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薪超20萬,合成生物學人才缺口該如何「補上」?

2022-05-25     35斗

原標題:平均年薪超20萬,合成生物學人才缺口該如何「補上」?

本文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陳欣雨。

「合成生物學中的人才競爭,不僅是企業間的『百舸爭流』,更是不同行業間的『千帆競發』,隨著合成生物學這一賽道的崛起,各企業的用人需求也會增加。在進行合成生物學人才招攬的時候,薪酬僅僅是一塊『敲門磚』,部分企業同時會拿出期權和股票吸引人才,合成生物學頂尖人才的薪資水平甚是可觀。」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BIOINN劉雪松表示。

一、合成生物學——一場人才的爭奪戰

5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出,「發展合成生物學技術,探索研發『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實現食品工業疊代升級,降低傳統養殖業帶來的環境資源壓力。」

《規劃》的提出讓「合成生物學」這一名詞在本就火熱的當下,其熱度「更上一層樓」。不僅是食品工業領域,其在推動生物能源與生物環保產業發展、推動生物農業產業發展、推動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等方面同樣有著巨大的潛力,這也使得合成生物學成為了各國爭先搶占的「科技高地」,美國將其列為「21世紀優先發展的六大顛覆技術」,歐盟將其列為「未來的關鍵技術」,我國也將其列為戰略性前瞻性重點發展方向。

根據美國合成生物學媒體 Synbiobeta的資料顯示,2021年合成生物學領域獲得融資總和約180億美元,資本和市場也將目光緊緊鎖定了合成生物學領域。

一個新興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新興的人才,無論是技術競爭,或是理念競爭,歸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只有為這些行業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保障,產業才能不斷壯大、蓬勃發展。那麼,當下熾手可熱的合成生物學又需要多少人的合力共同推動其發展呢?

2021年,上海公布了《上海市重點領域(科技創新類)「十四五」緊缺人才開發目錄》,計劃聚焦腦科學、合成生物學等前沿科技領域,形成重大基礎設施群,其間,就對合成生物學賽道下的生命科學人才提出了明確需求。同年,蘇州發布的《2021重點產業緊缺專業人才需求目錄》中,生物醫藥產業的緊缺崗位也達到了336個。

圖:上海市緊缺生命科學類部分人才需求一覽 圖片來源:上觀新聞

二、合成生物學,院校需要培養怎樣的「後備軍」?

據全球百科詞條,合成生物學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旨在創建新的生物部件、設備和系統,或者重新設計已經在自然界中發現的系統,它是科學的一個分支,涵蓋了生物技術、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學、分子工程、系統生物學、膜科學、生物物理學、化學與生物工程、電氣與計算機工程,控制工程等各個學科的廣泛方法論和進化生物學。

根據詞條解釋,不難看出,合成生物學需要用到綜合學科的知識,多領域、多學科交叉、掌握綜合性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才能在合成生物學這一方向上「大放異彩」。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第一陣地和搖籃,能為行業源源不斷地輸送專業力量,35斗統計了目前全球單獨開設「合成生物學」這一專業的院校。

圖:國內外開設了合成生物學這一專業的高校 數據來源:據公開資料收集(如有遺漏,歡迎聯繫作者進行補充)

相較於合成生物學如此「炙手可熱勢絕倫」的發展勢頭,其專業設置的數量謂是寥寥無幾,究其原因,上述提到的「多領域」、「多學科交叉」或許能對此現象做出解答。從兩所大學課程設置的重合度來看,合成生物學這一專業所針對性培養的人才對生物、化學等方向較為偏重;同時,從表格數據都提到的「實驗」這一關鍵詞來說,該專業也對廣大學子的動手能力以及實操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總的來說,「合成生物學」這一具體專業的設置還處在初期「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開設這一專業,不僅是院校和廣大學子對合成生物學這個火熱領域的積極探索,也是在為這一領域「造血」。

劉雪松為我們分享了他的觀點。高校開設的課程合成生物學專業,從學科體系上看,其專業核心大都以技術和產品為導向,進行學科設置。作為一個「海納百川」的賽道,如果把合成生物學比作海洋,那麼每一個學科、每一門開設的專業課程就是匯入大海中的一條溪流。芸芸學子想要探索內涵豐富的合成生物學「海底世界」,其知識的拓展以及相應具備的能力應當是「寬口型」的,只有在自身具備了更加橫向、縱向的深度理解之後,匯入大海後,才能夠精準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價值,明白個人應該往哪個方向發力,才能更好地往上、下游延伸擴展。

多領域、多學科交叉的基礎屬性也意味著合成生物學對來自多個領域的人才都敞開了懷抱。在合成生物學相關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也會涉及到例如數學建模、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甚至是區塊鏈等領域的技術,相對應的人才在合成生物學當中也有其立足之地以及發揮的天地。在面對上述難題的時候,恰恰是這一部分對傳統生物領域不算熟悉的人能夠對此進行延伸和破局,也確確實實能夠為合成生物學做出貢獻,在合成生物學這片海域中,有足夠的空間,讓上述人才發揮自己的才幹。因此,對該類人才的「捕捉」也很是重要。

三、市場需要怎樣的合成生物學人才?

