很差(如工房小、機器大,工人操作時幾無立身之地,需在機器底下鑽來鑽去,十分危險),但大家的工作熱情都很高,一個個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毫無怨言。為保守機密,工人們平時很少與親友往來,沒有加班任務時,就主動聚在一起學習。

隨著上海工人運動的日益高漲,軍閥政府和租界巡捕房對印刷所管制更加嚴酷,文明印刷所幾遇險情,所幸皆逢凶化吉。1927年年初,中央決定在武漢建立印刷廠,特調倪憂天赴漢口籌辦,上海地下印刷工作從此交由毛澤民、彭禮和負責。「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上海印刷機構屢遭破壞,廠址也數次遷移,甚至轉到了吳淞口外的長江民船上,但在印刷工人們的努力堅持與頑強奮戰下,黨的地下印刷工作始終未曾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