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大暑,「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是什麼意思?今年是荒年嗎?

2022-07-21   小馬話三農

原標題:後天大暑,「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是什麼意思?今年是荒年嗎?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後天就是大暑節氣了。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的暑有「炎熱」的意思,所以大暑的天氣和小暑,天氣要更加的炎熱。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陽光最強烈、天氣最炎熱的節氣,在大暑節氣到來後,除了氣溫有明顯的升高以外,降雨也會變得愈加頻繁,所以大暑節氣的天氣特點就是濕熱交蒸。我們常說一年之中三伏天最熱,而三伏天中中伏最熱,大暑通常會在中伏前後,因此大暑節氣後天氣會特別的炎熱。也真是大暑節氣的天氣炎熱,特別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在大暑節氣後,農作物會進入到生長最快速的階段。在農村關於大暑節氣的俗語有很多,那麼「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大暑在中伏之前嗎?今年會不會是荒年呢?

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這句俗語從字面意思來解釋是說,如果大暑節氣在中伏之前,那麼便意味著今年農作物的收成會很差,是農民最不想看到的荒年。

大暑在二十四節氣中排第12位,於每年公曆7月22日-24日交節,大暑雖然在中伏前後,但是因為中伏出現的時間不固定,所以在有的年份,大暑會在中伏之前,而有的年份,大暑則會在中伏之後。中伏是三伏天中的其中一伏,在民間關於三伏天的計算,有「夏至三庚入頭伏」的說法,意思是初伏在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中伏和末伏分別是10天的時間,而中伏有10天和20天兩種情況。初伏是在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中伏則是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開始。庚日是十天干中的其中一個,庚日出現的時間不同,三伏天的時間也不同,也正是因為三伏天出現的不確定性,所以才會出現大暑會在中伏之前和中伏之後兩種情況。

在知道了「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這句俗語的意思後,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句俗語有沒有道理。按照俗語所說,如果大暑在中伏之前,那麼當年農作物的收成會很差,上面說到,中伏是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眾所周知,每個節氣之間相差的時間是一定的,通常會相差15天或16天,也就是說夏至節氣到大暑節氣之間的天數是固定的,如果大暑在中伏之前,那麼便意味著還沒到大暑節氣,天氣已經開始變得炎熱起來,等到大暑節氣到來之後,天氣會更加的炎熱,人們發現,通常大暑在中伏之前出現時,中伏的天數一般都是20天。雖然大暑之後的氣溫開始升高後會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但是當中伏是20天的時候,三伏天的降雨就會偏少一些。我們都知道,農作物的生長,除了有足夠的熱量以外,也需要充足的水分,所以當三伏天降雨很少的時候,就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因此便有了「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的說法。

這句俗語的由來,是老一輩的人們結合當時的農業現狀總結出來的,在過去因為農業機械水平落後,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的農村,都沒有灌溉設備,農民幾乎是靠天吃飯,所以在風調雨順的年景下,農作物就會有一個好的收成,相反遇到降雨很少的年份時,農作物的收成就會受到影響,嚴重時還有可能會造成顆粒無收。

今年大暑的時間是7月23日,而今年中伏是從7月26日開始,因為今年的大暑在中伏之前,所以今年便是俗語所說的「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那麼今年的年景真的會像俗語所說是荒年嗎?上面說到,之所以在農村會有這樣的說法,是古人根據過去農村的農業種植水平總結而來,但是現在農業機械在農村已經很普及,並且農業機械已經很完善,所以即便是在少雨的年景,農民也可以抽取地下水或河流的水用來灌溉農作物,所以現在農村出現荒年的年景很少很少。儘管現在這句俗語放到現在有些行不通,但是農民也要參考這句俗語,因為大暑在中伏之前的話,夏季的降雨會很少,所以農民朋友要及時留意天氣變化,及時灌溉,避免出現農田乾旱的情況發生。在你們那裡有這樣的說法嗎?歡迎大家回復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