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先正達、信基集團、雲飛科技 | 我們為什麼選擇中原農谷?

2023-11-29     35斗

原標題:對話先正達、信基集團、雲飛科技 | 我們為什麼選擇中原農谷?

今年全國兩會以來,「中原農谷」成為河南省熱點聚焦。當一個農業大省決心打造農業產業高地,一份詳盡的十年規劃,一個幹勁十足的團隊,一座國際一流的農科「芯」城就變得指日可待。

圖:產業媒體看農谷

日前,平原示範區與35斗聯合舉辦「產業媒體看農谷」活動,邀請了20餘家產業媒體和企業代表齊聚河南新鄉,走近中原農谷,深度了解「種業高地、農科芯城」的最新建設進程。

企業視角看中原農谷

「中原農谷」(以下簡稱「農谷」)2022年出台建設方案,經過短短一年多時間的建設現已初見成效。35斗對話多家入駐企業,以企業經歷講述「農谷值得」。

▍先正達:利用好黃淮海玉米黃金地帶優勢,發力玉米新品種研發和推廣

先正達集團(以下簡稱「先正達」)是中國中化控股有限公司下屬企業,擁有全球領先的專利和非專利農藥開發能力,以及世界一流的種業生物技術及育種技術,在全球植保行業排名第一、種子行業排名第三。

先正達集團中國是先正達集團四大業務單元之一,業務包括植保、種子、作物營養、MAP及數字農業,是中國領先的農業科技公司,成為推動中國農業科技進步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轉型升級的強大力量。

先正達集團中國已將夏玉米研發中心項目落位於中原農谷,主要從事玉米新品種研發和推廣。談及選址邏輯,與中原農谷的獨特地理優勢高度相關。

圖:先正達集團中國夏玉米研發中心

圖源:先正達集團中國種業

據悉,中原農谷所在的河南省新鄉市地處黃淮海平原的核心區,北依太行山、南臨黃河,正好處於「南北分界過渡帶」上,北方的優質良種想要南下去推廣,南方的品種想要北上去繁育,需要在新鄉市周邊地區種植3~5年,讓作物的株高、產量等性狀適應穩定後,再實施大面積種植,所以新鄉市被視為是南北物種交叉種植和繁育的最佳試驗場所。並且新鄉市年均日照2400多小時,年均無霜期200多天,地處北緯35°線附近,意味著同時地處一月份0°的等溫線、800毫米降水的分界線以及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上,這一優越的區位和氣候條件讓新鄉成為極具生態價值的天然糧倉。走在研發前沿的先正達也表示,新鄉是黃淮海玉米的黃金地帶,是夏玉米的中心地帶,玉米產量高,病害壓力適中,利於選擇優質、高產、抗病耐逆性適中的新品種。

圖:先正達集團中國夏玉米研發中心研究成果展示

圖源:先正達集團中國種業

截至目前,新鄉擁有農業領域重點實驗室和技術中心48家,院士工作站4家,其中包括全國唯一的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和對標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建造的高標準神農種業實驗室;中原農谷目前與24 位院士進行合作,培育出「豫花」「遠雜」系列早熟、高產、優質花生品種30餘個,其中,豫花7號、15號、遠雜9102等品種成為中國北方花生產區不同時期的主導品種,同時也是「中國第一米」(原陽黃金晴大米)、「中國第一麥」(延津縣優質強筋小麥)的核心產區。總體來說,憑藉天賜沃土、科研突出兩大特點,新鄉在全國範圍內擁有著不可比擬的科研技術優勢。

除卻科研優勢吸引之外,交通便利、高校和人才高度彙集,亦是先正達集團中國看中的優勢所在,目前,先正達集團中國夏玉米研發中心也與「谷內」河南農業大學、河南農科院、新鄉市農科院等科研機構在品種測配測試方面建立合作。

▍信基供應鏈產業園項目負責人 肖建國:「我感覺到了中原農谷對冷鏈的需求和重視」

鄭州信基集團是一個專注於大型專業批發市場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的平台建設企業,經過30年的發展,在鄭州旗下批發市場十餘家,擁有超萬家商戶,年交易額超千億,提供了超十萬個就業崗位。鄭州信基集團於2021年入駐平原示範區(中原農谷核心區),主要打造信基供應鏈產業園項目。

圖:信基供應鏈產業園展廳

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總建築面積超過170萬平方米,將建設全球首個百萬噸級冷庫群,將打造「全國最大的冷凍食品儲備基地、全國最大的冷鏈物流分撥基地、城市保障供應鏈基地、城市供應央廚基地以及產學研一體化教研基地」,建成後項目將承接鄭州外遷市場的亞太地區最大的調味品市場鄭州信基調味食品城和鄭州三大凍品一批市場之一的信基凍品市場。項目全部建成後,預計年交易額將突破兩千億,帶動周邊10萬人就業規模,實現行業引領、創新賦能。

