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兒:一代才女,巾幗宰相,數次影響大唐走向,為何引禍上身

2023-11-02     渺茫的風景

原標題:上官婉兒:一代才女,巾幗宰相,數次影響大唐走向,為何引禍上身

作者:海之女神

4月28日,陝西考古博物館首次面向社會展出上官婉兒的墓誌。墓誌內容補充了上官婉兒被殺後,太平公主禮葬的相關信息。上官婉兒的生平也由此引起熱議。

上官婉兒文采卓著,蕙質蘭心,深得武則天的器重,被稱為「巾幗宰相」。那麼,一代才女上官婉兒的一生到底有多麼傳奇呢?

01 家世顯赫,剛出生卻遭滅門

公元655年,唐高宗李治廢掉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高宗生病後,朝中的大小事便交由武后協同處理,武后的權力越來越大,朝中有不少大臣開始依附武則天。

高宗意識到,武后的權力過大,已經影響李唐王朝,於是便召上官儀商討廢后之事。

在高宗的授意下,上官儀起草了廢后詔書。可廢后詔書剛剛起草完,武后就得到了消息,在武后的干涉下,這次廢后之事終究還是失敗了。

上官儀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果然,不久後,武后以謀反的罪名監禁了上官儀。第二天,除了剛出生的孫女上官婉兒和兒媳鄭氏,上官家所有家眷都被斬首示眾,上官婉兒和母親鄭氏被關進囚車,送進掖庭為奴。

鄭氏出身名門,飽讀詩書,每天重複的勞作已經消磨了她的鬥志,可她並不希望自己的女兒變得像後宮的那些庸脂俗粉一樣,整日消磨時光。因此,鄭氏將女兒送到了宮裡專門供女子讀書的地方——文學館。

一天,婉兒正在專心致志地看著書,突然聽到了一聲「皇后駕到!」

婉兒嚇得連忙躲在一排書架後面,這時,只聽一位婦人說道:「老人家身體可還好?」管理文學館的老太監跪著回答:「奴才真是受寵若驚,皇后還記得奴才。」

婉兒正聽得出神,武后看到了這個躲在角落的小姑娘,問道:「這個小姑娘是誰,她經常來看書嗎?看來是個可造之材啊。」

武后說完便走了出去,一旁的婉兒還呆呆地愣在原地。不過,自從跟武后見面之後,婉兒就被武后的氣派吸引住了:她的聲音是那麼溫和,對待下人也很和藹。不由得對武后平添了幾分敬仰。

轉眼間,婉兒十四歲了,長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姑娘。此時的婉兒已經能寫一手好詩,她的詩妙趣橫生,文采頗高。後宮的太監、宮女們非常喜歡讀她的詩。漸漸地,上官婉兒的名字傳遍了整個皇宮。

武后也聽說了上官婉兒,命文官們出題考她,沒想到婉兒面對題目不假思索,出口成章。武后非常喜歡這個才思敏捷的小姑娘,決定將她留在身邊。

婉兒很開心,沒想到母親卻規勸她:「伴君如伴虎,你年紀還小,如何擔此重任,還是請辭吧。」並把上官家被滅門的事告訴了婉兒。婉兒聽後大吃一驚,但是她如果錯過這個機會,就很有可能終身為奴,永遠不得翻身。

公元677年,上官婉兒被正式免除奴婢身份,開始為武后起草詔令。

02 初入官場,遇青澀初戀卻無疾而終

因為經常伴隨武后左右,婉兒認識了武后的幾個子女,其中太子李賢風雅的氣質吸引了婉兒。

李賢頗有本領,在三次監國的時候都展示了傲人的才華。但是自從大哥李弘離奇死亡後,李賢與武后的關係就十分緊張,因此婉兒不敢跟李賢走得太近。李賢也知道婉兒不是個尋常的女子,兩人一直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

當太子後,李賢盡心盡力地幫助唐高宗處理政事,絲毫不敢懈怠,贏得了父皇的認可。但是武后卻從不誇獎他,總是讓他多讀書,要有孝心。後來,李賢才明白:原來母后是貪戀手中的權力,自己的勤勉就是對母后的挑戰。

