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漫威電影宇宙走向毀滅的10種方法

2023-11-20     電影角

原標題:阻止漫威電影宇宙走向毀滅的10種方法

不可否認,漫威電影宇宙最近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時期。

十多年來,超級英雄電影一直在評論界和商業上取得成功,但在劃時代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上映之後,情況開始急轉直下。

距離無限傳奇結束已經過去了近五年時間,漫威電影宇宙如今陷入到了棘手的境地,一連串電影評價普遍褒貶不一,票房收入也持續下降。

雖然就此斷言漫威電影陷入了不可避免的死亡漩渦有些誇張,但目前的現狀很難不令人擔憂,尤其在最近的《驚奇隊長2》成為漫威電影宇宙自2008年的《無敵浩克》以來票房最低的電影之後。

近年來,除了最鐵桿的漫畫電影粉絲外,所有人對超級英雄電影的興趣都在下降,漫威電影宇宙必須積極補救,打破困局,這就需要製片人凱文·費奇和迪士尼的大人物們做出一些艱難的決定——無論是在創意上還是在商業上——來確保這個IP在大銀幕上的未來。

沒有人能確定漫威電影宇宙十年後會是什麼樣子,但如果不慎重做出一些路線調整,目前的叫衰浪潮可能會愈演愈烈……

10. 讓觀眾關心正在進行的故事

也許,漫威電影宇宙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一個真正令觀眾投入其中、貫穿不同階段的主線故事。

雖然前三個階段為了鋪墊滅霸(喬什·布洛林飾)確實花了很長時間,但得益於出色的角色發展和世界構建,當滅霸終於登場並且勢不可擋時,也確實讓人感覺不負期待。

然而,自《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令人滿意的結局之後,如今的無限傳奇已經推出了十幾部電影,卻基本上沒有取得了任何有意義的故事進展。

《終局之戰》之後的大部分電影和劇集都讓人覺得非常分散,並沒有服務於持續的核心敘事,而且其中的重大事件往往被其他電影所忽視——《永恆族》結尾從地球中伸出來的天神族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和《洛基》系列想讓我們相信康(喬納森·梅傑斯飾)是一個值得期待的威脅,但大多數粉絲似乎並不特別相信他能和滅霸相媲美。

無限傳奇的獨特性給MCU項目部署帶來了極大挑戰性,而如今明顯缺乏清晰發展願景的現狀幾乎令人難以置信。

感覺最近這些新電影都是隨機確定的,而且結尾還隨意貼了一兩個不清不楚的片尾彩蛋,用一些可能再也不會出現的陌生角色來吸引我們。

老實說,這很讓人心累。既然在同一個共享電影宇宙中,卻讓人感覺格格不入、彼此脫節,那麼打造共享電影宇宙還有什麼意義呢?

9. 少製造內容,多注重質量

用「筋疲力盡」來形容漫威電影宇宙的現狀再合適不過了——第四階段不僅鞏固了漫威系列每年三部電影的發行模式,而且還推出了八部迪士尼+劇集,預計第五階段的內容數量也接近這一水平。

雖然曾經有一段時間,粉絲們歡迎漫威推出儘可能多的電影和劇集,但很難否認,其作品質量總體上卻大打折扣,後《終局之戰》時代可以說沒有一部真正的好電影。

劇集的製作水準也參差不齊,它們與電影的相互聯繫更產生了一個額外的問題——讓整個觀影感覺像是完成功課。

以《驚奇隊長2》為例,它要求觀眾了解兩部獨立的迪士尼+劇集的劇情——這對普通觀眾來說是一個很高的要求,他們的時間有限,並不想為了看一部新電影而複習幾個小時的流媒體節目。