從院校設立相應的學科到真正將人才送出校園、踏進社會、再到為行業服務,還需要時間對人才進行「打磨」和「修飾」。而市場總是處於變化之中,在上述過程中,市場的需求或許已經發生了改變。教育存在一定的「滯後性」,為了弄清楚當今市場到底需要怎樣的合成生物學人才,35斗統計了最近發布的21家用人單位的需求。

圖:21家用人單位中科研院所需求相關信息一覽 數據來源:據公開資料收集

圖:21家用人單位中企業需求相關信息一覽 數據來源:據公開資料收集

1.合成生物學方向研發人員、研究型人才緊缺,合成生物學「造物」也需創新。35斗統計的這21家用人單位中,幾乎所有單位招聘的人員其從事的工作方向都與研發相關,研發人員相對不足,存在一定人才缺口,現階段需求較大。基於對DNA進行編輯,合成生物學理論上擁有控制生命體產出特定目標產物的能力,「用什麼」、「產什麼」、「怎麼做」還需要研究人員們孜孜不均地上下求索。

2.科研院所、企業端對合成生物學人才具有差異性需求。科研院所主要以基礎研究為主,建立新的科學理論;企業以市場為導向,從事相關工作。因此,兩類用人單位在招攬人才時會有薪資、對人才的要求等不同的考量。

3.高學歷是進入合成生物學行業的「敲門磚」。據下圖統計數據顯示,21家用人單位中,需要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單位數量達到了19家,超過統計總量的90%。高層次人才與一線從業者共同解決各行各業的關鍵應用難點,探究眾多應用問題的科學本質與原理以推動行業進步是一大趨勢。

圖:21家用人單位對應聘人員學歷層次的要求 數據來源:據公開資料收集

4.相對於傳統農業,合成生物學從業人員待遇較高。35斗之前發布的文章《我們統計了100家企業的招聘信息,發現了高水平農業人才的6個真相》中寫到「100家企業中,薪資結構中位數在5-7K這一範圍」,而根據現在統計的21家用人單位給出的待遇來看,其中位數為12K-18K,相對其餘農業食品從業者人員來說待遇較高。同時,根據本次統計數據,綜合科研院所及企業給出的薪資水平來看,合成生物學技術人才的平均年薪將超過20萬。

5.生物類、化學等學科方向人才與合成生物學人才需求緊密相關,復合型人才備受企業青睞。從下圖「要求」那一欄中不難看出,不論是研究院所或是各大企業,都對招聘人員的學術背景提出了一定要求,其中,有生物類、化學等方向背景的人才是「硬」要求。合成生物學作為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其需要的人才自然也以復合型人才居多,生物、化學、基因編輯……以及實操能力,合成生物學的未來或許就在科研人員的一次次實驗中發出微光,然後在更大的市場上發光發熱。

6.合成生物學人才需求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北京、上海、廣東、天津等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對合成生物學人才需求較大,走在了行業發展前沿。原因與各地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重點等相關,產業集群或是企業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互補以及聯動的關係,使得人才智慧聚集在一起,能夠相互的碰撞,形成地區發展的「推進器」。

劉雪松表示,企業設置的與合成生物學相關的崗位大致可分為3類,每個板塊對人才的訴求不同,招錄人才時的著眼點也就存在差異。第一類是研發類人才,屬於產業前端的部分,一般來說,大部分的初創性企業會將重心聚焦在這一板塊,這也是合成生物學中的「剛性競爭」;第二類則是技術開發以及平台類的從業人員,比如發酵、分離、提純等,其面臨的是輕工業及傳統發酵技術的技術難題;第三類人員主要圍繞合成生物學產業的商業化工作,涉及市場推廣等方面,對從業者抓市場的能力、抓產品設計的能力、抓推廣的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針對上述板塊,逐一深入了解,再各個擊破,是成為行業人才的必經之路。

針對當前合成生物學人才、產業地域分布不平衡的現狀,劉雪松也提出了他的看法。一方面可以用經濟的因素解釋,另一方面,將時間軸拉長,地區的稟賦和特點,也能對當前的現象做出解釋。

拿天津舉例,合成生物學之所以能夠在當地蓬勃發展,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落戶於此,自有其內在原因。

第一,從科研屬性上來看,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一直把工業生物作為自身發展重點,更是研究所的學科特色,十年風風雨雨和沉澱積累,形成了「人工合成澱粉」的爆發點和機會。第二,在人才儲備上,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等在合成生物學研究方向各有所強的院校,形成了良性互補以及聯動的關係,使得人才、智慧能夠聚集在一起,為合成生物學在當地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第三,從產業端來看,天津本身就是北方一個傳統的工業基地,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和紮實。最後,得益於政府的大力支持,解決了關於研發的配套設施以及場地的問題,使得研究人員能夠更加快速、更加高效、更高通量的進行技術疊代。

當然,天津僅僅是眾多城市中一個代表,能夠誕生髮展合成生物學的創新力量。但縱觀全國來看,能同時具備上述諸多元素的城市並不算太多。因此,各個地方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才是「大發展」的可行之道。

四、寫在最後

隨著合成生物學的越發火熱以及當前所取得的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來看,這一學科及專業還有巨大的潛力等待發掘。企業發展求賢若渴,因此,招聘引才成為了當下的重點,在此浪潮的影響下,這一職業或可成為眾人紛至沓來的「黃金職業」。未來,各大院校或也將增設該專業或加大力度培養此類人才。眾人拾柴火焰高,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力爭解決當前存在的困難,造福大眾,才是一門學科、一項技術背後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f3bef3c9afca9bac9a57b19333f9b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