李賢擔心自己會像大哥一樣被害,於是,他開始自暴自棄,希望能夠逃過母后的眼睛。婉兒不忍看到心愛的人整日飲酒作樂,糟蹋自己,便勸說李賢要自愛。

不知道是對母后有恨,還是看不慣婉兒唯武后是從,醉酒的李賢趁著酒勁對婉兒說:「你去告訴皇后,我在東宮裡藏了兵器,要是逼急了,別怪我不客氣!」

婉兒趕緊捂上李賢的嘴:「殿下,宮裡私藏兵器可是死罪啊!」

「我就要藏,你趕緊去告訴你的主子,去晚了可就被別人搶先了!」李賢說完,還當著宮人們的面跟婉兒親熱。婉兒不想再與他理論,悻悻地離開了。

婉兒想著到底要不要告訴武后:如果不說,將來真查到東宮有兵器,武后必會怪罪於她,她的母親也會受到牽連;如果說了,太子李賢就會受到處罰,甚至還可能丟掉性命。

權衡利弊之後,婉兒將東宮藏有兵器的事告訴了武后。武后滿意地點點頭,下定決心要重用婉兒。

次日,武后派人搜查東宮,果然搜出了大量兵器。隨後,太子李賢被廢,流放巴州。而起草廢太子詔書的正是上官婉兒。

李賢走了,也帶走了婉兒青澀的初戀。經過此事,婉兒明白了一件事:在皇宮裡沒有親情和愛情,只有權力。要在這裡生存,必須時時察言觀色,謹小慎微,稍不注意就是滅頂之災。

從此,婉兒更加堅定了跟隨武后的決心,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武則天登基後,勵精圖治,任用賢能。在她的治理下,社會安定,百業興旺,邊防穩固。武則天知道,她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其母家和上官婉兒功不可沒。武則天大封武氏家族,並將政事交由婉兒打理,而她自己開始安享晚年。

婉兒開始承擔治理國家的重任,雖然她沒有得到明確的官職,實際上已經在履行宰相之職。她不僅協助皇帝批閱奏摺,還代替皇帝接見朝臣,被人們稱為「巾幗宰相」。

03 如日中天,卻因兒女私情被女皇猜忌

仕途得志的上官婉兒,雖說沒有遇到心愛之人,但她並不缺情人。在伴隨武則天的這些年,上官婉兒的私生活常常讓人詬病。

武則天喜歡養男寵,在她當皇帝之前,身邊就已經有了美男子薛懷義。

武則天登基後,太平公主為了討她的歡心,向她敬獻了兩個男寵,也就是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兄弟倆長得玉樹臨風、面若桃花,不僅武則天喜歡,連上官婉兒都被他們迷得神魂顛倒。

一次,張昌宗來找武則天,恰巧武則天不在,只有上官婉兒一人在宮內看奏摺。婉兒不由得漲紅了臉,但仍然故作鎮定地說道:「張將軍可是來找陛下的?她今日在武三思府上,請張將軍明日再來吧。」

張昌宗並不理會,開始挑逗上官婉兒:「女皇不在,婉兒姑娘不是在嗎?」說完,便對她動手動腳。上官婉兒雖然有意反抗,但她還是抵不住美男子的誘惑,徹底淪陷了。

之後,兩人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多,舉止也越來越親昵。有一次,兩人甚至在武則天面前眉來眼去。武則天盛怒之下,將上官婉兒打入監牢,準備處死。張昌宗聽到心上人要被處死,不斷地為上官婉兒求情。

冷靜之後,武則天知道朝堂政事離不開上官婉兒。所以,武則天決定饒恕上官婉兒,但在她的眉心處留下一道刺青,毀掉她的容顏,以示懲戒。

武則天赦免了上官婉兒,仍然讓她跟隨左右。為了遮擋眉心的刺青,上官婉兒用金銀箔製成梅花貼在眉心處,看起來十分嬌艷。

妃嬪和宮女們看到上官婉兒不僅沒有失去美麗的容顏,反而有一種別樣的風采,便競相模仿她的妝容,漸漸地,上官婉兒的「梅花妝」成為宮裡的一種時尚,風靡一時。

一天,武則天告訴上官婉兒,她打算修武周朝的史書,記錄下自己的豐功偉績,決定任命侄兒武三思擔此重任,讓上官婉兒協助。

上官婉兒看出武則天對此項工作的重視,自然不敢怠慢。她積極配合武三思的工作,兩人經常在一起討論,時間長了,便生出了一份情愫。

這份情愫,與其說是愛情,不如說是一種依靠。對於武三思而言,上官婉兒是女皇跟前的紅人,討好了她自然也就討好了女皇,也許將來會將皇位傳給自己呢!

