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閒聊,朋友們知道我每天還在給CC刷牙,當時吃驚極了。
而我知道了一位朋友,孩子不到兩歲就讓她自己刷牙,也吃驚極了。
真的是,給孩子刷牙的和不給孩子刷牙的都沉默了。
怎麼說呢?
現在家長對孩子牙齒處於一種非常矛盾的狀態,就是,額, 特別重視,又懶得管。
這就跟我減肥似的,空有一顆90斤的夢想,但做的卻是不勞而獲,躺著就能瘦的白日夢。一邊焦慮不能再胖了,一邊不管飯點不飯點,就該吃吃,該喝喝。
如果說, 二十年前的家長養孩子,那是沒心沒肺地心大。
現在養孩子,就是提心弔膽的心大。
你說的危害我都懂,但做出行動和改變,emmm……
別看C媽平常口號喊得響,但真落到實處,也有敷衍、湊合的時候。
之前,牙醫還批評了我沒給CC親自刷牙,注意牙齒健康。
我承認,我也有偷懶的時候,比如趕稿、心情不爽,把給娃刷牙這事兒甩給隊友。 (這鍋休想讓我一個背)
不過,也怪現在這齲齒過於狡猾,大牙後邊的牙縫裡,和側邊一個不起眼的小黑洞,誰承想,裡面卻另有乾坤。
牙醫表示,「 還好發現得不算晚,沒有傷到牙根,補下就好。但是......」 (我知道醫生「但 是」後邊往往才是重點,哪怕是牙醫)
接下來就是長達10分鐘的注意事項。
焦慮也不能我一個人焦慮,這不,過來拉著你們聊5毛錢的。
1
你是給孩子刷牙,還是孩子自己刷?
說個嚇人的數據, 《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5歲孩子齲齒率為70.9%。也就是說,每10個孩子中,就有7個有蛀牙。
其實,不用上數據,就我們周圍的孩子,6、7歲的孩子牙齒壞掉的一抓一大把。
大部分的孩子每天都刷牙,但大部分的牙齒清潔都不到位。
畢竟,給娃刷牙就像殺豬一樣。
很多人在日復一日的摧殘中就逐漸佛系了:不是放手讓娃自己象徵性地刷幾下、就是趁其不備匆匆幾刷子完事兒。
上邊提到的朋友就是,孩子一歲多,大人一給娃刷牙,娃就搶牙刷。乾脆就直接把牙刷給她,讓她自己在嘴裡搗鼓個夠。
要說,唯一做的努力,可能是把普通牙刷換成了電動牙刷,娃把刷牙放嘴裡搗鼓時多少還能帶到點。
別說一歲多的孩子,就算6、7歲的孩子,自己刷牙都是糊弄事兒,說起來是刷了,其實都是無效刷牙。
我就因為這事,連著兩年被CC的牙醫批評。
牙醫每次都跟我強調,一定要幫孩子刷牙,因為刷牙是個精細活兒,不能看年齡,而是要看孩子手部精細動作的能力。
要是能力達不到,娃就算10歲也得繼續幫著刷!!
那怎麼判斷孩子能力是否到了呢?
之前掰開了揉碎的標準在這裡《 CC堅持每天刷牙,牙醫卻說牙齒還不如以前,原來竟是我闖的禍…… 》,沒看過的朋友自己複習吧。
再說CC,現在9歲多了,自己刷牙的能力也到了,但為啥我還在自找沒趣的給她刷牙呢?
因為,她刷得太急了。
總是急著玩、急著干別的,而她這個年齡還沒真切的感受到,牙齒的重要性和有多費錢。
所以,這就是典型的皇帝不急,急死太監。
2
CC是從什麼時候看牙醫的?
很多人一聽到CC看牙醫,都會關切地問一句:怎麼了?
這也是我們思維的一個局限性。
很多人都是牙齒有問題了才去,但發現問題再去醫院,往往又遭罪又費錢。
其實, 從孩子長牙開始就可以看牙醫了,並且不管你有沒有發現問題,都建議每年帶孩子給牙齒體檢1~2次。
什麼?
我一年都沒給自己安排一次體檢呢,娃的牙,現在就要開始一年一次體檢了?
那是你不知道,乳牙的質地相對疏鬆,要是小朋友的口腔衛生搞不好,乳牙一旦出現齲壞,爛起來那叫一個快。
牙齒脫礦 (白斑、凹凸不平)牙齒缺損、黑洞牙沒了。 場面不敢想像。
只要想一想,帶娃補牙隨隨便便就是大幾百,而且孩子鬼哭狼嚎混亂不堪的修羅場景,你就會覺得每年帶牙,不,帶娃看一次牙醫也不算啥麻煩事。
更何況,現在還有專門給牙上的保險,比如去年咱們開團的 全齒健普惠齒科套餐,五百塊包一年,可報銷8000元額度,即買即用。
(悄悄告訴你,今天二條就有全齒健的返團哦)
3
乳牙遲早要換,壞就壞了,不用管?!
要是真這麼想,那孩子也太慘了。
最直觀的牙齒變黑、爛了,封印娃的顏值。。
更深遠的,乳牙齲齒的影響可不容小覷。
一是,乳牙壞了,就會影響孩子的咀嚼功能、加重胃腸負擔,影響消化系統功能以及營養攝入,導致抵抗力下降。
二是,乳牙發生齲壞後,吃東西疼,孩子就會出現偏側咀嚼,容易造成左右面部不對稱!
三是,它的影響絕非止步於乳牙,有可能影響恆牙的萌出!
