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軍艦又開始「秀肌肉」。
據報道,美海軍「尼米茲」航母打擊群的屬艦「迪卡特」號驅逐艦於1月30日上午逼近南沙群島,不排除會進行「闖島」式航行自由行動。
此外,美「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很可能會轉向南沙群島東部水道(即南沙海槽水道),繼續在南海活動。
而作為中國周邊最大的邊緣海,南海占據極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兼具巨大的航運價值和軍事價值。
美方自然也心知肚明,此次美軍軍艦的「示威」,意義何在?
有輿論提及,布林肯的訪華日期已經確定,就定在2月5日和6日兩天。在他抵達中國後,將受到我國外長秦剛的接見,雙方隨後展開會晤。
值得一提的是,這不僅是布林肯自擔任國務卿的兩年後首次現身中國,同時也是秦剛以中國外長身份,與布林肯舉行的第一次面對面會談。
至於此次會面能取得多大成果,目前尚不得而知,可從美方自巴厘島會晤後所對華採取的一系列動作來看,華盛頓顯然是沒有真正拿出誠意的。
而派布林肯訪華,看似是美國要向中國釋放善意,改善兩國的關係,實際上恐怕還是要做表面功夫。要不然,何必在這個節骨眼派出美軍艦攪局呢?
有專家表示,未來中國繼續和平崛起的戰略羈絆將主要來自海洋。處理周邊海權爭議,為國家的安全與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海疆環境,顯然已是中國面對的重要戰略問題之一。
或許,面對美軍的挑釁,或者正是提升中國應對美軍艦機能力的機會。但是,不同於美軍的是,中國軍隊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堅定捍衛者。
正所謂「強不執弱,富不侮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深知「國雖大,好戰必亡」。對外搞擴張、搞霸權,不符合中國利益,違背人民意願。
去年11月份,中美兩國元首在印尼巴厘島,舉行時隔三年後的首次線下會晤。從報道來看,對話氛圍還是相當友好,並未在明面上展露出劍拔弩張的氣氛。
不過,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洶湧,橫亘在中美兩大世界強國間的深層次矛盾與分歧,仍未徹底煙消雲散,中美之間的長期戰略博弈,仍舊是影響21世紀國際政治風向的核心要素。
近日,美國空軍機動後勤司令部司令邁克·米尼漢在一份備忘錄中公然宣稱,他的直覺告訴他,美國將在未來兩年內因為台海問題與中國大陸發生戰爭。
此番言論瞬間激起輿論熱議,不少專家人士都對米尼漢的言辭做出了批評。
總之,希望美國別忘了,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中美關係並非美方想的那麼簡單。
眼下,美國正深陷債務危機,就連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也發出了警告,面對火燒眉毛的債務危機,唯一有能力救美國於水火的,只有美債最大持有方之一的中國。
但對於美方這種一邊捅刀子,一邊談合作的「雙面派」操作,已經無法扭轉中方對美整體印象,在政治互信基礎尚未全面恢復的前提下,任何「中美合作」都不過是一句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