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雲實時收視率破2.2%,登頂同時段全頻道;熱度值32906,創騰訊視頻首播日歷史新紀錄……5月16日晚,《慶餘年2》以刷屏之勢席捲各大社交平台,點燃了等待近5年的「小范大人」鐵粉們的熱情。
《慶餘年2》劇照(圖據慶餘年官微)
2019年,《慶餘年》播出後不僅收穫亮眼數據,其豆瓣評分更是高達7.9分,成為當年的「劇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番,騰訊視頻為了《慶餘年2》「火力全開」,引入了張若昀、李沁等一眾明星「打在線電話催看」的戲碼。甚至還在開播首日,同步開啟了SVIP,即在會員的基礎上增加費用才能看到更多內容。
圖據騰訊視頻App
「這是『付費點播大結局』的一次全新升級。」操盤過多個頭部影視項目的李宏(化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過,與《慶餘年2》「爆炸式」的播出數據相比,該劇在口碑上目前產生了兩極分化。
此外,記者多番採訪後獲悉,36集的《慶餘年2》或將在本月迎來收官,這不免讓人十分意外:以往的追劇,一看就是一兩個月甚至更久,為何《慶餘年2》這麼著急,口碑都來不及發酵,就要匆匆告別?背後的操盤手究竟在下什麼棋?
張若昀、李沁、宋軼等打電話「催看」
千呼萬喚,5月16日晚,《慶餘年2》如約在CCTV-8、騰訊視頻上線了。
《慶餘年2》到底有多火爆?據「CCTV電視劇」官微,CCTV-8黃金強檔熱播劇《慶餘年2》當晚實時直播關注度峰值破2。5月17日凌晨,《慶餘年2》官博稱開播首日該劇在騰訊視頻站內歷史最高熱度值達32906,創開播首日歷史最高熱度值。關於該劇是「劇王」的話題登上熱搜後,騰訊視頻還在其官微大方回應:是的。
圖據慶餘年官微
為了讓更多人關注《慶餘年2》,騰訊視頻可謂是「火力全開」,玩起了花樣營銷。不少用戶表示,今日點開騰訊視頻App,竟意外接到了張若昀、李沁、宋軼、郭麒麟等「主角團」隨機發起的「視頻通話」邀請。這就和開盲盒一樣,與每個人「通話」明星的各不相同,甚至有觀眾直呼很驚喜,「它是怎麼將我喜歡的明星『派送』跟我『通話』的?」
圖據受訪網友分享
「讓劇中角色和觀眾進行互動,是為了增強用戶的黏性,讓這部劇的人物、平台的屬性跟用戶黏合得更緊密。」李宏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雖然《慶餘年2》被觀眾形容為「五步一廣告,十步一堆廣告」,但平台顯然沒有滿足於廣告招商,而是將會員權益再度升級。記者發現,不同於以往的熱劇,《慶餘年2》在播出首日,平台就將SVIP加入了追劇日曆(即會員權益再加碼)。
圖據網友
出品方如何看待網友兩極化的評價?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騰訊視頻、閱文集團、新麗傳媒發去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前,並未得到回覆。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還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36集的《慶餘年2》或將於本月收官。滿打滿算,播劇周期也就只有半個月。而其他熱門劇目,如《人世間》《蓮花樓》《長相思》等,在播出過程中均會播播停停,且部分在播出尾聲才會開啟「增收費」的大結局點映。
作為頭部大劇,為何要「不斷更」
不止是《慶餘年2》在開播的同時「打開」了SVIP的升級收費模式,記者注意到,近期在優酷上,由井柏然等人主演的熱劇《新生》也使用了SVIP,這要比其他觀眾提前6個小時看到劇集,會員需要再花6元購買,非會員則為12元。
《新生》截圖
「各平台自認為的『王炸』內容,才會使用超前點映或SVIP去冒險探索。」李宏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之前熱劇使用的『超前點映』可能不一定在平台最初的計劃里,而是根據播出情況,劇火了,平台來做『加碼』。但今年新出現的『SVIP』,說明平台對播出項目的信心很足」。
而在談到為何《慶餘年2》選擇半月狂播36集時,業內知名製片人周然(化名)表示,是為了配合SVIP的銷售。「想向會員增收費,平台就必須搶在衛視之前,大幅度提高播出進度,這樣才可能將SVIP的銷售徹底打開」。
多位受訪者告訴記者,當前視頻平台均面臨一個現實的困境——廣告的天花板不斷下沉,擠壓了收入的空間。「今年有些主流平台的大項目,招商情況很不樂觀。」李宏向記者透露。
「一個大戲播出的時間相對長一點,首先能讓更多用戶長時間地留在平台上,其次對社會話題的發酵也很有幫助。大家的熱切討論,還會為劇集帶入更多廣告商。」李宏表示,一般來講,劇集開播時會連續播5到6天,之後隔幾天再更新,「但並非更新得慢,廣告就一定多,廣告商跟的是熱度」。
平台能否打開會員付費「天花板」
「《慶餘年2》一口氣播完,恐會損失部分熱度,因為它留給觀眾的話題討論時間十分有限。」周然指出。
於視頻平台而言,廣告和會員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
《慶餘年2》中的廣告植入(視頻截圖)
在周然看來,而今平台在劇集剛播出時就引入SVIP,同時超30集以上的長劇集也「不斷更」的新玩法,「說明平台對會員收入的需求,已經超過了對廣告收入的期待。當廣告在下滑的時候,平台肯定希望打開會員的天花板。也許,平台已經預判到了,相對廣告,它們在會員收入方面的突破機會可能更大一些」。
「如果《慶餘年2》『不斷更』的SVIP這條路走通了,市場反響也好的話,我相信後面的頭部大戲都會用這種方式。相當於,不用長時間等廣告主,而是押寶在會員身上。」李宏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據他觀察,短時間之內廣告很難增長,在此情況下,保住存量已很難,各平台只有儘可能地增加在會員方面的收入。
不過,李宏認為,隨著未來「效仿」《慶餘年2》模式的劇越來越多,也會帶來一個負面的東西,「變相漲價。當高密度的頭部內容出現後,大家會發覺,自己每個月的會員付費不斷增加」。
記者|杜蔚 畢媛媛
編輯|何小桃 陳俊傑杜波
校對|湯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