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4日是第17個「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的糖尿病日宣傳主題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口號是「了解風險 了解應對」,旨在強調糖尿病對生活的影響,鼓勵人們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和管理糖尿病。為進一步普及糖尿病相關知識,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相關危害。11月27日下午,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醫護來到怡養老年公寓,開展糖尿病相關主題的營養交流活動。
交流活動由臨床營養科主任陶琳主任醫師主持,陶主任首先介紹道: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結構發生改變,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危害居民健康,已成為我國當前面臨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經統計,活動現場的老年人多半都患有糖尿病數十餘年,陶主任指出,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多與不合理的膳食結構相關,包括長期高糖、高脂、高能量膳食等。糾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踐行合理膳食和積極運動,一直是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發生、發展的有效手段。現場,營養師為大家詳細解讀了《成人糖尿病食養指南(2023年版)》。
現場的老人們提問最多的便是水果到底能不能吃,應該如何選擇水果、一天可以吃多少水果等問題,營養師也給糖友們指出了吃水果的三大誤區。
誤區一:千萬不能以口感的酸甜來判別水果的含糖量。首先,水果所含的糖種類繁多,主要包括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澱粉。這些糖類由於化學結構不同,甜度也是不一樣的,按甜度進行排序的話,果糖甜度1.7>蔗糖甜度1>葡萄糖甜度0.7>澱粉甜度0,因此果糖含量高的水果,其口感就甜;其次,影響口感的不僅只有糖。水果除了含有糖類,還含有多種有機酸和單寧等成分,這些成分使得水果不僅有了甜味,還有了酸味和澀味。比如山楂,吃起來很酸,是由於它的有機酸含量很高,比蘋果高出2~3倍,但是它的含糖量也不甘落後,高達22%,之所以口感酸,是因為大量的有機酸沖淡了糖的甜味。所以,選擇含糖量低的水果,大家千萬不能僅僅以口感的酸甜來判別。
誤區二:含糖量低並不代表血糖生成指數(GI)低。血糖生成指數(GI)是指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升高血糖的速度與能力,≤ 55為低GI食物,其消化慢、轉化為葡萄糖的速度慢,升血糖的速度也慢。具體到水果,其所含的糖種類繁多,而不同種類的糖GI值也不一樣,葡萄糖GI值為100、蔗糖GI值為65,比較高,而果糖GI值為23,很低,至於糖醇則不會影響血糖或影響較小。即使含糖量低的水果,GI值也可能會高,比如哈密瓜,含糖量雖然只有7.7%,但是其中葡萄糖和蔗糖占比高,因此GI值可達70。
誤區三:不能單純以血糖生成指數(GI)的高低選擇食物。血糖生成指數(GI)僅僅考慮到了水果中糖的「質」,沒有考慮到水果中糖的「量」,而血糖負荷(GL)就是將糖類攝入的質和量結合起來,反映了吃進去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總量對血糖的影響,也就是血糖生成指數(GI)和食物中糖含量的乘積。有些水果的GI值很低、但含糖量很高;有些水果GI值和含糖量都很高或都很低;有些水果雖然GI值高、但含糖量低,而這些水果吃進肚子後,最終對血糖的影響程度就是看血糖負荷(GL),≤10即為低GL食物。
總的來說,糖尿病患者應該選擇血糖生成指數(GI)和血糖負荷(GL)都比較低的水果,比如李子、櫻桃、柚子、草莓、藍莓、西梅、葡萄、蘋果、梨、桃、杏、橘子、橙子等;西瓜、哈密瓜、網紋甜瓜、白蘭瓜這些高GI的水果,因為本身含糖量不高,在血糖控制達標的前提下,偶爾少吃點是可以的,吃一整個肯定不行。少吃或不吃含糖量較高的熱帶水果,比如菠蘿蜜、榴槤、荔枝等。
最後,營養師強調,糖尿病患者吃水果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血糖控制要達標,當空腹血糖≤ 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 10.0mmol/L時,可以適量加餐水果;第二,不建議直接在餐後食用,最好放在兩頓正餐之間,比如上午的9、10點或是下午3、4點;第三,要掌握水果的量,每日總量控制在200克以內為宜;第四,因個體差異性,對同樣的食物,不同人不同狀態的血糖反應也不一樣,大家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判斷。
此次糖尿病主題營養交流活動,為老年公寓的老人們提供了面對面、零距離的醫療服務,提高了老人對糖尿病及其相關併發症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了老人的健康觀念,引導大家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戴夢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