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入職教師少走彎路、站穩講台的10條「真經」

2023-08-13     現代與經典

原標題:讓新入職教師少走彎路、站穩講台的10條「真經」

01

新教師要秉持的「成長經」

1、學歷、工作單位的起點不能決定一個教師的發展終點;

2、入職後工作崗位上所學的東西最有用;

3、做班主任是一筆寶貴財富;

4、良好的習慣受益終生

5、幫助別人也是在提高自己;

6、追求應該是有層級的,也是無止境的;

7、「名利」是事業發展的「副產品」;

8、要學會與同事、學生、家長合作;

9、對從事的教師職業要實現從興趣到樂趣再到志趣;

10、逐步用仰視、平視、俯視三種眼光看行業「權威」。

02

新教師要秉持的工作「態度經」

1、規定時間內按規定要求完成規定的事;

2、增加自己工作中創新的含量,提高腦力勞動在工作中所占的份額;

3、一次把事情做(說)到位,重複、返工、補救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4、把沒有效率的苦勞轉化為有效率的功勞,不言說上學的輝煌,只說當教師後的新成就;

5、你沒權利也沒能力評價孩子的未來,一切皆有可能;

6、公共場所要傳遞正能量,不要讓自己一時的負面情緒影響團隊心情;

7、每個孩子都是一種珍貴存在,不拋棄每一個學生,潤澤中等生,關愛潛能生,心育優等生;

8、工具決定速度,路徑決定效率,短板決定發展高度,細節決定成敗;

9、教育學生要有成本意識,要用最小代價換取最佳教育效果;

10、用學科魅力征服學生,讓習慣轉化為一種學習力。

03

新教師要品悟的提升教學「質量經」

1、低段快速講多遍,不如慢慢講一遍;高段用一種方法講多遍,不如用多種方法講一遍。

2、備好課的優秀教師一節正課就能給學生講清楚,而備課不充分的教師,需要多節課甚至練習、考試去鞏固,即備課上用功夫比匆忙多上課要重要。

3、把握住課堂上教師講題與讓學生獨立鑽研練習時間分配的度,若講得多,練得少,班級平均分可以,不出尖;若學生練得多,講得過少,出尖,但會造成兩極分化,平均分上不去。

4、學生尤其是小學生聽課、發言、閱讀、記筆記的童子功不過關,會影響後續發展。

5、學生偏科的主要原因多數是不喜歡任課教師,即先改變師生關係,才能改變學生成績。

6、先解決學生想學的問題,再教他怎麼學,即解決學生想學比一味指導會學重要。

04

讓你少走許多彎路的「工作經」

1、教師要格外關注一學期教學的首尾效應一一開學班級第一課(教學第一課及期末結束的最後一課。

2、新學期開學排座位有學問,同樣中途換座位也有學問。如果學生因課堂行為問題需要換座位時,請努力選擇一個既不傷害學生自尊,又能讓你維持良好課堂紀律的方法,來巧妙地安排學生座位。

3、務必不要把課堂常規與課堂規則混為一談,常規強調的是在執行同一件或同一類事情時,行為方式保持一致,即要養成約定俗成的習慣,而規則針對的是嚴重的犯錯行為;課堂常規需要反覆練習、提醒。課堂規則制定原則上不宜超過5個,規則需嚴格執行。破壞規則要懲罰學生,破壞常規只需要讓學生進行針對性練習。

4、三個調查問卷一個也不能少。學期初為了了解學生興趣愛好、個性特長、家庭教育狀況的學情調查問卷,期中問卷徵求學生對班級管理、自己教學的真實想法、建議,期末讓學生給自己一個鑑定評價。

5、學生有犯錯的權利。教室就是一個允許學生出錯的地方。出錯了,課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錯和改錯的探究過程中,課堂才是最活的,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錯誤,是很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寬待錯誤,更要善於利用錯誤,讓錯誤發揮最大的功效。

