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新能源車你怎麼看?聽聽開了8萬公里的卡羅拉車主怎麼說

2024-01-14     圖說汽車

作者/小賈

我是一名卡羅拉的車主,2020年10月份入手一輛1.8L CVT精英版雙擎卡羅拉,到現在也有將近三年半的時間,里程不到8萬公里,有好多的話想說。

首先咱一塊看看車輛現狀。

這是我的第二輛車,不管是駕駛還是使用過程中,說實在的過了那股新鮮勁了,重視程度和愛惜程度和第一輛車也是天差地別,洗車頻率也沒有第一輛車高。

小磕小碰用車過程中也是有的,前後保險槓小剮蹭就不提了,反正也不影響開。在市區因為堵車太嚴重車距太近,被後車蹭過一下屁股,連個劃痕都沒有,不是卡羅拉多硬,主要還是因為車速低的原因。還有一次上馬路牙子角度沒找好,蹭到了底盤,去4S店檢查了一下說磕掉了一個卡扣,但是也沒有相關配件,無傷大雅就沒在管它。

用車近四年也是遇到過不少情況,要說我自己印象最深的,還是前兩天一宿沒熄火的事。那幾天的北方實在太冷了,零下十幾二十度,下車去後備箱拿東西就走了,車也忘了熄火,就這麼一下午加整整一夜在外面開著暖氣,第二天上車的時候我人傻了,排氣筒滴水都凝結成了一個手腕粗的冰柱!好在卡羅拉是足夠省油的,一夜過去表顯少了大概150km+的里程,其餘目前沒有什麼異樣。

保養的話,目前也不去4S店了,雖然還有優惠券沒用完,也就就近找個某虎之類的地方做個小保養和4S店優惠完價格差不多。半年或者一萬公里就保養一次,大概維持這個頻率。至於洗車,那就是全憑老天心情,老天什麼時候下雨下雪,我就什麼時候洗一次車。

使用頻率

通勤用的頻率很高,因為家庭原因,需要早晚多出一趟送孩子的行程,每天的通勤里程大概在通勤在80-100km左右,一個月除去限號和休息日,大概要有1760-2200km的里程,還不算其它出行安排。一個月下來,加油大概三次,油費優惠完每次大概是240-270元不等,一個月油費要七八百八九百的樣子。

從價格來看,用車成本似乎並不低,但是考慮到我的通勤里程數和使用頻率,這個金額已經很低了。一來是卡羅拉油箱不大,像雙擎版本就四十幾升,和純燃油車55L的油箱相比還是有點差距;二來就是卡羅拉的確省油,不少人說用車三年或者八萬公里以後,就費油了,目前表顯數據的確是要比剛提車的3.8L/100KM高一些,但也在4.5L/100KM左右,比起小編以前的福克斯來說,已經很友好了。

會不會換新能源?

有考慮。除去插混,不管是增程式還是純電,在用車成本上的優勢的確很明顯,出於這一點考量,也的確有心動過換一輛新能源。再加上當初買這輛卡羅拉,辦齊了也要在16萬+,現在完全有更好地選擇,比如深藍S7。但是車這個東西,永遠都是越新越好,再等等永遠有最好的,所以也不是那麼迫切。

傾向於哪類車

首先我選擇卡羅拉,是放棄了豐富的配置和空間,或者精細的做工,在當時落地16+的前提下,選擇它訴求就是燃油經濟性穩定可靠性,這兩點上卡羅拉的表顯,也的確沒有掉鏈子,雖然配置差,做工也很差,舒適度表現很一般,但是主要訴求是滿足了。

所以現如今如果選擇新能源車型,也是依舊傾向於新能源車用車成本低,純電車考慮,插混就不考慮了。電車或者增程車,通勤費用大大降低。

最好800V,降低時間成本,電車的用車成本也的確低,很有優勢。深藍S7和智己LS6都能滿足這一點訴求,甚至在空間、配置和整體用車感受層面,都能有明顯提升,越級別體驗。

而另一個選擇,就是特斯拉,不得不承認,特斯拉在穩定可靠性層面,還是經過了充分的市場檢驗,比起冰箱大彩電,像小編這類的消費群體,更傾向於三電的穩定可靠性,所以特斯拉就很符合這一點,作為新能源領跑者,它比其他造車新勢力有更多的造車底蘊,和技術積澱,也有著充分的市場反饋,包括車輛的電控系統以及娛樂影音的操作便捷程度,都要明顯優於其它競品。所以預算充足的前提下,首選特斯拉。其次如果預算沒那麼充裕,很大機率就會側重於深藍S7或者智己LS6,就看不同價位。

考慮過比亞迪秦PLUS嗎?

有考慮,畢竟這款車的確從哪個維度來看整體產品力表現和均衡都是越級別的體驗,而且還有高銷量和龐大的保有量,經過充分市場驗證,選擇它的確不容易出錯。

但是插混身份對我本身來說有點雞肋,如果作為純電使用,續航里程不夠久,如果作為燃油車,油耗表現差距改變也不明顯,說不定還沒我的車省油,對於我來說,主要訴求並沒有得到滿足,所以插混車型短時間不考慮。

怎麼看現在的新能源市場

驚喜,短短几年的時間,從沒什麼可選,到閉眼挑也不太容易出錯,的確是令我感到驚喜。而且在新能源領域,可能沒有太多技術壁壘,各大車企的造車底蘊和時間以及技術積澱都差不多的水準,所以給了國產車機會,並沒有像燃油車領域,國產車的形象就很難超越合資車,在新能源市場,消費者接受度還是很高的,尤其是現在國產車的加入,給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作為一個消費者是很驚喜的。

還有一個感覺就是,20萬左右的價位區間,斷層比較明顯,國產新能源車型不像30萬+或者10萬+選擇更多,很難有車能夠真正的和特斯拉對標競爭,所以還是抱有期待吧,希望國產車能夠真的給我們帶來新的體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86439cb9553b011a7c6c11a14af99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