對於婉兒而言,女皇能將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武三思,可見女皇對他的信任,依靠武三思,自己也就多了一份安全感。

就這樣,兩人走到了一起,武三思的出現也讓婉兒在繁忙的工作間隙找到了新的寄託。

04 中宮易主,左右逢源卻被李家斬殺

轉眼間,武則天已年逾古稀,該考慮皇位的傳承問題了。她猶豫不決,不知道是把王朝留給武家還是李家。

武則天問狄仁傑:「狄愛卿,你覺得我應該立誰為太子呢?」忠於李唐的狄仁傑說道:「陛下,百年之後,您是希望進李家的宗廟還是武家的宗廟,是李家的子孫還是武家的子孫會供奉您呢?」

聽狄仁傑這麼一說,武則天終於下了決心:迎廬陵王李顯回宮,立為太子。武則天命上官婉兒起草詔書。

上官婉兒對武則天的決定並不吃驚,但她並不死心,武三思是她的情人,她也希望武三思能夠繼承大統,說不定自己還可以當皇后。便問武則天:「陛下如今將皇位傳給廬陵王,那將來誰來保護武家的人呢?」

武則天淡淡地說:「朕自有主張,婉兒不必擔心。」

公元698年,李顯結束了多年的流亡生活,重新被立為太子。

公元705年,武則天被迫退位,李顯繼位,是為唐中宗。同年,執掌大唐政權五十年,做了十五年皇帝的武則天淒涼地死在了病榻上。

上官婉兒意識到,要想在宮中安穩地生存下去,必須再找一個靠山,她便投入了李顯的懷抱。

李顯以前就很欣賞上官婉兒,這次他也沒有辜負她,直接封她為「昭容」。但這樣的寵愛和地位並不能讓上官婉兒放心,因為她還有一個忌憚的人,那就是李顯的皇后韋氏。

李顯在被流放期間,韋氏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給他鼓勵和勇氣。歷經患難仍舊在一起,這種感情任何人都撼動不了。

為了討好韋後,上官婉兒開始利用她的老情人武三思。上官婉兒知道,韋後一直很喜歡武三思,所以,她就為韋後和武三思製造了很多的見面機會,兩人眉來眼去,越走越近。

韋後是個有野心的人,上官婉兒便經常勸諫她行武則天之事。為了掃除障礙,韋後設計害死了丈夫李顯,她讓上官婉兒起草中宗遺詔。

敏銳的上官婉兒立即意識到:宮中要變天,她又要開始站隊了。她知道現在韋後的勢力很強大,但太平公主也不可小覷,誰知道鹿死誰手?上官婉兒權衡了一下,採取了折中的辦法:先立李顯16歲的兒子李重茂為皇帝,韋後輔佐幼主。

這樣既不得罪李家,也不得罪韋後,可謂兩全其美。當然,這只是上官婉兒自己的想法。

公元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兵變,將韋氏及其同黨斬殺。

聽著宮外嘈雜的聲音,上官婉兒知道,自己難逃一死。她淡定地拿出自己起草的中宗遺詔,呈到李隆基面前,以此表明自己忠於李唐的心。

李隆基看著眼前這個才情兼具的女子,於心不忍。但是一想到她曾經幫助韋後和武三思聯合,加害李家的人,穢亂皇宮,便把心一橫,將上官婉兒斬殺于軍旗之下。

其實,李隆基更擔心,上官婉兒輔佐太平公主會成為李唐新的禍患,所以,他才會殺掉上官婉兒,以絕後患。

太平公主非常傷心,為她重金修建了墓穴。

一代才女,巾幗宰相,就這樣結束了她宦海沉浮的一生。

寫在最後

作為一名女人,上官婉兒生得花容月貌、明眸皓齒,宮中的男子無不為之傾倒。

作為一名女官,上官婉兒轉變了人們傳統印象中「女子不如男」的看法,她憑藉深厚的文學修養,贏得了皇帝的信任和文人的青睞。

作為一名文人,上官婉兒在宮中設立修文館,廣召天下詩文才子,吟詩作賦,蔚然成風。

可惜,就是這樣一位才貌雙絕、位高權重的女宰相,最後卻落得個穢亂後宮的名聲,被斬殺於旌旗之下。雖說可惜,但我們也只能感嘆一句:權勢去尤速,瞥若石火光。不如守貧賤,貧賤可久長。

審稿:candy

校對:左想

找圖:花開時節

編輯:花開時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64bb16a0106dfb9a5b303fb3bca09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