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敵歌》:奏響「抗日救亡」強音

2022-08-03   政協往事

原標題:《抗敵歌》:奏響「抗日救亡」強音

黃自《抗敵歌》部分手稿 (資料照片)

對於今天的年輕人,《抗敵歌》這首歌或許已有些陌生,但在當時,它發出了最早的呼聲,是中國最早一首以抗日救亡為題材的歌曲。

《抗敵歌》原名《抗日歌》,是作曲家黃自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兩個月後譜曲的。當時,27歲的黃自正在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今上海音樂學院)任教授兼教務主任,他親自帶領音專師生,在上海浦東一帶為義勇軍募捐,歌曲就是在這時完成的。

歌曲譜曲完成後,由近代詞作名家韋瀚章填寫第二段歌詞。1931年11月9日,音專的學生在上海的廣播電台中首次演唱該作品,並由勝利公司灌製成唱片,音樂雄壯有力,充滿了「大眾合力將國保」的決心與激情,很快唱遍大江南北。後來,由於當時國民政府的禁令,《抗日歌》又改名為《抗敵歌》。

1933年初春,黃自率領師生40餘人,利用春假到杭州舉行「鼓舞敵愾後援音樂會」,黃自親自擔任報幕並作樂曲介紹。音樂會的壓軸節目便是《抗敵歌》,演出相當成功,台上台下群情激奮。第二天,上海《中華日報》評論說:「悲壯激昂,聞者奮起,鼓舞敵愾,可謂名副其實矣」。黃自也發表文章說:「現在我寫抗敵歌曲,希望不久再能寫慶祝抗戰勝利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