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是特殊年代的產物,是混亂社會下為謀求自保,不得已之下才上山當土匪,當然大部分的土匪都是被逼無奈,只有少部分窮凶極惡的匪徒,在解放戰爭時期,各大戰場均有剿匪作戰,其中湘西、兩廣、東北的剿匪工作是最為艱難的一場硬仗。
東北的土匪武裝建立其實是有深層次原因的,自晚清時期對於關外這片土地,清政府就有心無力。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山頭林立,四處打家劫舍,給老百姓以沉重的負擔,包括張作霖這些近代軍閥,實際上原來也是土匪出身,當然張作霖這種土匪比較特殊,是屬於一些鄉鎮自發建立起來的保安隊,但這些保安隊也只是保證在本地不打家劫舍。
隨著東北淪陷,當地的土匪狀態幾乎無法控制,當然日本人對此也不管不顧,甚至還將這些土匪收編成偽軍部隊,抗戰勝利以後,國民黨軍為了實現強占東北的目的,將這些土匪武裝收編,根據一組粗略的數據統計,在1945年8月之間,東北地方土匪人數超過30萬,三分之二的縣城被土匪霸占,以至於還有不少日偽時期遺留下來的武器,火力堪比正規軍。
1945年8月,為貫徹「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方針,我軍陸續抽調精銳趕赴東北戰場,雖然在戰略上領先一步,但由於對當地匪情認識不清,除了一部分剿滅的土匪外,大部分的土匪重新「改頭換面」,偽裝身份參加我軍,隨著國民黨軍陸續調集重兵進入東北戰場,這些收編的土匪武裝陸續出現了反覆,帶來嚴重後患。
1946年初,敦化匪情發生了惡化,當地我軍收編的8個大隊,因國民黨軍的收買而叛變,而剩餘一支隊伍因頑強抵抗不從,竟被攆出城外。周邊幾個縣市的土匪武裝也受到國民黨軍的拉攏,組建了一支有6個團規模的土匪武裝,由於局勢惡化以致如此,2月東北民主聯軍抽調警衛2旅前往敦化剿滅土匪。
以正規軍打土匪,本身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土匪武裝通常只是一個噱頭,戰鬥力相對薄弱,只要我軍亮明刺刀,土匪隨即就會作鳥獸散,本來這一戰我軍也是如此打算,但沒想到的就是,2旅剛剛開赴敦化,就在半路遭到土匪襲擊。我軍2旅4團一個營進攻,居然被重火力壓退,傷亡慘重,最終還是依靠另一個營從側翼突襲,才挽救出來。
隨後更讓人詫異的是,3月我軍2旅5團進攻土匪嚴密防守的屯子,也遭到了重火力壓制,不僅團長犧牲,部隊也傷亡了100多名戰士,連同上次犧牲的戰士超過了200多名,還有大量營連排級別的幹部也都犧牲在戰場上,對於這次作戰的嚴重損失,我軍痛定思痛,再也無法輕視,在請示上級以後,專門請求蘇軍配合剿匪。
在出動了炮兵連、坦克以及一具喀秋莎火箭炮後,我軍才攻下了這個被土匪占據的村子,在被我軍攻破防線以後,土匪隨即做鳥獸散,紛紛退入深山老林,隨後該旅迅速集結,陸續撲滅敦化周邊縣城的土匪,並攻克土匪的老巢,取得了這一戰剿匪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