圖:產業媒體參觀項目沙盤

作為信基供應鏈產業園項目的負責人,肖建國從事冷鏈工作二十餘年,對於鄭州冷鏈市場有著深刻理解。站在冷鏈從業者的角度,他列舉了中原農谷的五大優勢:

其一,從地理位置來看,鄭州凍品市場以及鄭州乃至河南的冷鏈物流高度彙集在惠濟區,惠濟區地處黃河南岸,與「中原農谷」隔岸相望。冷鏈「夾河發展」是一個未來的趨勢,將形成一個靠豐富的交通網絡連結發展的新態勢。這就造就了中原農谷的第一大優勢:「離信基的老市場近。」同時已經開工的鄭輝高速規劃,該高速將起於惠濟區、橫跨黃河、穿平原示範區、止於新鄉市輝縣,跨黃段設計雙向八車道,是未來河南境內連接黃河南北的主要物流通道,這一高速將串聯信基新老市場,而且新老市場只有15分鐘車程,並極大程度地便利就業人員的生活圈,極具交通優勢;

其二,從區位優勢上看,根據規劃,中原農谷實施「一核三區」發展戰略,總規劃面積為黃河以北1476平方千米;同時新鄉市本身作為豫北地區的重要的交通樞紐,十分利於拓展黃河以北的廣闊市場網絡,落址新鄉將為入駐的商戶輻射更大的市場範圍;

其三,從營商環境上看,平原示範區致力為每一位落地企業提供最優服務。中原農谷和信基供應鏈產業園項目都是河南省2023年重點項目。並且,信基項目作為中原農谷建設的一部分,都有著「打造百萬噸冷庫」的共同目標,信基項目的建設運營將是中原農谷提供倉儲、物流和交易的一個重要保障。平原示範區管委會提供了非常完善的服務,非常典型的是「拿地即開工」,即信基一拿地,一天之內所有的手續全部辦好,這個效率無可比擬。管委會不僅將信基高度融合進規劃之中,還為項目專門成立了「冷鏈專班」,專項幫助項目協調各項事宜,其重視程度和建設誠意可見一斑;

其四,從要素支撐上看,平原示範區內基礎設施完善,一方面基礎交通建設能夠滿足大型冷鏈車進出的需求,另一方面,河南物流職業學院、三全學院等院校能夠為企業提供豐富的專業人才儲備,為企業用人提供充分的後續保障;

其五,從政策支持上看,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原農谷的規劃建設,相繼出台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作為入駐的企業也將享受這一系列的紅利。此外,2023年,新鄉冷鏈物流基地入選「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而信基供應鏈產業園項目正是該基地的南片區。後續將會有更多的補貼、稅收等政策來支持基地的建設和運營,信基供應鏈產業園項目也將受益其中。

基於高度一致的建設目標和高度融合的建設規劃,信基供應鏈產業園項目與中原農谷雙向奔赴。在肖建國看來,平原示範區對冷鏈發展的需求與重視,對新鄉市冷鏈事業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將帶動鄭州冷鏈物流的整體北移。可以預見,未來鄭州相當一部分的冷鏈班車將從平原示範區發出,「北有中原農谷,南有航空港」的發展格局值得期待。

▍雲飛科技產業研究中心總監 米婭:「在農谷營商被追著服務」

河南雲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飛科技」)是一家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於2007年成立,16年間專注植保領域,現已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智慧植保綜合服務商,構建了針對不同作物的病蟲害監測預警與防控解決方案。

雲飛科技於2021年在「農谷」購置廠房,當年10月完成註冊,次年春節後即滿負荷生產,是「農谷」比較早期的「入駐者」。

讓米婭印象深刻的是,2022年春季投產之初,她初次拜訪「農谷」管委會,便感受到了熱情周到的服務。「我一到工信局,將雲飛科技的情況一介紹,整個辦公室都主動出謀劃策,不僅將各階段政策宣講到位,還為企業接下來的發展謀篇布局,」米婭感受到了工作人員的真誠,「還有一位孟老師,全程一對一服務,半天之內,企業需要拜訪的部門全線對接到位。」這樣的辦事效率是企業喜聞樂見的,而這樣的便捷與熱情,也並非三分熱度,米婭笑言:「整體而言在農谷營商是十分舒服的,管委會的工作人員經常是追著服務。」

除了關注企業本身的規劃與發展,「農谷」還積極橋接頂級資源。在管委會主要領導牽線搭橋下,2023年上半年,雲飛科技與國機集團經過項目推介達成了全方位合作。另一方面,牧和電子、天意新能源等上游供應商集聚「谷中」,同址辦公為雲飛科技供應體系保持穩定提供絕對保障;同時,「農谷」規劃打造的1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中,60萬畝的科技措施採購自雲飛科技,產品生產直接觸達應用場景,「谷中」便可完成生產力價值轉化。