05

新入職教師站穩講台的「課堂經」

1、備課時要把教材語言轉化為兒童能聽懂的書面語言,這樣才能避免用成人語言或學生聽不懂的專業詞語授課。

2、備課時對課堂上所舉例子、例題、練習題最好有一個備份,防止突髮狀況,即興說出來的不妥當或有錯誤。

3、不可過早或過短候課,提前3分鐘到班為宜。候課要依次落實四件事:布置預習任務;打開電子白板;檢查學生課前準備情況;走動提醒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4、喊起立、坐下的組織教學不能省,還必須嚴肅、規範。當班長喊起立後,教師要目光掃視所有學生,只要有一個學生沒有站好,就不要回禮喊坐下。

5、對學生坐姿提出要求:頭正、肩平、背直、身舒、足安。

6、教師講課要與學生有目光交流,不要看著天花板或對著黑板講。手不可捏粉筆,腿不可抖動,教態要自然。

7、導入不可過長,複習也不可過長,更不能上去就處理班務或批評學生,師生帶著情緒上課或學生疲勞後講新課,學生可能學不會。因此在上課5分鐘後至20分鐘這個黃金學習期,要講新課、講重點、講難點。

8、講授新課時語速不可過快,學生明白第一個環節後再講第二個環節,忌一節課快速講多遍,慢慢講一遍勝過快速講多遍。

9、要給學生留足思考時間再提問,提問時發出指令要清晰,學生回答後不急忙讓坐下,要給台上、台下學生補充反思的時間。

10、避免不入腦就可回答的簡單、碎片化提問,更忌「是不是、對不對或教師說上半句學生看書說下半句的無效提問。

06

新教師站穩講台的「經歷經」

一、新教師上課三段歷程

階段1:感覺沒啥可講

因對教材體系不熟悉,再加上對學生知識、經驗、思維等基礎學情把握不夠,潛意識用自己成人的理解水平來授課,另外還不能把課本語言轉化為學生能聽懂的話語,即不會把學科知識轉化為學科教學知識,於是課堂上不顧及學情、互動,照本宣科的十幾分鐘就把課快速講完。

階段2:講不完

一段時間後,通過批改作業、小考試,發現學生差錯率非常高,這時才感知中下等學生啥也不會,到現在為止,有了研究學情意識,於是課堂中講的過碎、過細,導致課常常上不完,拖堂成為常態。

階段3:順利講完

再過一段時間,教師懂得取捨,分清了輕重緩急,又採取了一些方法策略,到這時,教師能在一節課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二、新教師應持工作態度

1、先苦幹

新教師要樹立「我講不會,可以練會,練不會,可以考會,考不會,可以糾錯會」的意識,只要投入時間多,就能取得好成績。

2、再巧幹

苦幹一段時間後,年輕教師會思考,怎樣才能用更少的投入取得較好成績?你就會在範例、變例選擇、教程設計、學程設計、作業設計上想辦法、搞改革,這時你就進入了巧幹階段。

三、用量表測試自己是否站穩了講台

新入職教師首要修煉的是如何將自己所學的學科知識轉化為學科教學知識,上海楊浦區教研員翟立安老師在《漫談初中數學教研》一書中,基於格羅斯曼的學科教學知識PCK的四個要素,提出了基於課堂教學的PCK的分析框架:

1、學科中核心內容及教育價值

主要體現在:

1)、沒有科學性錯誤或不當;

2)、準確把握教學重點(核心內容和難點的教學本質;

3)、努力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

2、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繫

主要體現在:

4)、知道所教內容的橫向聯繫;

5)、知道所教內容的縱向聯繫;

3、學生的經驗和學習困難

主要體現在:

6)、了解學生學習特定內容的基礎以及容易理解或誤解的地方;

7)、關注學生學習某特定內容的困難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8)、幫助學生學會的教學策略

9)、會調節預設與生成的關係

10)、會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模式);

11)、有指導學生個體、小組或全體突破重難點的教學策略。

假設每條10分,看自己能得多少分,也可以讓同事給自己打打分,同時也能找到努力的方向。

07

新教師應提前知道的「備課經」

一、備課不是什麼?

備課不等於抄教案、拼湊教案、寫教案、作課件或編制導學案。

二、備課是什麼?

