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公布價格的勇氣都沒有,小米SU7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

2023-12-30     圖說汽車

原標題:連公布價格的勇氣都沒有,小米SU7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

如果小米SU7不是1開頭,那只能說,朋友你把路走窄了。

一場長達3小時的發布會,只在最後的十分鐘,萬眾矚目的小米SU7實車登場亮相。而三個小時,小米SU7的售價依舊成謎,但是從那跑贏保時捷、戰勝特斯拉的數據可以看出,小米對首款產品SU7的期許很高。

坊間呼聲最高的9.9萬朋友價,以及14.9萬的預測價格,直接被雷軍否定了——想都不要想,「尊重一下科技好吧」?

C級+性能+智能標籤疊加,對標競品一直瞄準保時捷和百萬級特斯拉,有網友表示,小米SU7這是要賣到30萬和50萬的節奏?

如果小米足夠冷靜和對市場需求足夠洞悉,自然不會把價格定這麼高,但這場發布會也釋放了一個信息,小米SU7後續可以是1開頭,但肯定不是坊間預測的15-18萬這個區間。很大可能後續上市標準版車型售價19.98萬,Max車型售價25萬+,甚至逼近30萬。但很可惜,這場發布會,小米造車沒有公布售價的勇氣。

等了三年,從感性角度出發,作為十年資深米粉的小編,對小米造車以及SU7是有那麼一點點的遺憾和失望。它目前展現的態度,以及定位和附加標籤,與它最初宣稱的「年輕人的第一輛車」目標,似乎相去甚遠。

身為不那麼年輕的人,在看到小米汽車有超30萬可能性的時候,也會反思,是現如今的年輕人們實力這麼雄厚了嗎?還是自己跟不上社會的腳步了?看到網上鋪天蓋地的評論,小編釋懷了,買不起勞斯萊斯是我的錯,但這次買不起顯然不是自己的問題。

從理性的角度分析,小米汽車來的已經太晚了,近兩年很少聽見有跨界造車的品牌了。從宣布造車到發布會就過去了3年的時間,而上一波跨界造車的熱潮還在2017和2018年前後,小米汽車來的這麼晚,雖然品牌影響力和名聲是加分項,但是面對落後如此多的局面,小米汽車頗局關鍵或者說品牌的爆點在哪裡?

和新能源市場的頭部梯隊「蔚小理」相比,小米汽車晚了已經近5年的時間,第一批新能源領域的新興品牌,發展至今已經有相對固定受眾群體了,且有了一定的保有量和市場反饋,對整個品牌的發展都是穩健且正向的。而且很多國產高端也真正地在新能源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高端形象成功樹立。理想就是最佳代表,售價30萬+,銷量能達到月銷4萬,年銷量已經超32萬輛。在新能源領域的影響力和認可度,甚至要超BBA。

而後續再次跨界來的新興品牌,在小米造車這三年,也是把能嘗試的路線,和能玩的花樣,以及能結合的獨特屬性點都嘗試了一個遍。來的晚的小米汽車,能走的路本就不多,開局就要比別人難一倍。還要在此基礎上再次推陳出新,尋找新的突破點,在這個前提下,如果小米不發揮優勢,在價格上尋求突破點,小米後續的路在何方?

當下車市尤其是新能源領域,有兩大特點,一是卷的飛起,中大型轎車已經18萬,如果後續小米出SU5,在價格上也沒有優勢可言。後續即將上市的競品如果不講武德,在價格上下手,小米又靠什麼吸引回消費者的目光?

就拿智己為例,目前智己LS6價格已經下探到21萬出頭,考慮到SUV車型溢價因素在內,智己L6的價格很大機率會下探到20萬以內,如果它還想當價格屠夫,那麼售價或許會在15-18萬之間,到時候留給小米的空間又有多少?

小米SU7如果不把入門版車型價格打下來,想靠SU5或者SU3等後續車型來實現價格門檻的下調。那麼就會失去先機,被智己L6率先搶占市場,畢竟在相對空白的新能源領域,誰先得市場誰就能得天下。

這就是我們要說得第二點,市場得固有格局也在逐漸形成,多數人的思維里,30多萬就直接上理想,20多萬首選智己更有性價比,十八九萬有比亞迪,十萬還有五菱,小米又能在哪個屬於新能源領域的細分市場殺出重圍,站穩腳跟?

三個小時的發布會,沒有公開價格的勇氣,至少證明了雷軍在價格上也沒有底氣,沒有覺得消費者一定會為之買單的信心。也側面印證了,他們對於車型的預估售價是要超過極氪007或者和競品價格相近的,一旦公開了售價,很大可能會將熱度和潛在市場拱手讓人,所以胃口要繼續吊足。

不管小米造車是營銷手段還是真的自信,這三點建議還是希望小米SU7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

1不能忽視市場的反應

一個想要走量的汽車品牌,如果和主流需求相悖,那下場也註定是撲街。小米汽車目前坊間的接受度也就在15-18萬起售,如果強行上高度,很大可能流失大部分受眾群體。如果再搞手機行業的低價版飢餓營銷那一套,也會引起消費者牴觸,最後反饋於銷量。

2價格太高在這個時代真的可能就輸了

高價已經不適合當下車市了,或者說當下車市家用車領域,早就沒有品牌溢價那一套了,甚至連豪車市場都被波及,BBA的電動車照樣要打骨折都不一定賣得出去。技術成熟,成本透明,導致了汽車的價格一降再降,合資燃油車都插翅難逃,小米汽車又將如何在整個大趨勢大環境中獨善其身?

3 小米SU7定價高只為展示品牌形象,銷量差,那這款車將毫無意義。那也註定了小米造車這把牌打的稀巴爛,首款車受到的關注度和對一個品牌的基調調性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理解小米造車為了後續整個的產品架構和體系,第一款車不會出現14.9萬和9.9萬擾亂市場的售價,但如果盲目為了品牌調性上到25萬或者30萬+,那也註定品牌後續將舉步維艱。雷軍或許也會思考到底是賠錢賣還是高賣,那就看小米汽車想做到什麼程度什麼規模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adb95633004dbd085d7faa24b65d8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