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臨近下班時分,幾位成年人匆忙地帶著一個8歲的男孩走進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內鏡室。只見男孩手捂著喉嚨,不斷乾嘔,而他的母親焦急地告訴護士,她的兒子喉嚨里卡住了一枚錢幣。經過與急診醫生的溝通,護士迅速通知了內鏡室的值班嚴醫生。門診CT檢查,確定了錢幣卡在孩子食管入口。
嚴醫生向男孩的母親解釋了錢幣誤入食管的穿孔、感染風險,包括取出錢幣操作過程中食管被劃傷、異物不慎掉入氣管窒息的可能性,但最好的處理方法仍然是通過胃鏡取出。在得到患者家屬的同意後,嚴醫生再次評估了病情,考慮到男孩剛進食,全身麻醉有胃內食物反流入氣管窒息的風險,決定在局部麻醉下進行胃鏡取錢幣。
在孩子處於清醒狀態下操作胃鏡,並且還要孩子絕對的配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在胃鏡前端,護士助手安裝了透明帽;隨著胃鏡緩緩進入,醫生髮現了卡在食道的硬幣,護士助手用異物鉗準確地抓住硬幣,將其拽入胃鏡前端的透明帽中(起到硬幣不傷害食管壁的作用),嚴醫生小心翼翼地調整著胃鏡方向,醫護兩人緊密配合,最終成功取出硬幣。取出錢幣後,嚴醫生再次用胃鏡進入食道,仔細檢查了男孩的食道,確認沒有損傷和出血。男孩母親激動地說:「謝謝醫生!實在太感謝了!」
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消化科主任莊劍波教授指出,誤食導致消化道異物是消化科常見的急症之一,尤其在兒童中更為常見。常見異物包括魚刺、雞骨、棗核、硬幣、鐵釘、磁鐵、發卡、文具和玩具零件等。
莊教授說,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消化內鏡中心經常在胃鏡下取出各種消化道異物,有些尖銳的異物扎進食管壁旁邊就是大動脈,十分危險!莊教授提醒家長,發現孩子可能誤吞異物時,切勿自行處理(如用手摳、喝醋、催吐或導瀉),也不要讓孩子進食,以免異物進一步移位造成劃傷出血等二次傷害。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前往正規醫院的消化內科,並向醫生詳細描述孩子誤吞異物的時間、種類和數量。醫生會根據孩子的症狀和相關檢查結果,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莊教授補充說,不及時就醫,異物可能隨著胃腸蠕動移動到更深處,導致無法通過胃鏡取出;延誤胃鏡取出時機,只能外科手術,甚至尖銳的異物可能穿透或刺破消化道,引發出血、感染等併發症,危及生命。因此,預防非常重要,應儘量避免孩子接觸潛在的危險異物。(余文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6edc20004b68fc1016b5f96dcc35b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