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張玉潔
隨著數位技術不斷向傳統農業滲透,智慧農業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又一塊創新高地,對未來農業食品體系的全鏈條轉型升級至關重要。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便指出:「要加快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推進智慧農業發展」。
目前,中國農業正處於從傳統模式向全新生產方式轉型升級的進程中,智慧農業依託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3S技術等現代信息手段與農業生產相融合,並以其高效、精準和可持續的特點對農業生產環境進行智能感知和數據分析,從而實現精細化管理和可視化診斷。
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但痛點和挑戰也逐漸顯現
從廣義角度來看,除上述提及的精細化管理和可視化診斷外,智慧農業還包括農業電商、食品溯源防偽、農業信息服務等內容,可廣泛應用於作物種植、畜牧養殖、水產漁業、數字農業農村、農業信貸保險等多個細分領域。其中,應用實例包含動植物健康系統、農場管理系統、智慧種養殖系統等,這些解決方案已成為我國農村地區,尤其是偏遠農村地區信息獲取的重要途經之一。
據世界糧農組織(FAO)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智慧農業市場規模已達262億美元,同比增長24.17%。放眼國內市場,得益於國家政策和社會環境的不斷支持,我國智慧農業市場規模正持續增長。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智慧農業市場規模約743億元,同比增長8.5%,預計2023年將進一步升至826億元。未來三年內,有望突破千億大關。
圖:2018-2023年中國智慧農業市場規模及統計預測 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35斗繪製
隨著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變化,資源要素也隨之重整,智慧農業促使數據成為新維度的生產資料,有望改變延續了幾百年的經濟和生產關係,從而促進生產力發展。但在其高速增長的同時,諸多痛點與挑戰也逐漸顯現,行業在向前發展的過程中遇見了些許阻力。
首先,從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高素質農民匱乏,職業農民教育體系還未建立,標準化技能培訓仍有待進一步推進。智慧農業屬於較為新興的領域,其產品和服務涉及多個跨行業、跨學科的專業知識,因此對具有農業、物聯網、大數據等多維度專業的復合型人才需求較高。
其次,智慧農業發展的必要設備及軟體服務費用較高,更多針對於具有一定規模的農場,對小農、散戶等從業群體試配度較低,應用推廣存在困難。鑒於設備服務費用、投入產出等問題,當前智慧農業更多地服務於政府項目或具有一定規模的農場。然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133元,我國目前仍然以小農為經營主體。如何提供價格更為優惠、靈活的服務形式,滿足小農、散戶的服務需求,將是未來智慧農業板塊將要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最後,商業模式更多依靠政府出資,自主C端客戶較少,且資源發展不均衡,區域化特點明顯。目前,智慧農業還處於以縣域數字化為驅動的初級階段,該階段服務項目的買單方更多是政府,通過硬體設備、大數據、海量信息的集成和整合構建相對完整的數字化基地。服務需求方自主參與程度低。因此,如何從原有商務模式轉變為以C端農戶為主的商業模式或將成為智慧農業板塊的新考驗。
從「種」到「養」,三大細分領域企業盤點
智慧農業,是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機制,是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發展農業生產力的重要經營方式。從2014年我國首次提出「智慧農業」概念至今,其發展已接近十年,這十年間我們見證了智慧農業對我國農業現代化做出的貢獻。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躬身入局,先進技術和應用改變了原有的農業生產方式,也加速推進了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專業化、標準化和集約化。
表:智慧農業部分企業梳理盤點 按成立時間排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35斗繪製
1智慧種植:左岸芯慧
左岸芯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左岸芯慧)成立於2010年,是國內領先的農業智能裝備和數字平台龍頭與專精特新企業。公司擁有物聯網核心專利技術,覆蓋農業物聯網底層感知、智能控制到大規模數據應用及預警分析的完整軟硬體體系。
左岸芯慧深耕農業農村十三年,現已形成四大數字農業解決方案:
一是農業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融合智能傳感器、無線傳輸技術、大規模數據處理與遠程控制等物聯網核心技術,基於「物聯網智慧雲平台」實現對底層智能感知設備的自動化控制與遠程操控,為農業生產賦能,降本增效。
二是農場數字化解決方案。針對農場場景,公司除了進行物聯網基礎建設以外,還依託神農口袋(農場管理)、神農貓(農場電商)為農場提供產銷一體化解決方案。
