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我沒等到那個為我關月亮的男孩子,但等到了那個在深夜為我們點燈的徐秉龍。——《網易雲音樂精彩評論》
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能改變自己孤身一人的現狀?
他說,從初中開始,就一直不能真正的融入一個圈子,感覺像被全世界否定了一樣。
隨著長大,性格變得很奇怪,喜怒無常,沒有固定的朋友,沒有固定的圈子,談戀愛也不會長久,感覺自己一個人站在了世界的對立面上,想改變現狀,但又無從下手。
孤身一人,大抵就是這種孤立無援,即便有親友,卻不在眼前的無助感吧。過了的時候,覺得慢慢就習慣了,但它終將在某個特定的場合,輕易地擊潰自己的心。
有人說,光速靠近你的人,有天也會以光速離開。
是對的,但不完整,因為許多慢慢靠近的人,也會以光速離開,漫漫人生,孤獨是常態,萬般皆苦,唯有自渡。
我想,徐秉龍這首《孤身》大抵就帶點自渡的意思。
這首歌的歌詞書寫孤單的人,從一開始的怕疼到逐漸適應,在感情上希望自己變得乾脆些,單純些。就如落單是成人的一部分,未來,自己的世界只會更浪漫。
或許,你現在依然是一個人上班下班,一個人搭地鐵,一個人坐電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發獃。
然而你卻能一個人上班下班,一個人搭地鐵,一個人坐電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發獃。
很多人離開另外一個人,就沒有自己。而你卻一個人,度過了所有。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大抵就是這種意思吧,就浪漫世界,值得孤身。
徐秉龍的《孤身》講述了關於孤單主題,孤單或許是人生常態吧。
就像《百年孤獨》說的那樣:「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沒有人會太關心你除非你很漂亮或瀕臨死亡。
但那種被欺騙過後的悲傷與憤怒在《孤身》里被徐秉龍逐一宣洩化解,他清澈的嗓音與充滿張力的曲調,層層遞進,將所有心事揉碎了攤平了,並一一消解。
很喜歡「我總是一個人」這句歌詞,是歌詞中出現最多的一句,同時,也是整首歌曲中最耐聽的一句。
我總是一個人,從午夜到清晨。
我總是一個人,越孤單越認真。
一個人忙碌,一個人吃飯,我們不是喜歡孤身一人,只是生活讓我們不得不各自孤單。
徐秉龍大概想告訴我們,就算孤身一人,也希望你是在生活,而不是謀生。
孤身既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階段,也是人生的一種磨練。就如歌詞「落單都是成人的一部分」。
既然如此,選擇孤身也就不可怕,就做到新海誠在《言葉之庭》里的那句話,「要變得溫柔和強大,就算哪天突然孤身一人,也能平靜地活下去,不至於崩潰。」
什麼時候聽到這首歌?就是很偶然的。
某天,我像往常那樣習慣性打開音樂準備邊聽歌邊走路上班,偶然打開心動模式,就聽到了這首歌。
一個人下班,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午休,一個人起床,一個人準備上班,我總是一個人。
是啊,突然鼻子就一酸,孤身的人總是容易傷感。
我就是太羨慕那些有人保護,有人疼愛的女孩子了。
她們可以因為一點點小事就委屈撒嬌哭鼻子,也可以因為一件小事就任性傲嬌發脾氣。
從來不會有人覺得她們矯情做作,也會有人滿滿寵溺地小心哄著,然後捧在手心裡、擁在懷裡。
我覺得這些女孩子好麻煩,可是我也好想成為這種麻煩的女孩子。
但有人說了,即使你現在還是孤身一人,也不要為了所謂的安全感,匆忙地投向下一個人的懷抱。
安全感,從來都是你給自己的,只有給足自己安全感的人,才能遇到一個你不需要取悅的人,才能遇到和你同頻率的人。
願你身旁有人願意和你並肩同行。
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
願你不再孤身。
只要有想見的人,就不是孤身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