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侏羅紀公園》上映30周年,史蒂文·史匹柏的這部電影至今仍然是最具權威的恐龍電影。《侏羅紀公園》也是一部終極冒險電影,從頭到尾像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高潮不斷。因此,除了該系列之外,好萊塢很少去拍攝其他的恐龍電影,也是可以理解的。話雖如此,現在也確實有很多直接投放流媒體的低成本恐龍電影。
以下這些電影並非直接以DVD或流媒體形式發布,它們都在院線上映,但以大動物為主角並不一定意味著就能獲得巨大的票房回報。從20世紀30年代和60年代的經典電影到《星球大戰》系列後起之秀亞當·德賴弗主演的現代電影,這些恐龍電影既與《侏羅紀公園》無關,也與《侏羅紀世界》不沾邊。
10《恐龍谷》(1969)
雖然1969年的《恐龍谷》並不是特別知名,但它確實是一部非常具有廉價趣味的恐龍電影。這部電影的許多定格特效都是由雷·哈里豪森(他也是本片製片人)製作的,因此其中的恐龍鏡頭擁有CGI永遠無法複製的永恆品質。
劇情講述一場狂野西部秀(本質上是一場嘉年華)的成員們前往墨西哥的禁谷,希望能找到財富。結果,他們發現了恐龍,包括體型巨大的霸王龍「關吉」。其中有一幕相當令人難忘,狂野西部的騎手們圍著這隻霸王龍轉,試圖用套索把它套住,讓它屈服。
9金剛(1933)
老版《金剛》被廣泛認為是電影界最具代表性的冒險電影之一。即使在90年後,表演的戲劇性降低了,緊湊的節奏和表演仍然支撐著這部電影,現在來看依然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電影。
影片中有多個涉及恐龍的精彩片段。金剛綁架了可憐的安·達羅後,就努力保護她不受霸王龍、會飛的翼龍和蛇形的依拉絲莫龍的傷害。
此外,電影中的導演卡爾·德納姆和他的拍攝團隊(包括大副傑克·德里斯科爾)面對面地遭遇了被認為已經滅絕但卻在向他們衝來的劍龍和脾氣暴躁的雷龍。這在20世紀30年代無疑極具創意,儘管並不完全令人信服,但仍然很有趣,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小小的奇蹟。
8哥斯拉大戰王者基多拉(1991)
《哥斯拉大戰王者基多拉》是大受歡迎的平成系列的第三部,也是該系列第一部回歸反派的作品。哥斯拉最大的對手登場,而且它和哥斯拉都有了新的起源故事。
哥斯拉仍然是核戰爭的產物,這部電影甚至以較小的恐龍形象來展示它,哥斯拉生活在一個島上,自得其樂。基多拉也出生在這個島上,但它的誕生不僅僅是核武器的結果,還涉及了時間旅行。恐龍(又名哥斯拉龍)出現的場景很精彩,但這部電影真正的高潮是哥斯拉與基多拉之間的大戰。
7超級馬里奧兄弟(1993)
1993年由鮑勃·霍斯金斯、約翰·勒吉扎莫和丹尼斯·霍珀主演的《超級馬里奧兄弟》並不是一次忠於IP的改編,但作為一部恐龍電影,它還不錯。這部遊戲改編真人電影放棄了遊戲原作的大部分標誌性元素,做出了很多非常怪誕的取捨,使其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失敗改編作品。劇情講述了兩兄弟被傳送到恐龍仍在地球上存活的平行維度的故事。
但是,片中的許多恐龍看起來並不像《侏羅紀公園》里的迅猛龍,它們竟然進化成了人形,例如丹尼斯·霍珀飾演的總裁庫帕。在電影的結尾,他被揭露是一隻類似霸王龍的恐龍,而且他並不是唯一一個。還有耀西,他在電影中更像是一隻小似雞龍,而不是遊戲中的那個綠色大鼻子小夥伴。
6金剛(2005)
彼得·傑克遜的《金剛》是一部雄心勃勃的史詩,安迪·瑟金斯、娜奧米·沃茨、科林·漢克斯等都有精彩的表演。這部影片有點臃腫,大約95%都是CGI,但是在近20年後,其CGI看起來依然令人驚嘆,我們最好就不要再吹毛求疵了。
