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和指導不一定能夠幫你,領導的嚴格才是職場提升最快的捷徑

2019-11-21     職場教練李麟

很多時候職場人認為職場中的提升自己考的是參加培訓、聽課,確實那是一種方法,但是對於自身能力的提升他顯得很間接,先要聽取知識、然後消化吸收知識、然後創造機會在工作實踐練習最後在長期的磨練下才成為自己的一種技能能力。相比起來,上級的嚴格卻是提升自己最快的捷徑。

小李剛畢業時在第一家公司上級是個非常嚴厲的老太太,工作中對他的要求非常高,要求每天要交工作日報、要求每周要寫專業學習筆記、工作完成情況每天要當面檢查,這些要求不像是對待一個成年人該有的狀態,其他部門員工也沒有這樣的要求。對於有所懈怠的工作直接會在所有人的情況下直接點名指姓的質詢,甚至用類似「做不了換人」這樣很重的詞來批評。小李感覺比大學甚至高中讀書時還嚴苛,工作中小李不敢有一絲怠慢,只要看到老太太領導有所表揚都對他是極大的鼓舞。當然過程中埋怨和不滿是遠遠大過鼓舞的。

小李知道隨隨便便跳槽是種貶值,所以他堅持了兩年,等到滿兩年時就急不可待的開始找工作跳槽了,像刑滿的犯人一樣逃也似的離開了公司離開了老太太領導。

等到去到新的公司一段時間後小李很輕鬆,輕鬆的是一方面沒有原來的那些寫日誌寫筆記隨時彙報的要求,沒有什麼壓力,另一方面那些領導安排的工作其他同事幾天的工作量效率小李不到一天就可以完成。

漸漸的小李發現自己的以前被嚴苛要求出來的工作方式變成了自己在新工作中的優勢,甚至領導多次表揚自己的效率高、執行力高都是原來在工作中膽戰心驚、戰戰兢兢的工作所養成的習慣。漸漸的小李知道了,老太太的嚴格是自己快速成長的原因。而後的工作小李因此在工作發展中過得很順利。

職場中的成長更重要的方式是跟對領導,並且是一個對自己嚴厲約束的領導。嚴格的管理帶來的成長要比學習培訓要多很多:

1、約束和管理是實踐

上級對下級有天然的考核權、任免權、獎罰權等等,涉及到下級的切身利益,所以下級會服從於上級的管理和約束要求。當上級對下級發起管理上的約束時,下級就得在指定的要求中去履行相關要求,也就是按照上級要求執行。

而這個按照上級要求執行的過程中往往凝聚上級的管理思想、規避了所走的彎路、以及上級多年打磨的經驗,是一種上級經驗知識的實踐。

我要求下級在做重要工作表達時先說結論,不要一開口就講細節,每次都要求必須這樣,甚至有時候即便講了一半我也打斷,讓其先說結論然後再重頭再說。這就是我在於表達上面的一種經驗,結論先行能讓人對事件有宏觀和整體輪廓的認知,便於理解後面的細節。這種要求和約束直接讓在下屬不斷的實踐中,長期累積下來則成為了一種表達的技能。

2、培訓是一種選擇,管理約束卻是一種接受

如果說培訓是一種選擇,員工在培訓中可以選擇聽或者不聽,可以選擇學或者不學,而管理約束就是一種被動且必須的接受,因為上級具有天然的管理權,員工面對管理要求必須接受。

所以,對於員工來說自己學習、參加培訓完全依賴於自律,自律會受到外在條件影響。而面對管理,沒有任何妥協的空間,尤其面對嚴格的管理要求,在管理中會被高度的管控,這些都讓自己更高度的吸收、實踐上級的經驗和知識。

所以常說,上級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帶出什麼樣的員工。一個嚴格且優秀的上級是職場最好的老師。

3、約束能夠建立習慣

短期的管理是服從,長期的管理是習慣,長期的管理約束要求就會讓員工建立其對應的習慣。

我原來領導有個管理要求,要求每個下屬每天要寫當天工作總結以及次日的工作計劃並提交領導。

跟隨領導近五年,這個要求一直嚴格執行著,等到離開企業後發現這成為自己的一個甩不掉的習慣,每天下班前必須盤點今日工作,必須要寫辭職計劃清單,然後第二天按照清單一個不落的執行,這樣的習慣就成為了自己一項素養。

所以很多長期跟隨一個領導的人,會發現被領導長期要求的工作會形成一種工作習慣,這種習慣也成為自己的標籤,或許是高效、或許是執行力、或許是韌性,但都是領導所賦予的一種能力。

所以上級領導懟自己嚴苛、嚴厲是自己成長的捷徑,尤其是不夠自律的人,那麼這講彌補和重構自己的自律能力,在職場上成長最快因素往往是上級,嚴厲的上級能賦予很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u1glG4BMH2_cNUgFO1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