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最經不起撩撥,一撥就動,
這一動便不敢說了,
沒有個到好就收的。」
前幾天又重新看了一部日劇《四重奏》,劇情另說。編劇坂元裕二,三言兩語就道破人生命題。
有一段台詞我印象深刻:
「表白才是小孩子會做的事,成年人需要誘惑。
想要學會誘惑,首先要放棄做人。
一般有三種模式,要麼變成貓,要麼變成虎,要麼變成被雨淋濕的狗。」
成年人需要誘惑,另一種翻譯就是告白是小孩子的玩意,成年人要靠撩。
我想了想,這並不是隨口說的。
在情感表達看似越來越直接的當下,更多人卻愛上了「撩」這種九曲十八彎的表達方式。
不經意間一個撩人的舉動,帶來的結果是如發梢般細膩的內心波動。
正是這樣細微的情感,才能夠一次又一次的撥動人們的心弦。
微博里,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情侶們各種日常戀愛點滴,比如,網友KAKA-ho分享與她男朋友的撩人情話:
大鼻孔最近天天在健身,剛剛脫了上衣給我炫耀了半天新長出來的腹肌,
然後,他就打噴嚏了。
他說,你看,為了給你看腹肌我都感冒了,我是不是很愛你。
我????
還有之前很火的土味情話,比如:
「你想喝點什麼?」
「我想呵護你。」
「我覺得你長得像我一個親戚。」
「???」
「我媽的兒媳婦。」
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只能在一旁羨慕叫好,看人撩人,結果自己也看醉了。
「撩」到底是什麼?其實這種似有若無、飄渺迷茫的感覺,如果划過我們的心間,我想大概就是最好的曖昧與喜歡。
朋友羊羊是一個有點迷糊又很聰明的女生,她有一個喜歡的人,見到他就萬物復甦,時時刻刻希望他注意到自己。
事實證明,羊羊也吸引到了他。
前幾天她和我們說,她和他在一起了。
我們問她,你是怎麼確定他是喜歡你的?
她說,在沒有確定他是不是對自己有感覺的時候,自己當然不能直接向他告白啦。
是啊,哪一個女生在喜歡的人面前,不是優雅又內斂,其實在恭敬而得體的外表下往往也隱藏著一顆躁動的心。
在平常和他聊天的時候,羊羊並不是每次都秒回他的微信。有時,也會設置一些感興趣的懸念,和他總會有不同的話題能聊。
他們也會時常碰面,羊羊說,還沒確定心意前就要保持一個和他合適距離,可是又不能過於和他親密。
有時候,互相給對方取專屬綽號,一句俏皮可愛的話,一個親密的打鬧,都能強化之間的曖昧。
那天,羊羊邀請他看了一場節奏緩慢的文藝片,羊羊在氣氛剛剛好的時候,湊到他的耳邊說,
「你知道嗎?我喜歡你。如果你也喜歡我,就和我一起看完電影。如果你不喜歡,那麼就假裝上廁所偷偷溜掉吧」。
他留下來,陪羊羊看完了那場電影。
慢慢地,兩人就互相認認真真地把感情表達出來,正式交往。
不過,記得另一個朋友也和我談起過撩的經歷,不過她是被人撩的對象。
健身的時候認識了一個人,還經常請她吃飯,每次健身完還會載她回家。
但突然就不再聯繫我朋友,後來朋友就在甜品店的微信公眾號下看到他在撩別的妹子。
之後朋友看到他發的朋友圈才知道,原來有時候撩,不是因為喜歡,而是急於在雙十一前脫單。
你以為的悸動,可能也只是別人演爛了的俗套。
這是個濫情的時代,我們見過那種總是撩別人,然後又渴望真愛的,就算撩到了,是否想過可能她也只是和你逢場作戲。
那些忽冷忽熱的撩撥,撩完人後就跑的人又是什麼心態呢?
我想,只有情投意合的兩個人,就像羊羊他們一樣,在互相有好感的時候,才會互相撩撥彼此的心弦。
請愛護自己的感情,珍惜愛人與被愛的能力,不論男女。
-END-
文|十橙
美工|春天 婭霓
圖|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