我認為備課是由閱讀思考、撰寫教案、做課件、技能訓練與內容消化五部分組成。

1、撰寫教案前重在閱讀思考。研究課標、研讀教參、研讀教材(文本、閱讀教材分析、研究課後習題試卷,研究學情(學生知識、能力、經驗、思維起點與新授內容邏輯起點之間的關係)

2、撰寫教案。依據課程資源、學情設計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評價。

3、做課件(設計微課程)、設計導學卡。它是教案的附助工具、手段。

4、技能訓練。對要求有感情朗誦內容自己要先練一練,對要在黑板上示範生字、地圖自己要寫一寫、畫一畫,只有這樣,教師示範時才有底氣。

5、內容消化。對教案上內容要融會貫通、熟記於心,即上課時要脫稿。

三、備課側重點是什麼?

1、整本書課標側重點:

1)學科課標級段目標與本冊目標分解;

2)在熟悉各章節教材邏輯體系結構基礎上,畫上整本書知識樹或思維導圖;

3)確定整本書重、難點章節;

4)編制教學進度表及撰寫學期教學策略、方案。

2、單元備課側重點:

1)熟悉單元總目標;

2)確定課時重難點

3)劃分單元課時數

4)制定單元教學策略。

3、課時備課側重點:解決三個問題,學什麼、怎麼學、學會了沒有。一節課可分多個課時,以一課時一課時寫導學案。

四、當前備課創新有哪些?

追求理解、以終為始的翻轉備課——教學轉型的思維革命;大概念背景下的單元教學設計;教學評一體化設計。

08

新入職教師管控課堂「紀律經」

課堂秩序混亂原因及對策

成因1、沒有起立環節或不嚴肅不到位。

對策:課堂起立不是可有可無環節,是組織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若學生忙著拿東西、小聲說話或沒站好,教師要有眼睛餘光盯視沒到位學生,待全體學生站好後再還禮,讓學生坐下。

成因2、學生已經學會沒事幹。

對策:可以讓已學會學生當小老師;可分層設計問題,分層布置作業,一定讓學會的學生有事干。

成因3、基礎知識欠帳太多,與教材要求起點落差太大,想聽也聽不懂,因聽不懂坐不住而搗亂。

對策:學一退三,從基礎學起,避免學生聽天書。

成因4、舉手移動凳子發出聲響;發出「叫我叫我」喊聲;判斷選擇讓學生齊問齊答,有些學生故意拉腔或慢半拍

對策:想讓教師叫自己發言可讓學生多次把手高舉,但不能發出聲音;杜絕群問群答,判斷、選擇可用手勢來代替。比如判斷可用伸指頭個數代表四個答案等。

成因5、班額過大教師聲音過小導致後排學生聽不清;學生還沒有養成傾聽習慣。

對策:聲音適中,保證後排學生能聽清楚;訓練、培養學生積極傾聽習慣。

09

對新入職教師的「提醒經」

一、珍惜自己第一份工作,在「熬」中成熟、成長

千萬不要因一句話不和、一件事不順、一次小小挫折等小磕絆就衝動提出辭職,務必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第一份工作的閱歷、心態、成就感影響終生,許多人一生碌碌無為大多都與走不出第一份工作失敗陰影有關。

新入職教師要「熬」過「三個一」:第一天、第一周、第一個月。先熬過第一個月,你就成功一大步。因為干任何工作都有適應期,教師工作是一種技術活,經歷、經驗都是熬出來的,因此要珍惜自己第一份工作,在「熬」中成熟、成長。

二、要遠離一些負能量

當你們來到一個新環境,會接觸新同事,你們會發現,有些老教師會不斷地給你灌輸負面能量、負面思想、負面情緒,他們會抱怨學校這裡不好,那裡不好。行為背後有動機,動機背後有所求。

始終處於負能量環境中,肯定會對你自己的工作產生影響。所以,要對負面信息進行過濾,產生抗體,很快融入、適應到學校的規則生活中。

當然,處處充滿正能量的優秀團隊一般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

三、降低心理預期、準確定位,跟上同事節奏

有些剛入職教師年輕氣傲,處處爭強好勝,比如在班級管理、教學質量等方面提出一些「高指標」,自己也非常努力,但始終達不到目標,甚至相差很大。失敗一次,受打擊一次,失敗次數多了,就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甚至產生「教師這個職業是否適合自己」的想法,有的從此一厥不振,開始混日子。

