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萬燦。
我國漁業養殖規模龐大,在大農業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2020年我國漁業經濟總產值達2.75萬億元,總產量達6549萬噸。近兩年,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AI和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深入拓展,智慧農業發展的齒輪正在快速轉動。而在水產養殖領域,智慧漁業的聲音也越來越響亮。
然而目前,我國的水產養殖水平距離實現智慧漁業還比較遙遠,現仍處於從 「過度依賴人工」向「以機器為主」 轉變的階段。而在農、林、牧、漁的大農業中,水產養殖機械化率也屬於靠後位置,2020年我國水產養殖機械化率是32%,而同期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為71%,畜牧養殖機械化率達到37%。2022年1月6日,農業農村部印發《「十四五」全國漁業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水產養殖機械化水平總體達到50%以上。
近日,35斗採訪了魚兒樂集團南京祿輝物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祿輝物聯)的創始人徐航濤,他為我們系統梳理了祿輝物聯的發展歷程以及智慧漁業的行業現狀和未來趨勢。
一、辭職創業一波三折,產品覆蓋全國超70%區域
徐航濤1975年出生在七朝古都開封的一個軍人和教師家庭,從小對科學充滿了嚮往和興趣,本科畢業於鄭州大學理論物理專業,曾就職於世界六大通訊社之一的路透社新聞單位。
圖:祿輝物聯創始人徐航濤
在談及為什麼會走進漁業時,徐航濤表示,是因為聽聞有位老師講述了一個漁場老闆因為「泛塘」導致巨虧,無力承擔債務而尋短見的真實悲慘事件,老師詢問物理專業出身的他能否研發一款新型技術產品解決漁民養殖的難題。「泛塘」是指池塘里的魚全部死亡,因為養魚投資大成本高,一般每畝水面的投入都在大幾千,甚至上萬,而養殖戶的一口魚塘有幾十上百畝,如果一口魚塘出現了翻塘事件,那麼就要損失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投資,這種水產養殖毀滅性的災難,就像翻車一樣悲慘,而在當時,這樣的事故卻頻發不絕。
徐航濤在認真剖析了漁業的市場行情後,果斷辭職創業進軍智慧漁業,立志要為養殖戶們提供有價值的農業科技服務。但創業之路談何容易,因為初期對創業難度預估不足,資金很快就見了底,徐航濤的首次創業在一年多後以失敗告終。
深入思考後,徐航濤並沒有放棄,因為智能化水產,必將能幫助無數的養殖人擺脫高風險低收益的痛苦,於民有利,必將有需求,也必將是未來。於是他把準備買房的錢都拿了出來,再次投入到研發中來,與聯合創始人俞總,共同創立了南京祿輝物聯科技有限公司。
祿輝物聯是一家集傳感器、物聯網網關、物聯網軟體系統平台的研發、生產為一體的科技型企業,專注於智慧水產養殖,旗下魚兒樂平台為養殖戶提供智慧監測、智能控制、過程管理、先進裝備於一體的的一站式智慧養殖解決方案。
如今,經過前後11年的發展,祿輝物聯早已成為業界知名的標杆企業,其產品覆蓋了國內超70%的主要水產養殖區域,且遠銷日本、美國、澳大利亞、菲律賓、德國、東南亞、非洲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旗下的「魚兒樂」、「流水魚」等品牌更是家喻戶曉,是國內甚至全球領先的「智慧漁業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十年磨一劍,徐航濤也從行業小白,迅速成長為行業著名的智慧漁業專家,併入選中國漁業協會智慧漁業分會的副會長和中國智慧漁業學院的院長。近年來在全國各地開展培訓上百場,輻射了數萬水產人。
徐航濤告訴我們,與農業種植相比,水產養殖具有很強的不可控性,漁業的作業對象是複雜而活躍的,一旦出現什麼病害傳染速度極快,養殖風險高,對人力的依賴性也大。我國的漁業可分為四步,傳統漁業、機械化漁業、信息化漁業、智慧漁業,當前我們還處於向機械化漁業轉變的過程。行業內需要更多有志之士入局深耕,才能共同推動漁業向前發展。
二、6大系統創造9大效益,重技術重創新榮獲專利70餘項
目前祿輝物聯主要分為解決方案和具體產品兩大板塊。祿輝物聯基於北斗、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人等先進技術,將其轉化應用到漁業領域,提高養殖設施和裝備水平。
其中解決方案主要圍繞著智慧漁場概念,打造魚兒樂智慧漁場架構,並提供原水(河水/井水)凈化系統、養殖尾水處理系統、池塘內循環養殖系統、室內工廠化養殖系統、高位池改造養殖系統及大棚育苗池養殖系統等6大系統。