如果你是恐龍迷的話,那就是更不能錯過,彼得·傑克遜版《金剛》中加載了更多侏羅紀巨獸的鏡頭,其中幾乎只有雷龍踩踏那場戲有點不如人意。對於那些從小看著1933年版金剛大戰霸王龍長大的人來說,2005版《金剛》可以說是一種願望的滿足,尤其是考慮到70年代的《金剛》莫名其妙地完全刪掉了恐龍(只剩了一條巨蛇)。
5失落的大陸(2009)
作為2000年代最大的票房啞彈之一,《失落的大陸》票房失利的不利因素有很多。首先,它與《宿醉》在同一個周末上映,後者成了小成本電影大獲成功的典範。
在威爾·法瑞爾的所有電影中,《失落的大陸》的評價也不太好。認為將一部70年代的電視劇重啟為電影在商業上可行,這本身可能就有問題。《失落的大陸》的劇本沒有後來的《少年龍虎隊》所具備的那種敏銳的自我意識,正如《少年龍虎隊》不會配備《迷失之地》超過1億美元的預算一樣。
不管動作場面如何呈現,顯然它們不可能完全是喜劇性的,而且考慮到《失落的大陸》從頭到尾毫不在乎地重複使用笑料和布景,這也讓影片很快就失去了笑點。
4與恐龍同行(2013)
雖然《與恐龍同行》並不是2013年末歐美假日檔上映的最受關注的電影,但它本身還不錯。這部電影融合了會說話的CGI動物和真實場景,實際上就是《小腳板走天涯》的升級版本。
故事講述經常被欺負的恐龍帕奇,必須克服膽小、說話溫和的天性,最終成為一名領導者。奇怪的是,這部電影最初並沒有配音,這可能是正確的決定。配音不是必要的,畢竟這部電影最重要的是動物的視覺奇觀。而且,儘管這部電影8000萬美元的預算相對有限,但看起來確實相當壯觀。
3《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2014)
麥可·貝憑藉《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重啟了《變形金剛》系列,這部電影在一種程度上比前幾部電影更加沒有生氣。儘管,其中確實有機器恐龍(以及斯坦利·圖奇的投入表演)。但是,觀眾不得不熬過這部長達165分鐘的聒噪大片的前140分鐘才能看到它們。而且,當他們出現時,儘管看起來很酷,但很快就結束了。
不過至少他們不像人類角色那樣容易被遺忘——即使你不記得凱爾希·格蘭莫等著名演員有出演這部電影也情有可原。不管怎樣,觀眾看《變形金剛》系列電影並不是為了傾聽醍醐灌頂的對白,就像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會為一部嘮叨個沒完的恐龍電影花錢一樣。他們想要看一些動作場面,經典麥可·貝風格的《變形金剛4》在這方面並不算差。
2怪物獵人 (2020)
保羅·安德森並非奧斯卡的寵兒,但對於製作遊戲改編電影來說,他是相當拿手的。他主要因為導演《生化危機》系列而聞名,但他後來的《怪物獵人》更為出色。
安德森與《生化危機》主演兼現實生活中的妻子米拉·喬沃維奇再次合作,帶領觀眾穿越到一個新世界,這裡仍然存活著變異的恐龍。這部電影票房表現不佳,但它成功地結合了許多安德森電影賴以成功的元素。
例如,偶爾會涉及恐怖元素,就像早期的《生化危機》或《黑洞表面》,或者在更早之前的《格鬥之王》中看到的那種純粹的娛樂性。更重要的是,《怪物獵人》將托尼·賈帶到了聚光燈下。
1逃出白堊紀(2023)
即使亞當·德賴弗擔任主角,《逃出白堊紀》也沒有引起太大的市場反響。一定程度上,這主要是因為《寂靜之地》編劇斯科特·貝克和布萊恩·伍茲創作的劇本相當老套,儘管臨時父女的故事主線很容易令人共鳴也於事無補。
無論如何,這不是一部糟糕的電影,終於看到一部高預算、高概念的,以恐龍為主角,但並不屬於《侏羅紀世界》系列的大製作電影,其實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而且,至少,《逃出白堊紀》比毫無生氣的《侏羅紀世界3》要好得多。
影片講述亞當·德賴弗飾演的主角進行為期兩年的探險,希望能負擔得起女兒迅速惡化的病情的治療費用。結果,他墜毀在了6500萬年前的地球上,一到那裡,他就發現了咆哮的史前怪物和一個急需照料的受驚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