年輕人,你想想你的同事,有的工作了五年,有的工作了十年,年輕人比不過老同事,再正常不過了。因此若剛開始就能跟上同事節奏、步伐,就相當不錯了。

四、上好第一課,開好頭,起好步

第一次到班時,一定要讓學校領導、班主任隆重介紹自己,儀式感及首輪效應非常重要:別開生面的第一次主題班會、學科第一課一定會給自己在學生心目中加分。

一定要用最小代價換取最大教育效益。學生違紀時,瞪一眼能解決的就不要說話,說一句能解決的就不說二句,說著能解決就不要讓其站起來,站起來能解決的就不要讓其站在室外,自己能解決就不要麻煩班主任、校長,儘量不要讓其叫家長。

當你在課堂上發出懲罰學生的指令時,務必要想好學生不理、不執行時自己怎麼辦,即要想好退路再說,給自己在學生面前留下面子。比如當你讓違紀學生站起來時他不站起來,你用「我看你也不好意思站起來,你覺得理屈、丟人」,就可為自己解圍。

五、跟學生要保持「適當距離」

對於剛剛大學畢業走上班主任工作崗位的教師來說,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學生交往過密」。切記,師生的民主平等關係,應是一種教育型的關係,而非單純夥伴關係。保持適當的距離,會產生威嚴和美感。

當你與學生過分親近,學生分不清課堂課外,當你與學生太熟,學生對你指令選擇性接受或不當回事,即作為教師的你和學生都「越位時,你離失敗也就不遠了。

六、巧用心理效應,跟學生「過招」

與學生談話存在超限效應。超限效應在班主任與學生談話時時常發生。如:當孩子不用心而沒考好時,班主任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最後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降低。

10

學校層面幫助新教師

儘快站穩講台的「幫扶經」

經驗分享1:在備課方面對新教師提出個性化要求「三個一」

第一周要求教師寫課堂實錄,即把課堂要說的每一句話都寫下來;第一個月寫詳案,並且師傅對寫的教案要把關驗收;第一學期教案內容要做到脫稿。

經驗分享2:在備課幫扶上,師傅一對一手把手指導

師傅要把備課時先看什麼資料,再看什麼資料,備課程序及教案格式詳細告訴新老師。

新老師自己初備一個教案,師傅對存在的問題加以指導,新教師二次修改,直到達標為止。

經驗分享3:若釆取集體備課,新教師要在個人復備上下功夫

集體備課對新教師理解把握教材非常有幫助,但設計的教學流程、解決問題策略,新教師大多駕馭不了,因此站在新手角度對集備教案進行適合自己個性化加工非常重要。

經驗分享4:在上課方面,為新教師量身定製最基本的課堂常規;提前告訴、演練可能遇到的問題的應對策略

新教師上課最基本的要求,比如對候課、板書、教態、語言(語速、討論巡視、提問應答等要提出要求。

對於課堂上不聽指令、頂撞教師、干擾上課等違紀學生如何處理,要教給一些立馬管用的管控策略。

經驗分享5:對新教師進行評課時要把重點放在改進補救策略上

學會換位思考,一定要考慮他是個新手,不要用優質課或成熟教師課的標準對其評頭論足p,務必要考慮說的是不是在他的最近發展區,憑他現在的能力是否能做到,更重要的是要把重心放在新教師如何有效改進及如何快速掌握知識這兩點上。

最有效的方法是老教師示範怎麼做,讓新教師模仿、體驗,這才會有真正改進。不要純粹從理論上空談為什麼錯,而是一起協商下節課如何補救的細節上,這樣私人定製的議課,新教師才會有實實在在的收穫。

你認為呢?

來源: 師範生

於版權、合作和投稿,請聯繫現代與經典客服微信xdyjd2005 或郵箱[email protected]

名師在線課程點擊左下閱讀原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183620f09e5f960bcbc45617a54a652.html











推倒思維的牆

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