雖然凱文·費奇和漫威影業受制於迪士尼的內容輸出任務和他們可怕的算法,但從質量的大幅下降和票房回報的減少可以看出,這是不可持續的。

放慢節奏,一年最多發行兩到三部電影,每個階段只推出幾部精心挑選的劇集,這多少會讓人感覺跟上漫威電影宇宙的步伐並沒有那麼辛苦。

此外,減少項目從理論上講可以減輕過度勞累的視覺特效供應商的壓力,他們一直認為漫威電影宇宙不切實際的完工期限是造成該系列經常出現混亂、拙劣的視覺效果的原因。

這句話本不需要說,但迪士尼的某個人顯然需要聽到——往往,少即是多。

8. 僱傭有遠見的電影人,讓他們放手去干

許多最好的、最令人難忘的漫威電影都是由有自己清晰、獨特願景的導演執導甚至編劇的——詹姆斯·古恩的《銀河護衛隊》三部曲、塔伊加·維迪提的《雷神3:諸神黃昏》和瑞恩·庫格勒的《黑豹》是三個最成功的例子。

然而,該系列更為人所知的是,引進了一些有前途的電影導演,然後有效地讓他們屈從於漫威電影宇宙「香腸工廠」內容機器的意志,以至於他們個人的藝術風格幾乎被徹底扼殺了。

像喬·沃茨(《蜘蛛俠》三部曲)、安娜·博登和瑞安·弗萊克(《驚奇隊長》)以及凱特·肖特蘭(《黑寡婦》)這樣有才華的電影人執導的超級英雄電影,在風格和其他方面都缺乏個性,以至於感覺像是行活。

如果有才華的電影人只會製作毫無特色、相對平庸的作品,那麼引進這些具有個人風格的導演又有什麼意義呢?

MCU如果能招來真正有遠見的導演,讓他們拍出有自己獨特感覺的電影,而不是讓他們受限於眾所周知的狹隘的前期製作過程——動作場面往往在導演到位之前就已經預先設想好了,那麼MCU將受益匪淺。

風格和基調的連續性在某種程度上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漫威電影宇宙的早期,但經過30多部电影後,費奇應該明白,觀眾不希望這些電影看起來感覺都是流水線產品。

7. 聚焦新的復仇者陣容

自從在四年半前《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見證了初代復仇者聯盟的解散以來,漫威粉絲們一直在想,漫威電影宇宙什麼時候會正式打造新一代的復仇者聯盟。

我們當然知道2026年《復仇者聯盟5:康之王朝》上映時就能看到了,但令人困惑的是,現在距離《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已經過去了近五年,這方面的進展卻微乎其微。

部分問題在於,顯而易見目前的新舊英雄陣容並不是特別吸引人,尤其是與初代的六個復仇者相比。而且目前活躍的英雄們分散在宇宙各處的情況,更讓人難以縷出頭緒。

雖然傳言和常識都表明,我們將看到小羅伯特·唐尼和克里斯·埃文斯在《復仇者聯盟6:秘密戰爭》中飾演托尼·斯塔克和史蒂夫·羅傑斯的多元宇宙版本,但這更像是「緊急情況下」的權宜之策,而不是真正解決復仇者聯盟問題的辦法。

漫威電影宇宙迫切需要一個強大的復仇者陣容,幫助這個系列在接下來的幾個階段向前發展,不管是由凱特·畢曉普(海莉·斯坦菲爾德飾)和卡西·朗(凱薩琳·牛頓飾)領導的年輕復仇者陣容,還是讓剩下的一線英雄與尚氣(劉思慕)、女浩克(塔蒂亞娜·瑪斯拉尼)、夜魔俠(查理·考克斯)等人組成一個更廣泛的團隊。

創造一個由眾多英雄組成的穩定復仇者陣容並不容易,但沒有它,漫威電影宇宙就沒有希望重獲前三個階段的輝煌。

6. 講述更私人化、角色驅動的故事

雖然漫威電影宇宙不可否認需要著眼於更大的布局,但它會從更私人化、角色驅動的故事中受益匪淺,這些故事能讓觀眾真正產生共鳴。

《尚氣》的前三分之二絕對是在正確的軌道上——在它淪為CGI的垃圾之前——向粉絲們展示了一個討人喜歡、讓人感同身受的英雄,他面對的是一個動機有趣的對手。這就是為什麼《尚氣》仍然是《復聯4》之後最好的單篇電影之一。