三是區域數字農業解決方案。該方案通過構建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體系,打造區域數字農業雲平台或數字三農協同雲平台,旨在實現農業農村空間資源「一張圖」管理,主要向政府、產業園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四是農業全產業鏈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圍繞特色農產品產前、產中和產後環節,搭建全產業鏈數字平台,能夠實現標準化生產和一碼通查,並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強化金融賦能。
據了解,左岸芯慧先後建成了「上海市數字農業雲平台」、「旌陽數字三農雲平台」、「上饒市數字農業雲平台」、「雙柏縣數字農業雲平台」等區域數字農業標杆工程,產品及解決方案已遍布全國32省市、133個縣域的230萬農戶、3200萬畝農用地。
表:左岸芯慧融資歷程概覽
數據來源:企查查,35斗繪製
2禽畜養殖:中科智牧
中科智牧(西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智牧)成立於2017年,是一家基於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技術研發及應用的科技型企業。在畜牧智能化、信息化領域近十年的研發及應用經驗,擁有多項畜牧智能化系統及裝備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及軟體著作權。
現階段,公司業務分為「智牧通、智牧大腦、智牧物聯、智牧金融」四大板塊,從產業鏈到供應鏈提供羊養殖全產業鏈的信息化服務平台和賦能平台。
智牧通聚焦生產、健康、繁育、物資供應等羊的生產服務;智牧大腦聚焦大數據分析、行情資訊、預警防控、產品溯源、在線診療、在線教育等數據服務;智牧物聯提供牧場智能設備基礎設施建設、通信鏈路管理、邊緣計算、雲端數據收集與處理;智牧金融則提供供應鏈金融、普惠金融、銀行保理等金融服務。
其中,「智牧電子醫生5.0「、「智牧項圈 3.0」、「智能飲水終端 1.0」和「智牧裝配式智能羊舍1.0」是其核心產品。
表:中科智牧融資歷程概覽
數據來源:企查查,35斗繪製
3水產養殖:慶漁堂
浙江慶漁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慶漁堂)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以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為依託的數字漁業科技和服務平台企業,專業提供物聯網智慧養殖服務和數字化水產供應鏈服務,致力於賦能和促進漁業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升級發展。
目前,慶漁堂的核心業務分為三個板塊。
一是漁村服務驛站。該體系能夠對魚塘的溶氧量和養殖設備進行實時監控,實現水體溶解氧的遠程智能閉環管理服務。此外,漁村驛站還能夠為養殖戶提供智能投喂管理服務、存塘精準盤點服務以及周期性的水質健康分析報告,為魚病防護預警和諮詢提供平台。
二是數字生態漁倉。數字漁倉重點幫助養殖戶解決水產品的銷售接口問題。面對目前水產品的品控標準化缺失,面臨養殖全周期溯源難的挑戰,慶漁堂架橋過河,夯實智慧養殖服務和數字供應鏈服務兩個「橋頭堡」,以「優養指數」為抓手、「數字漁倉」為橋樑,有效打通養殖服務與供應鏈服務,致力於守衛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三是智能蜂窩池。蜂窩池在漁村驛站和數字漁倉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更加依賴智能化和全程化的管控,能夠實現全養殖周期在線監測管理服務、數據分析、智能控制等,使得養殖魚在質量、體格和供應鏈方面更加標準化。
除了上述三大核心業務,慶漁堂還提供面向政府的數字「漁業大腦」大數據服務平台,幫助政府加快漁業物聯網試點,完善「數字漁村」服務體系。它主要以村為樞紐節點,建立省、市、區、縣、鎮和村的各級漁業大腦和駕駛艙平台。
未來十年,智慧農業或將迎來跨越式發展
就目前而言,我國智慧農業依舊處於相對早期的階段,若干區域的智慧農業建設存在「增量不增收」,「種、產、銷」三個階段脫節,或是數字概念脫離實際生產環境等問題。
從賽道整體發展情況來看,現階段我國智慧農業領域存在著細分賽道發展不均的現象。種植業和畜禽養殖的智慧化服務較為豐富,水產漁業則相對較少。這是因為漁業不同於其他產業,水的隔離度致使水產品的養殖過程無法完全可視化,從而影響養殖效率。此外,傳統魚塘的結構會導致魚的排泄物污染尾水,水質富營養化的同時容易誘發養殖魚產生疾病,進而影響食品安全。
儘管農業行業是「關關難過關關過,步步難行步步行」,但我們依舊能夠清晰地看到立足於未來農業食品創新生態的新技術、新產品不斷出現。儘管我國智慧農業還處於初級階段,但從政策引導層面來看,為緩解我國智慧農業領域存在的問題,國家也明確提出了發展數字化農業是實現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未來,農業信貸及保險、專業化農民培訓等將成為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逐漸受到關注的細分賽道。
展望在下一個十年,智慧農業進入跨越式發展階段,各細分賽道的兼并重組將會出現,跑馬圈地或將成為未來主要發展趨勢,行業龍頭企業也將進一步壯大。我們期待著未來有更多、更精彩的智慧農業超級物種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