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想兩件事,文交所(文化產權交易所)還有沒有未來?如果說數字版權是我們文交所未來的業務方向,我們應該怎麼做?」
11月23日,在第九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數字時代下版權交易的機遇和挑戰」沙龍的現場,廣東省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董事長張志兵表達了上述困惑。
「數字時代下版權交易的機遇和挑戰」沙龍由中華文化促進會文化產權市場工作委員會、廣東省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主辦,成都文化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協辦。
張志兵的發問引發在座同行們的共鳴。來自不同地區的文交所和數字交易平台掌門人,也分享了各地文交所心頭的糾結和看到的曙光。
在中華文化促進會文化產權市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寧江生看來,版權市場,尤其是數字版權市場,離不開文交所。「文交所面對新的市場,怎樣讓文化數字版權進得來、留得住、活得好,是大家共同的思考與實踐方向。」他表示。
中華文化促進會文化產權市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 寧江生
讓數字版權進得來、留得住、活得好
「2009年,上海文交所成立,是中國第一家文化產權交易所。我們南方文交所在2010年成立,距今也有13個年頭了,到場的文交所單位大多有著十年或者十年以上的歷史。可能酸甜苦辣都經歷過,而且一度比較茫然。」張志兵說。
廣東省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董事長 張志兵
李豹作為安徽省文化產權交易所董事、負責人,也提到了「糾結與迷茫」——版權交易不活躍,大家就找不到盈利點。
「不是所有的版權都有價值,即便這些數字版權有價值,又憑什麼讓它們一定要進文交所交易?」山東文化產權交易所董事長耿人強表示,「我舉一個大家熟悉的例子,視覺中國,它有大量圖片類的數字版權,它沒有進文化版權交易平台,也照樣進行各種版權的交易。所以這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山東文化產權交易所董事長 耿人強
在數字版權時代,如何讓有價值的版權進到文交所的平台?怎樣留住它們?
「第一靠政策,國有數字版權資產,就應該按照要求進入平台。」耿人強認為,「第二還是要靠平台自身的吸引力,如果你能為這些IP提供更好的服務、匹配更好的『東家』,或者做更好的二次加工,也許大的非公有版權也願意進場交易。」
江蘇省文化產權交易所總經理閆成傑認為,文交所核心業務在於版權交易,這是聯合產權交易所、物資交易中心取代不了的。「文交所成立開始已經有十多年了,始終是在探索中前進。到現在這個階段,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要實幹,不幹永遠沒有出路。我們應緊貼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政策,匹配相關的評估體系和入場標準,這是文交所的機遇所在。」閆成傑表示。
江蘇省文化產權交易所總經理 閆成傑
湖北華中文化產權交易所副總經理何淼亦表示,機遇大於挑戰。「中國動畫產業估值3000多億美金,光是這一塊文化資產,就能引出無窮多的版權,有無窮多想像延伸的市場價值。」
何淼回憶起他前不久去考察時發現,蘇州有一個絲綢博物館,原先也經營乏力。後來從古代絲綢上提取紋樣進行二次開發和創作,放在文旅、文博、文娛、遊戲等大市場下,有很多合作的機遇。「數字版權的核心,應該是數字服務化。我們要抓文化數字版權的登記、確權和評估,(文交所提供的)這項服務,也是有巨大市場的。」
湖北華中文化產權交易所副總經理 何淼
首先解決數字版權確權問題
市場的需求在哪裡、痛點在哪裡,文交所的機會就在哪裡。而數字資產是工業時代的石油,應充分挖掘文化數字資產,是嘉賓們的共識。
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總裁婁金洋對版權市場發展提出五點想法:一是版權數字化,版權數字化是版權市場的基礎;二是版權資產化,版權資產化才能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三是版權生態化,只有構建一個良好的生態才能把版權市場做大做強;四是版權規範化,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加強市場研究,優化版權市場治理體系和治理結構,促進版權市場規範化發展;五是版權場景化,版權應用需求較大,通過不斷創新推廣特定場景,推動版權市場整體發展。
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總裁 婁金洋
「新華數元」執行長劉威也在沙龍現場分享了他對數字資產的探索經驗。「我們本身和區塊鏈深度結合,對數字作品進行確權、發布、交易等一系列支持,我們也在做數字證書的嘗試。我們目前更多針對大眾,他們需要一個權威的平台來查詢證書的有效。所以需要如法院、銀行等接入,完善溯源平台的服務體系。再加上底層是區塊鏈驅動,以此保證整個數字資產的可溯性、加密性、安全性和可持久性。」
「新華數元」執行長 劉威
「我們怎麼樣適應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的快速變化,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廣東省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總經理雷震回應道,「未來我們文交所一定是建立在科學技術基礎上,用技術代替行政命令。」
「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為文化版權帶來真正的機會。」李豹認為,「版權交易在數字時代下首先解決確權問題。數字的所有權、使用權和加工權,給文化產權交易所帶來了很大機會。文交所在這個鏈條中要找到自己的市場,找到交易所的職責和功能,找到我們的定位。」
安徽省文化產權交易所董事、負責人 李豹
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中文在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數字版權鏈(數字版權交易)試點應用超級節點」的簽約。
中華文化促進會文化產權市場工作委員會、廣東省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景德鎮國家陶瓷版權交易中心、國家級數字資源綜合平台「新華數元」等機構也就共建數字版權鏈的合作進行了簽約。
(文中圖片均由沙龍主辦方供圖)
記者|丁舟洋編輯 |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