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范院士:應儘快停止行政主導的「戴帽子」運動

2023-12-25     現代與經典

原標題:劉忠范院士:應儘快停止行政主導的「戴帽子」運動

文 | 《中國科學報》記者 田瑞穎

「忙」,已經成為很多科研人員的常態,他們忙著很多事,唯獨很難靜下心來忙學問。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忠范將很多被迫忙碌的科研人員,比作漚麻過程中被嗆出水面的魚,「表面上熱鬧非凡,實際上折騰而已」。

「小時候,我經常看見農民漚麻。他們把麻綑紮起來泡在池塘里,一段時間後再撈出來剝下皮。浸泡過程中水會變臭,池塘里的魚顯得特別活躍,拚命地游來游去,甚至徒手就能抓到,其實這是惡劣的生存環境造成的假象。」劉忠范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

在他看來,這種「漚麻現象」很像當下的科技界。「科研人員疲於奔命,滿世界開會、跑經費、炮製論文、申請獎勵、搶『帽子』,還有沒完沒了的彙報材料和彙報會議,很像那些漚麻池塘里的魚,一派『繁榮景象』。」

劉忠范

「要發揮學術共同體的作用」

「破五唯」行動已有5年,在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的同時,也有不少科研人員「吐槽」自己比以往更忙。

2018年10月,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清理「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

隨著更多的政策出台,很多高校等單位相繼建立新的人才評價體系,但也出現了量化指標越來越多等違背「破五唯」初衷的現象。

對於「破」之後「立」什麼,劉忠范建議要重視發揮學術共同體的作用。

「以統計數據為出發點的『數字化』評價機制是科技界一切亂象的根源,而統計數據永遠不能評選出真正的人才,也無法反映出一所大學真正的實力。」劉忠范說。

在他看來,「數字化」競爭帶來了大學爭相擴大規模、研究團隊規模無限度膨脹、科研人員拚命發表論文等諸多不符合科學規律的現象。

「『數字化』評價的根源是過度的行政化管理。」劉忠范直言。

他指出,過度的行政化管理導致學術共同體的自我管理能力越來越弱,難以真正發揮學術共同體內部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監督作用。在現實中,教授的聲音極其微弱,「教授治校」也僅僅停留在口號和形式上。龐大的行政管理系統主導著大學活動的方方面面。

「要儘快停止行政主導的『戴帽子』運動」

在劉忠范看來,數字化評價機制的孿生兄弟就是「帽子滿天飛」,「這些『帽子』帶來了浮躁和功利化,對我國科技發展之弊遠遠大於利」

在納米科技領域深耕30多年的北京大學教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長劉忠范擁有很多重量級「帽子」,但他毫不避諱對「帽子滿天飛」現象的批評。

「我們對人才的重視習慣於給你戴『帽子』。」對於從國家級頭銜到地域性頭銜,劉忠范開玩笑稱,這些多達數百個的「帽子」名稱,幾乎用光了中國的「山川河流」。

「科研人員終其一生在追『帽子』和爬梯子,因為『帽子』意味著地位,更意味著物質利益,這嚴重背離了科學精神。」劉忠范說。

中國教育戰略發展協會副會長李志民也曾指出,「破五唯」在部分單位效果不明顯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一邊強調去「帽子」,一邊又在發「帽子」。不在源頭上加以扼制,僅靠約束高校、科研單位,事實上並不能達到去「帽子」的目的。

對於過去30年來,激勵人才的初心和取得的成績,劉忠范表示高度肯定。但他也指出,人才政策要順應時代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和科技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飛速發展,已經進入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階段。應堅決摒棄『數字化』評價機制和『運動式』人才激勵模式,讓學術界歸於安靜,這是創新型國家建設所必需,也是創新型文化土壤之特徵」

對此,劉忠范呼籲,要儘快停止行政主導的「戴帽子」運動,禁止啟動任何新的『帽子』工程,逐漸減少『帽子』數量,最終消除『帽子』,讓學術界回歸「安靜」,讓人才回歸「學術」。

編輯 | 方圓

排版 | 郭剛

合作事宜:[email protected]

投稿事宜:[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0d380d8567f719c0ace49c0c21a7c32.html











推倒思維的牆

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