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暑,俗語「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是啥意思?大暑涼快好不好

2022-07-22     小馬話三農

原標題:明日大暑,俗語「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是啥意思?大暑涼快好不好

明天是大暑節氣,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節氣時,斗指未,太陽黃經為120度,於公曆7月22日-24日交節。大暑節氣一般會在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中伏是三伏天中最熱的一伏,所以大暑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炎熱的一個節氣。大暑之後,除了陽光會變得更猛烈以外,降雨天氣也會增多,所以大暑節氣之後的天氣特點便是濕熱難耐。大暑雖然是二十四節氣中最熱的節氣,但是並不是在所有的年份中,大暑之後的天氣都特別的炎熱,在民間有「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的說法,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那麼大暑之後天氣變得涼爽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在民間有「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的說法,意思是在小暑節氣時,雖然天氣已經開始變得炎熱,但是和大暑天氣的炎熱相比,小暑的天氣並不算什麼,因為大暑正值三伏天的中伏,所以大暑之後的天氣才會最為炎熱。按常理來說,大暑的天氣才最為炎熱,但是為何會出現「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的情況呢?這句俗語「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的字面意思是,如果在大暑節氣之後天氣很涼爽的話,那麼到了立冬節氣時,家裡的耕牛會很開心。

上面說到,大暑通常會在中伏前後出現,這是因為在民間有「夏至三庚入頭伏」的說法,意思是三伏天在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初伏的時間是10天,雖然庚日出現的時間不固定,但是按照「夏至三庚入頭伏」的計算三伏天的方法,通常入伏會在夏至後的第30天到40天之間出現。大暑是夏至後的第2個節氣,每個節氣之間相差15天-16天之間,因此大暑一般會在中伏前後出現。我國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在夏季到來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副熱帶高壓等大氣環流的控制之下,我國東部的雨帶會從華南、江南等一帶向江淮地區移動,所以從小暑節氣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會陸續進入到雨季。大暑節氣是一年之中太陽最猛烈的時候,此時又遇到雨季,所以濕熱難耐就是大暑後的天氣特點。

雖然大暑節氣之後的天氣特點本應該是濕熱難耐,但是在一些反常的年景里,大暑之後的天氣不僅不會變得炎熱,反而會變得愈加涼爽起來。這種情況的發生,通常是因為副熱帶高壓的勢力較低造成,由於冷空氣的勢力較強,所以在大暑之後天氣反而會變得涼爽起來。在知道了大暑之後天氣會涼爽的原因以後,我們再來看一下為何「立冬笑死牛」。

大暑節氣的天氣特點是暑熱難耐,所以這種天氣特點,特別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夏季種植的農作物,往往會對熱量和水分的需求量較大,大暑之後,太陽毒辣和降雨增多,會使農作物進入到快速的生長階段,農作物的長勢迅速,產量自然也會大大提高,所以大暑之後的天氣越是炎熱多雨,農作物的長勢就越好,產量也會越高。如果在大暑之後天氣主要以陰雨天氣為主,氣溫較低,那麼就會影響到農作物的光合作用,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影響,除了會影響到農作物的長勢以外,也會降低農作物的產量。在我們這裡,夏季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是玉米,在過去農民會將成熟的玉米棒撇下來,再將玉米秸稈曬乾後喂家裡的耕牛。當玉米長勢欠佳時,因為很多玉米棒的籽粒很不飽滿,所以農民就會將帶有玉米棒的玉米秸稈一同喂牛,有了玉米棒的玉米秸稈,營養會更全面,因此耕牛也會因為草料更有營養而高興。

其實這句俗語「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的意思,可以更直接說因為大暑之後的天氣很涼快,農作物的收成會很差。其實在民間和「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的意思大致相同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大暑不暑,五穀不起」「該熱不熱,不成年景」「大暑無酷熱,五穀多不結」等等,在你們那裡有這樣的說法嗎?歡迎大家回復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dacac1a4606c7e09051846bf24a2d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