圖:魚兒樂智慧漁場
原水質量,是決定水產養殖成敗的第一環。祿輝物聯研發的原水(河水/井水)凈化系統採用河水全自動凈水設備,分為反應區、沉澱區與過濾區,其凈水過程是從本體內部實現反應絮凝、沉澱、集泥、排泥、集水、配水、過濾、反衝、排污等一系列自動化進行,多重獨特工藝製作,加速沉澱,提高了沉澱效果。
圖:原水(河水/井水)凈化系統
祿輝物聯的養殖尾水處理系統根據水質情況,一般分為標準處理工藝和簡化處理工藝兩類。標準處理模式又可分為「三池一壩」、「三池兩壩」或「四池兩壩」全池塘處理工藝,適用於連片養殖池塘和化工廠養殖的尾水處理;而且正在開發更加高效、成本低的尾水處理方案。
池塘內循環水養殖模式(俗稱跑道魚)是一種在池塘內採用的小面積高密度養殖、低密度生態、循環水體的養殖方式。池塘分為內外(養水區)兩個區域:水槽內圈養吃食性魚類;外圍放養花白鰱等輔食魚種,同時養殖水生植物。利用氣動循環水裝置增氧和推動水循環。水流把魚糞、殘存的飼料等推向集污區,廢棄物自動回收到岸邊的集污區,經過脫水處理,再變為陸生植物(如蔬菜、花卉 等)的高效有機肥,從而實現「活水」養魚。
其核心是在室外池塘中設置面積占比較小的水槽,將養殖品種集中「圈養」。內循環養殖系統相比傳統的養殖模式,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具體表現在餌料係數、機械成本、人力成本、電費成本、用藥成本、治理成本、養殖周期等下降這七個方面。
圖:池塘內循環水養殖模式
室內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是以工業化手段主動控制水環境,從而達到高單產、高可控、高效益的養殖方式,具有減少水資源消耗及占地面積、產品優質安全病害少、節能減排環保、養殖環境穩定不受地域氣候影響等四大優勢。
圖:室內工廠化養殖系統
高位池養殖系統通過在原地開挖改造,建設多個10-20米直徑不等的圓形或近圓形水池,用於高密度養殖。該系統包含養殖、沉澱、過濾、生態凈化等流程,實現水體從養殖區域到處理區域的循環過程。
大棚育苗池養殖系統,以簡單的低成本的大棚改造,使得育苗期可以明顯提前,給養殖留有充分的時間,且可以實現早上市,從而避免集中上市的價格下跌。另外大棚的搭建,在保護魚苗不受自然環境變化影響的同時,還起到了隔離病害的作用。
除此之外,祿輝物聯還擁有工業級制氧機、美式高壓氧氣錐、智能可攜式測水儀、水產物聯網設備、智能物聯網多層水溫監測儀、養殖尾水排放檢測、智能無人養殖機器人、智能無人水面機器人、小棚蝦養殖機器人、大型氣提式增氧機、水產養殖視覺機器人、智能無人機撒藥系統、智能捕撈系統、藥殘檢測設備、水產養殖追溯系統、智能漁場物聯網大數據平台、智能漁場水產養殖雲服務平台等眾多產品。
其中最亮眼的莫過於智能無人養殖機器人,其依託於北斗高精度導航技術,實現了船隻高精度定位及自動巡航、一鍵返航、自動規劃作業、精準路徑、定量均勻投喂。主要適用於蟹塘、蝦塘、魚塘、水庫等環境,主要功能以投料為主,兼具撒藥、巡塘、測水等功能,支持濕料、冰鮮料均勻投喂,提升了餌料利用率,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收益。
圖:智能無人養殖機器人
祿輝物聯的智能養殖系統創造了9大經濟效益和4大社會及生態效益。其中經濟效益涵蓋五大降低——減少餌料、電耗、用藥、人工、缺氧,四大提升——提升產量、競爭力、可控性、品質;社會及生態效益為大幅降低養殖污染物排放、大幅減少養殖過程用藥量、增強食品安全保障糧食安全、節能高效低碳環保。
據徐航濤介紹,祿輝物聯始終堅持可靠性是產品研發的第一位,對水產養殖來說,一切智能化產品都是給用戶保駕護航的,這就相當於汽車的剎車片,必須做到精益求精,保證穩定性和準確性。其次是堅持技術創新,這也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
祿輝物聯堅持以持續技術創新為養殖戶不斷創造價值,擁有多項專利技術及著作權。目前公司已經獲得和即將獲得的專利約有70餘項,軟體著作權也有十幾項,且每年在以不少於5個專利2個著作權的速度增加中。
智慧漁業是現代漁業發展的高級階段,它將為漁業生產帶來顛覆性的變化。在水產品產量增速放緩及養殖面積穩定的背景下,漁業結構正在加快調整。目前,我國水產養殖行業已由過去「高速發展」進入 「減量增收」的「穩定發展」時期。
今年農業農村部發布《2022年國家支持的農業機械推廣鑑定產品種類指南新增品目通知》,提出在2020年現有國家支持的農業機械推廣鑑定產品種類的基礎上,新增了水質監測、無人船等,這也表明了國家對漁業機械化的支持力度正在逐步加大。
智能化水產養殖是我國現代漁業發展的大方向,未來祿輝物聯將堅守初心,以高技術高品質高口碑,行以致遠,雖長路漫漫,但我們終會見晨光。
(圖源: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