同樣重要的是,漫威電影宇宙不要總是試圖把規格做得更大,而是要善於講述帶有深刻個人元素的小規格故事。

例如,《秘密入侵》本身就可以成為漫威電影宇宙的一個階段,而不是一部糟糕的電視劇,儘管它與《終局之戰》中遍及全宇宙的末日危機不一樣,但它對漫威電影宇宙的核心人物和身份概念有著重大的影響。

目前為止,人們對多元宇宙傳奇的反應基本上非常低迷,這表明在《終局之戰》之後進行更大規模的升級其實是一個陷阱。

即使《康之王朝》和《秘密戰爭》最終帶來了令人滿意的回報,你怎麼可能在不降低危機等級,使一切都變得難以置信的複雜的情況下,繼續走得更遠呢?

儘管好萊塢的高管們堅信越大越好,但MCU應該縮減規模,把豐富的資源分配到正確的地方,這才是可持續發展之道。

5. 降低非事件類電影的預算

漫威電影宇宙和好萊塢最近普遍面臨著某種預算危機,這也不能完全歸咎於疫情的影響。

現在,大多數漫威電影的成本都在2億到2.5億美元之間,復仇者聯盟電影的成本高達4億美元(!)

然而,隨著商業回報的減少,凱文·費奇是時候該對那些自我膨脹的預算數字更負責任、更有成本意識了。

並不是每一部漫威電影從頭到尾都需要CGI——該系列電影的輸出應該多樣化,把精力集中在製作更適度的「中等預算」1億美元的超級英雄電影上。

《黑寡婦》本應是一部冷峻寫實的間諜片,但它真的需要花費2億美元嗎?

即將上映的《死侍3》、《美國隊長:美麗新世界》和《新刀鋒戰士》也是如此,都應該用非《復仇者聯盟》級別的預算來完成。

至少就《新刀鋒戰士》而言,據報道它的預算確實降低到了1億美元,儘管漫威這麼做其實是為了緩解影片定為R級所帶來的票房壓力。

看看周圍其他電影人能以更低的預算製作出什麼——例如,《AI創世者》只花了8000萬美元,比迄今為止MCU的絕大多數作品都好看。

通過勒緊褲腰帶,漫威可以激勵電影製作人充分發揮創造力,不再依賴於後期製作的那種充滿拙劣特效的混亂結局,同時這也降低了每部電影的前期財務風險。

4. 丟開多元宇宙

這可能是漫威最難接受的解決方法,但一旦《秘密戰爭》在2027年上映,多元宇宙傳奇似乎就結束了,漫威電影宇宙應該立即放下多元宇宙的包袱,別再管它。

在某種程度上,多元宇宙當然是一個有趣的設定,允許該系列電影沉溺於每一個可能的「假如」,其巔峰高潮肯定是一支由不同復仇者組成的軍隊在《秘密戰爭》中聯合起來打敗康。不管是好是壞,這都將是一部服務於粉絲的電影。

但多元宇宙也有一些重要的缺點,例如,越來越複雜的故事網絡對普通觀眾越來越不友好——而他們恰恰構成了票房收入的絕大多數。

然而,可以說比這更具破壞性的是,多元宇宙讓該系列中原本就讓人不太當真的生存危機變得更加兒戲。當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死亡角色可以簡單通過其他宇宙中的變種版本無限重生時,我們為什麼還要關心這些狗屁劇情呢?