乳牙齲壞後,會導致牙神經發炎。
炎症通過神經向下發展,如果嚴重,會導致下頜骨被吸收,恆牙無法萌出,最後只能靠種植牙保證不缺牙。
四是,嚴重的齲齒,還可能誘發全身性疾病。
譬如牙髓壞死後,它有害的代謝產物或細菌毒素,可能被血液或淋巴液帶到身體其他部位。
在身體抵抗力降低時,誘發慢性腎炎、心內膜炎等全身性疾病。
一是,乳牙壞了,就會影響孩子的咀嚼功能、加重胃腸負擔,影響消化系統功能以及營養攝入,導致抵抗力下降。
二是,乳牙發生齲壞後,吃東西疼,孩子就會出現偏側咀嚼,容易造成左右面部不對稱!
三是,它的影響絕非止步於乳牙,有可能影響恆牙的萌出!
乳牙齲壞後,會導致牙神經發炎。
炎症通過神經向下發展,如果嚴重,會導致下頜骨被吸收,恆牙無法萌出,最後只能靠種植牙保證不缺牙。
四是,嚴重的齲齒,還可能誘發全身性疾病。
譬如牙髓壞死後,它有害的代謝產物或細菌毒素,可能被血液或淋巴液帶到身體其他部位。
在身體抵抗力降低時,誘發慢性腎炎、心內膜炎等全身性疾病。
咱就是說,這4個長遠影響裡面,哪一個不比乳牙齲齒這個嚴重?
4
新牙長出了,老牙還沒掉怎麼辦?要拔嗎?
這個就是咱們平常所說的雙排牙。
CC之前就出現了這個問題。
一般情況下,乳牙完成了自己使命,就要退位讓賢了,但有的乳牙,有它自己的想法。
恆牙只能委曲求全,被迫從乳牙後面長出來,從而形成了一前一後的兩層牙齒。
這種情況越來越普遍的最主要原因,就是 現在的娃吃的過於精細了,硬的不咬、費牙的不啃,帶韌勁兒的不嚼。
咀嚼食物能促進乳牙牙根的生長發育、乳牙的自然吸收脫落,以及兩側的頜骨充分發育,為恆牙準備出足夠的空間。
不然,你以為原本20顆的乳牙變成28顆的恆牙,還集體大了一個尺碼,位置都哪來的?
平日裡用牙一定不能省著,多給孩子吃一些硬的東西。比如啃啃老玉米、啃骨頭等等,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
5
周圍孩子都做窩溝封閉,有必要做嗎?
窩溝封閉,算是給牙齒塗氟之外的另一個防蛀牙手段。
這個操作,用非專業話語來說就是把後面的大牙上的坑坑窪窪 (衛生死角)給封住,防止外面的食物殘渣進去清潔不到位。
實際上,窩溝封閉的防齲有效率在90%以上,不僅是世界衛生組織在推薦,我國牙防組織也推薦了這種保護牙齒的方法。
所以窩溝封閉十分有必要做!
而且一定一定要儘早!CC當時因為疫情就耽誤了,想做的時候,已經有兩顆出現了黑色,為時已晚!把我後悔的不行。
那孩子多大做合適呢?
一般來說,做窩溝封閉的最佳時間段有三個:
- 3-4歲,封閉乳磨牙(可以選擇性做);
- 6-7歲,封閉第一恆磨牙(六齡牙);
- 11-13歲,封閉第二恆磨牙。
當然,窩溝封閉只是預防不能治療,如果牙齒已經明顯發黑了,再做也就沒有意義了。
但做完之後也不是一勞永逸,需要半年定期檢查哦,因為封閉劑有可能脫落或磨損。
除此之外,想要娃擁有一口好牙,還需要哪些操作?再來敲個黑板!
使用含氟牙膏
含氟牙膏只要按操作進行,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有副作用的。
- 三歲前的兒童牙膏用量是不應該超過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量。
- 而3-6歲的兒童每次用量可以增加為豌豆粒大小,並在家長的監督指導下進行 (不要給孩子用成人牙膏) 。
使用牙線:
很多人的齲齒最開始,都是從牙縫中開始的。
藏在牙縫中的細菌可不是個「乖乖」,這些細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代謝產生酸破壞牙齒有機質,從而形成齲齒。
關鍵是在牙縫間,還不容易發現。
所以,牙線是一個幫助我們清理牙縫的好幫手。
美國牙科協會表示:沒有使用牙線,刷牙這項工作只算完成一半。
使用沖牙器:
沖牙器又叫水牙線,它的發明真的是人類的福音。
孩子3歲後,也可以適當的引入水牙線了。
飯後沖一下,牙齒更健康。
最後提醒,大家強烈要求返團的健齒通的全齒健普惠齒科套餐終於返團啦 (在二條)。
很多媽媽說去年的已經過期,早就開始催了。
這個套餐可以說幾乎包含我們日常遇到的大多數口腔問題,如塗氟、窩溝封閉、洗牙、牙齒拋光、治療齲齒、乳牙拔除、兒童換牙干預、牙齒美白、拔智齒等等。
其中基本治療,如 齲齒治療、拔牙等可以報銷90%, 保健治療如洗牙、塗氟、窩溝封閉等100%報銷,一分都不用花。
五百多的價格,直接兜底全年8000元額度的齒科項目,真心建議所有人都可以了解、備上一份,牙齒問題,不容小覷啊。
團期7天,錯過還要等一年啦!
本期視頻話題:孩子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秘密!
5歲、2年時間、8顆牙齒根管治療!孩子看牙不配合,這份攻略有備無患
CC堅持每天刷牙,牙醫卻說牙齒還不如以前,原來竟是我闖的禍……
精細養育的副作用來了,80%孩子的牙齒和視力都被過度保護坑慘了!
我們是CC爸媽,家有一雙兒女CC&DD。
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副主任醫師;
C媽:報社育兒主編,暢銷書《家長好脾氣,才有好教育》、《吃好睡好不生病》作者;
覺得文章有用,就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