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臉上、脖子、腳底甚至下面那裡,會長一些莫名其妙的「肉疙瘩」。有時雖然不痛不癢,但看著很難受。上網查發現它可能是疣,竟還和HPV病毒、性傳播有關係,心裡就更慌了。
身上長的這些小疙瘩是從哪兒來的?真的和患癌有關嗎?長時間不處理會不會有危險呢?
身上長了小肉瘤可能是感染了 HPV
HPV 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兩種。其中低危型 HPV,基本不會引發癌症,但可能引發一些疣類皮膚病變。
我們常常會摸到自己的臉、脖子、腋下、手背甚至私處等部位長了一些肉疙瘩,這就是疣 (民間也很多叫成瘊子)。
其中最多見的是尋常疣,身上任何部位都能長,手上長的最多,不過無需過分擔心,此類疾病危害性較小。除此之外,還有以下 幾種比較常見的疣類。
好發於腳底的——跖疣;
多張在頸部、額頭和眼瞼的——絲狀疣;
常見於面部、手背和前臂的——扁平疣等;
以及最令人害怕的生殖器疣——尖銳濕疣(俗稱菜花)。
身上不同部位長疣,可能會指向不同的病毒亞型感染。比如,90% 的尖銳濕疣是由 HPV 6 和 11 引起的,其他疣類則主要與 HPV 1 和 2 型有關。
但是這類低危型 HPV 傳播能力不可小覷,只要皮膚接觸就能傳播,像握手、接吻等都有可能導致感染。
正因為傳播如此容易,所以 HPV 感染可能比你想像的更為普遍。不過此類病毒亞型感染危害性較小,無需過分擔憂。
光滑的身體突然長了小疙瘩,難免讓人想摳掉。如果冒出了這種想法,千萬管住自己的手,不要摳!
1. 可能引起細菌感染:你摳掉的只是表面的凸起,但並沒有解決 HPV 感染這一根本原因,很可能再次長出來,並且還容易引起細菌感染。
2. 可能傳染給他人或其他部位:這類疣部分具有弱傳染性,可能通過手部傳播到身體其他地方。
女性感染HPV病毒不用怕,不用擔心宮頸癌!
1、提升免疫力免疫力想要好的話,就需要有足夠的「能量」可以源源不斷的供給,而這種「能量」來源於我們的飲食。所以建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多吃水果蔬菜,也可以直接補充免疫細胞所需物質。
2、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平時我們需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被單、床褥。當然也要注意別熬夜,保持足夠的睡眠,不要久坐,可以的話,每天做30分鐘的有氧運動,幫助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有助於免疫力的提高。
3、定期檢查HPV病毒對於21至29歲的女性,至少每隔3年需要進行一次宮頸細胞學檢查;30歲以上的女性至少每隔5年需要做一次宮頸細胞學檢查和人乳頭瘤病毒檢測;而超過65歲且往期規範篩查結果都正常的女性,可以停止宮頸癌篩查。
人劃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