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大暑,老話「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大暑不熱好不好?

2022-07-22   小馬話三農

原標題:明天大暑,老話「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大暑不熱好不好?

時間過得真快,明天就是大暑節氣了。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這樣解釋大暑:「暑,熱也,就熱之重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意思是暑是熱的意思,就每年熱的天氣可以分為小熱和大熱,月初為小熱,月中為大熱,月初的小熱其實是指小暑節氣,而月中的大熱則是指明天的大暑節氣。大暑節氣一般在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之中陽光最猛烈,最炎熱的季節,此時降雨和其他月份相比要更多一些,所以大暑節氣的天氣特點便是潮濕悶熱。在民間關於大暑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大暑節氣天氣不熱好不好?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這句俗語,從字面意思來解釋,是說如果在大暑節氣之後天氣不炎熱的話,那麼最熱的天氣將會在立秋之後。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是進入到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在立秋之後,天氣特點會由原來的多雨濕熱,變為少雨乾燥。

按照常理來說,大暑應該是全年最熱的節氣,不過並不是每年的天氣狀況都會如此,在有些年份,大暑節氣之後的天氣並不會特別的炎熱,反而在立秋之後才會變得炎熱,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秋老虎」。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是因為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季風氣候,在夏季到來之後,受副熱帶高壓等大氣循環氣流的影響,氣溫快速升高,降雨天氣增多,但是當副熱帶高壓氣勢比較低時,大暑之後氣溫反而會受冷氣流的影響而有所下降,所以在大暑節氣之後,才會出現氣溫低的情況。不過每年都會出現一段天氣炎熱的階段,當大暑天氣不熱時,天氣炎熱的時間會有所推遲,所以炎熱的天氣會推遲到立秋之後。

在了解了」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形成的原因之後,我們再來看大暑不熱是好事還是壞事。大暑節氣前後是一年之中溫度最高的節氣,此時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在北方,農作物都會進入到快速生長階段。這是因為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降雨都會集中在小暑和大暑這兩個節氣,其中在大暑節氣時,由於氣溫會變得更高,降雨量也更加集中,所以所有的農作物在大暑之後都會快速生長,也正是如此,大暑天氣炎熱對農作物的生長是有好處的。

但是在大暑之後天氣不熱時,炎熱的天氣將會推遲到立秋之後,這對於農民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情。這是因為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受此影響,立秋之後農作物會由原來的繁茂生長轉為蕭瑟成熟,也就是說,立秋之後,農作物的生長將會進入到成熟階段。立秋之後是玉米抽雄吐絲、大豆結莢的階段,此時農作物對熱量的需求量雖然較高,但是和上一個階段相比,要更低一些,因此當立秋之後天氣依然很炎熱的話,就會影響到農作物的正常生長,所以「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這件事情對於農民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農村老人常說「該熱不熱,不成年景」,也就是說在該熱的時候天氣不熱的話,那麼當年的年景會很差。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所以二十四節氣不僅反映了自然節律變化,也是農民安排農業生產的重要依據。明天就是大暑節氣了,在你們那裡有「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的說法嗎?對於這個說法你是如何理解的呢?歡迎大家回復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