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原農谷到「種業矽谷」,中原農谷如何助力種業創新

2023-11-03     35斗

原標題:從中原農谷到「種業矽谷」,中原農谷如何助力種業創新

文章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陳欣雨

當種子落在土壤,當新苗冒出綠芽;

當花粉紛飛空中,當果實掛滿枝頭;

當農民收割莊稼,當倉庫堆滿糧食;

當風拂過稻田,當碗里有熱騰騰的米飯……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也是國家的「命脈」。它承載著14億人的飯碗,影響著民族的未來。把種子問題解決好,不僅是保障糧食安全、國家長治久安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農業科技自立自強、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所在。

作為糧食產量占全國1/10、小麥產量占全國1/4的糧食大省,河南為端牢中國人的飯碗提供了重要保障。總書記也指出,「近年來,河南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取得顯著成績,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出了突出貢獻,這既是河南的貢獻也是河南的奉獻。」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超45%,可見種業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河南在探索種業進步的道路上一直步履鏗鏘。2022年4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中原農谷」建設方案》,拉開全力建設中原農谷的序幕。推動種業振興、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也成為了中原農谷的使命和擔當。

步履堅實,一往無前,多措並舉,實幹「強種」。為實現種業創新發展的目標,河南省委、省政府高效統籌政策、平台、項目等方面的安排,積極加快全省種業科研資源的聚集,通過建設中原農谷這一重要組成部分,推進種業建設。以實幹的精神和堅實的步伐,在探索種業進步的道路上一往無前。

用政策為種業發展保駕護航

政策的支持是產業發展的堅實保障,也為當地發展種業提供了有利條件,河南省針對種業產業的特殊性,制定了差異化的政策措施,旨在加快產業集聚,打造種業高地,打造形成千億級種業、糧食產業集群。

根據《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中原農谷建設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原農谷將緊緊圍繞「四大中心、兩大示範區」的總定位,強化「一核三區」(核心區、西區、東區、南區) 組團發展,構建「一城一區兩地」國際農都功能布局,打造世界種業產業發展龍頭引擎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驅動樣板、農業糧食食品「三鏈」同構新模式、全國鄉村振興典範和農業農村對外開放窗口

核心區為國際一流農科「芯」城。瞄準世界前沿,集聚一流科研院所、研發平台、龍頭高新技術企業等創新資源要素,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培育省內高端人才,聚焦提升種業創新驅動和原始創新能力,著力於基礎研究突破和應用技術創新,加快現代種業與人工智慧、大數據、基因編輯等新興技術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農業科技原始創新高地、科技新城、產業新城。

西區作為「三區」中的高新技術轉化集成區,以良種繁育為核心,加快種子轉化推廣,提高小麥、玉米、大豆等主要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建成國家高標準良種繁育示範推廣區、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基地、智慧田園示範基地。

此外,圍繞種業創新,河南省委、省政府還研究起草了《關於加快建設「中原農谷」種業基地的意見》等政策,專項支持種業工作,強化相關工作落實,為中原農谷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導和保障,讓政策為種業發展保駕護航。

搭建平台,集聚優質創新要素

在平台的建設上,中原農谷也是不遺餘力。按照《意見》的規劃,中原農谷在2023年將組建完成神農種業實驗室,並於同年將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種業創新平台投入使用。2025年,計劃神農種業實驗室進入國家實驗室體系,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當前,平台建設已初步取得一定成績。首先,神農種業實驗室已經建立了完善的運行管理制度體系,並與崖州灣國家實驗室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在河南規劃建設崖州灣玉米試驗示範基地,以提升玉米育種的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其次,中國農科院中原研究中心也已經正式掛牌成立,並在省科技廳的指導下,按照新型研發機構的運行模式,為全省農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服務。最後,中原農谷省級農高區已於今年4月初獲得省政府正式批覆,推進中原農谷以種業為主導產業建設省級農高區。

圖:神農實驗室揭牌

一步一個腳印,中原農谷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成高地、十年進入全球一流」的「四步走」戰略,全力打造「創新之谷、開放之谷、綠色之谷、智慧之谷、融合之谷」。未來,中原農谷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推動種業在關鍵技術和新品種選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做出貢獻,為全球農業食品領域提供「中原農谷方案」和中國智慧。

以項目促發展,中原農谷蓄勢賦能強種業

種質資源是種業原始創新的物質基礎,生物育種的基石;育種技術和模式的創新是助力打贏種業翻身仗的關鍵。基於此,河南省以種質資源的發掘和創新應用、育種技術和模式的創新為重點在中原農谷開展科技攻關。據了解,河南省科技廳設立了15項部省聯動、省重大、重點研發項目在中原農谷落地,利用部省聯動、揭榜挂帥等形式統籌科技創新資源,主要集中在農作物和果蔬的品種選育和關鍵技術突破等方向。

為培育省內優勢學科,在河南省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科學技術廳與省財政廳、省農科院簽訂省優勢學科培育聯合基金合作協議,將重點在中原農谷布局。據悉,首批8個圍繞農作物遺傳育種學的項目,將重點在小麥氮高效優異基因挖掘與利用等方面開展基礎研究,力爭在農作物遺傳育種領域取得創新高地。

以上舉措對於整合省內優勢學科資源、加快育種進程、提高育種效率和質量有著極大的裨益,有利於提升我國種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多方聯動,中原農谷種業振興成果初現

在多方聯動形成的合力之下,中原農谷縱深推進種業發展,已取得一系列的亮眼成績。

38個已入駐的省級以上科研種業創新平台,推廣面積居於全國小麥前10名的鄭麥379、鄭麥1860、百農4199等品種,以及集聚種業創新資源重要載體的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神農種業實驗室等平台和大力推進的鄭果所國家園藝種質資源庫、河南省水產院水產種質資源庫等項目……以上種種,皆是中原農谷交出的亮眼答卷。

高標準農田建設延鏈補鏈

區位條件優越的中原農谷還發力高標準農田建設。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力爭到2025年建成15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糧食產能達到1400億斤。」中原農谷土地富饒、水熱資源豐富,不但擁有獨特的地域文化和廣闊的適種空間,也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典範區域。在此處進行種業選育、發展和高標準農田的建設,不僅能夠彌補沿黃區域缺乏農業示範平台的不足,還能夠產生顯著的示範帶動作用,對於「補鏈」有著重要意義。

圖:中原農谷現有的高標準農田

此外,高標準農田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為種業創新提供良好的生產條件。高標準農田建設注重規劃設計,在土地利用上更加科學合理,強化土地保育意識和環保觀念。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在節水、節電、節肥、節藥、節人工等方面均有明顯效果,畝均糧食產能一般增加10%至20%,畝均節本增效約500元。這樣不僅能夠擦亮河南作為「糧食大省」的金字招牌,還可以為入駐中原農谷種業企業和種植戶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增強創新動力和能力。其對促進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為種業創新提供豐富的基礎材料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的集成應用也同樣意義重大。

圖:中原農谷內的高標準農田區域服務中心

春華灼灼,秋實離離。在一片金黃的稻田中,一粒粒飽滿的稻穀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預示著豐收的喜悅。這裡是中原農谷,一個孕育著「世無饑饉,歲晏餘糧,糧安天下」的種業創新高地……

參考資料:

1.《平台、項目、人才一體化布局 河南推進全省種業科研資源集聚中原農谷》

2.《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中原農谷建設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的意見》

3.《目標千億級種業產業集群,河南如何完成中原農谷拼圖?》

4.《建設正酣!中原農谷向國內一流、國際領先農業科技創新高地邁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1ad62b3459e3aa7f3780a5c29e0ab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