米婭表示,將智能製造這條生產線落址中原農谷,是雲飛科技快速發展所走的重要一步。在她看來,平原示範區管委會對於打造國家級農業產業技術高地的目標十分堅定且清晰,所表現出的活力和實幹精神讓人相信這一目標終將在此落地開花,對於想要在農業高質量發展產業鏈上施展拳腳的企業而言,「中原農谷」十分值得融入。

中原農谷迎企業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平原示範區商務局局長程麗在中原農谷推介中提到,中原農谷標的指向重塑創新生態,整合農業科研資源,引進國內外一流創新資源,做優做強種業龍頭企業,形成獨特競爭優勢,全方位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作為河南頂格聚焦、頂格推動、頂格發力的農業之谷,建設班子由省長為組長,分管農業副省長、分管科技副省長為副組長構成,規格之高,足見分量之重。

根據《中原農谷發展規劃(2022-2035年)》,以「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成高地、十年進入全球一流」為目標任務,中原農谷2023年要構建完成「四梁八柱」;2025年「四大中心、兩個示範區」初步建成,成為帶動全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示範引領區。2035年全球十強種業企業培育實現突破,打造形成千億級種業、糧食產業集群,中原農谷科技創新力、產業競爭力、品牌影響力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圖:中原農谷展廳

程麗在接受35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原農谷致力於打造成「創新之谷、開放之谷、綠色之谷、智慧之谷、融合之谷」,這離不開農業行業產學研各領域機構和人才的參與和建設,「中原農谷歡迎各方企業和人才,只有各要素彙集農谷,方能聚焦發展,共建未來。」

產業媒體談中原農谷

農業行研媒體35斗聯合創始人、營運長畢元鋒作為本次活動主辦方接受記者採訪,他談到,「以本次活動為契機,我們看到了中原農谷致力高質量農業發展的誠意和決心。」

從產業媒體的視角看去,畢元鋒認為,於農業企業而言中原農谷優勢有三:

其一,中原農谷是河南省高舉高打的重點工程,以此為核心平台進入河南這一農業大省,將是農業企業融入農業大省、借力大省優勢發展產業的最佳時機;其二,頂格設計推動的中原農谷將高度彙集政策支持,成為資源優先通道,這為諸如合成生物、分子育種等亟待突破的技術創新企業提供契機,或有望先一步解鎖創新許可;其三,河南省作為農業大省,行業產業鏈豐富且完整,領域龍頭富集,這將為企業尋求上下游產業合作提供良好機遇。

農民日報社記者王壹亦表示:「中原農谷內育種產業鏈的發展令我印象深刻,在頻繁提及種業振興的當下,中原農谷能夠發揮優勢,聚集一批育種龍頭企業,並且相互協調產學研各方,這切實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做出了支撐。我會繼續關注中原農谷,並且持續跟進中原農谷的發展變化。」

▍附:「中原農谷」是什麼「谷」?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5月考察河南時強調:「河南作為農業大省,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對全國影響舉足輕重,糧食生產這個優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地處中原的河南省擁有悠久的農耕文明,在「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落實下,河南糧食產能穩定在1300億斤,占全國近1/10;每年調出600多億斤原糧及加工製品,成為保障「口糧絕對安全」的中原糧倉。

在總書記的囑託和進一步保護好大國糧倉,聚焦國家種業、糧食安全重大需求之下,河南省政府2022年4月出台《「中原農谷」建設方案》,打造要素共享、協調創新、具有獨特品牌優勢的「中原農谷」。

圖:中原農谷展廳

緊接著,2022年11月,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加快中原農谷建設 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的意見》,加快打造「南有航空港、北有中原農谷」的發展格局;今年6月13日,省政府重磅發布《中原農谷發展規劃(2022-2035年)》,明確建設農業科技創新高地的戰略之舉,「一方案一意見一規劃」共同組成了全方位支持「中原農谷」的政策框架。

「中原農谷」落址河南省新鄉市,總規劃面積1612平方公里。整體實施「一核三區」發展戰略,其中「一核」指平原示範區全域,342平方公里,瞄準世界前沿,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國際一流農科「芯」城;東區打造糧食產業經濟集聚地;西區以良種繁育為核心,打造高新技術轉化集成區;南區以中央廚房產業園為依託,打造現代食品產業集聚地。截至目前,「平原農谷」已經入駐省級以上科研平台27個、院士工作站7家,中試基地10個、高校科研單位7家,先正達、中農發、牧原、登海先鋒等種業、冷鏈、預製菜等農業產業多領域龍頭企業140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e48ebe528cac161b9635f6bb4c098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