讓多元宇宙傳奇以一場毀滅多元宇宙的聚合事件結束,或者,乾脆切斷通往多元宇宙的通道,這將有助於漫威電影宇宙未來危機事件更有意義的展開。

但是,由於多元宇宙為該系列提供了一個內置的功能,可以按下重置鍵,使死者復活,所以很難想像凱文·費奇會輕易放手。

3.拍一些確實有危機感的嚴肅電影

就危機感而言,漫威電影一直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普遍不把自己當回事。

即使是在漫威電影宇宙較為陰鬱的那些電影中,沉重的時刻也通常會被俏皮話或肢體喜劇所打斷。

以《雷神4:愛與雷霆》為例,它試圖在一部傻乎乎的超級英雄喜劇中處理死亡和離別的主題,結果卻成了一部基調混亂的電影。

如果一切都是笑話,那觀眾為什麼要關心這些呢?

與此同時,《美國隊長2》可以說是嚴肅電影的模板,可依然具有強勁的節奏和強大的角色發展,在漫威電影宇宙中有口皆碑,也並沒有讓人覺得苦悶。

毫無疑問,觀眾們希望看到更多直來直去的漫威電影,但這些電影也不僅僅是為了迎合那些不加批判地大快朵頤毫無挑戰性的「搞笑」大片,在片尾字幕出現後就將其完全拋之腦後的普通路人觀眾。

如果導演得當,後年上映的《新刀鋒戰士》肯定會是一部冷峻嚴肅的電影,但我們也有理由懷疑漫威電影宇宙一貫的刻意搞笑最終會滲透到它的每一條DNA中。

2. 儘快把X戰警和神奇四俠加進來

這聽起來可能和前面的一些觀點有點矛盾,但與其不動腦筋地把已經離開的初代英雄們招回來,漫威電影宇宙完全可以用另一個方法來討好粉絲。

那就是讓X戰警和神奇四俠儘快加入。

我們知道他們最終都會加入漫威電影宇宙,《死侍3》將在漫威電影宇宙推出自己的X戰警系列之前將福斯的X戰警宇宙引入其中,而《新神奇四俠》電影暫定於2025年上映。

即使對最軟核的漫畫迷來說,這兩支超級英團隊也極具識別度,他們的加入可能也會讓已經流失的漫威老觀眾重新關注正在發生的故事。

當然,這兩個子品牌需要妥善處理,從長遠來看,讓它們匆匆上馬也並沒有多大好處,但如果凱文·費奇和漫威影業想要在短時間內保持普通觀眾的粘性,他們絕對應該集中精力想想怎麼善用X戰警和神奇四俠。

1. 如果其他辦法都失敗了,那就休息一下

也許比漫威電影宇宙在《秘密戰爭》之後把多元宇宙扔進垃圾箱的可能性更小的就是……休息一下。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給人感覺就像是這個系列劃時代的終點,所以漫威電影宇宙當時的明智之舉也許應該是休息幾年,讓觀眾開始回味它所提供的東西。

可惜實際情況是,凱文·費奇全力以赴地製作了大量新的電影和電視節目,只有在全球疫情的情況下,才在兩個階段之間休息了一下。

雖然漫威電影宇宙在全面展開多元宇宙傳奇的過程中突然中斷的可能性絕對為零,但值得考慮的是,在《秘密戰爭》之後,這個系列是否應該停播幾年。

越是不見越是想念——《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就是得益於《星球大戰》系列長時間沒有推出新內容,因而迎來票房大爆發。即使是最不關注的普通觀眾,也會慕名去電影院觀看《星球大戰:原力覺醒》。

不過,之後兩部續集的情況就另當別論了。

MCU持續不斷推出新內容,即使是最忠實的粉絲最終也感到厭煩,失去興趣。有傳言稱,《秘密戰爭》可能會是該IP的軟重啟,這將是一個休息5年的絕佳機會。

但是,作為漫威這樣的公司,在當前的氣候下,這種情況可能永遠不會發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54aa99791310d6ba0a364b31611f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