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不辭而別還是企業辭退掃地出門:離職見人品,更洞見人生

2019-11-15     職場教練李麟

員工和公司之間的相處如同人和人之間的相處一樣,都有規則、都有人情世故。很多人會把公司當成一個冷冰冰沒有感情的個體,把公司和公司中的同事、上級、老闆切割開來,但恰恰其實就是這些人主導著公司,主導著公司和員工之間的互動、情感、交流。每個公司後面都是鮮活的人,每個公司的決策也都是鮮活的人的思想,員工和公司之間的相處其實就是人和人之間相處的縮影。

離職時候是員工和公司之間相處攤牌的時刻,所以說離職見人品,既見員工個人的人品,也見公司背後每個鮮活決策的人品。有的員工上午提離職,下午就死活要走這是一種人品,有的企業為了不給補償金給員工穿小鞋、調崗、變相降薪就是為了讓員工難堪、掃地出門這也是公司背後直接上級、決策者的人品,沒有他們的授意執行者也不會這麼操作。

所以既然員工和公司之間的相處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在離職的關卡上,就如同兩個即將分道揚鑣的人一樣,見人品更洞見人生的軌跡。

1、那些離職時善於處理好個人和公司關係的人,人生都不會太差

09年的時候我在長沙一家機械製造上市公司任職。當時公司的副總是找獵頭把一線城市的外企總監挖到這個二線城市來的,公司給的待遇、級別、甚至很多特權多是其原來公司達不到的,而副總技術背景強悍、能力也很強、還有豐富的外部技術資源,能夠解決公司當下很急切要攻克的技術難題,公司也在各種宣傳上、招聘上把副總當做一個品牌去宣傳,這樣的情形,對雙方都是一種提升。

職場人,級別比較低的時候,和企業之間是一直價值的交換,當級別高到一定程度,和企業間則是互相段位的幫襯與拉抬。

而不協調的是,在這個二線城市、在這個傳統民營企業裡面,管理的方式、管理層的思維、甚至員工的素養都和副總在外企時差異很大,很多副總的想法都很能得到老闆的認可,但是在推行中卻顯得格格不入、曲高和寡,這讓副總在無數次的嘗試和堅持中慢慢開始打了退堂鼓。堅持兩年多後,公司對副總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副總卻一直感覺自己價值感很低,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成就,就向公司提出了離職,多次溝通交涉後公司同意了副總的離職訴求。

和一般員工離職不一樣的是,副總離職時承諾公司,自己交接工作可以三個月,甚至考慮到人不好招,離職周期到半年也都可以,幫助公司順利過渡為原則。要知道這期間有不少公司、獵頭已經找上門來,甚至很有意向的一個case待遇職位平台都是現在的數倍,而這個公司聽聞副總說要半年後則說最多等兩個月,最後副總就婉拒了。不少副總的下屬感到惋惜,覺得人都要走了,沒有責任義務幫公司成這樣的。

公司這邊也沒有虧待副總,該給的薪酬福利特權獎金一份不漏,甚至跨年後的薪資也有對應的漲幅。

半年多後公司新任的副總到位,副總也順利的離職,離職時公司老闆、原同事吃飯聊天,不像是一個離職同事時的孤獨、寂寥、躲閃,而像是送行朋友般。即便是普通同事也是難得的,而老闆也送行則是對人的高度肯定。出去不久後,副總則進入了另一個網際網路汽車行業擔任高管,據說待遇、級別等等也同樣是成長很多倍,巧的是這其中也有前公司老闆的牽線搭橋。

很多人把離職當成是一場戰爭,是公司和員工或者是員工和公司的戰爭,都為了各自在利益上不讓步。而落到人和人之間的相處上,很多人則不會輕易爭吵,也知道人際交往情商、智商、原則等等,這背後其實也總是忽略了公司背後其實還是人。離職時,仍舊還是人和人在相處、在處理人際關係,而明白這一點我們就像是面對面的和一個人相處一樣,各自找到自己的原則,互相體諒。

善於處理任何人之間關係的人,同樣擅長處理自己和公司之間的關係,作為老闆也同樣擅長處理公司和員工之間的關係,因為本質上其實還是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是一種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的相處,短期看解決利益衝突、中期看是建立人脈、長期看是建立個人品牌,這些都是每個個體在人生和職場境遇上個人能力,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人,人生和職場都走得更順暢。

2、員工和公司之間互相的態度,其實就是背後的人處理人際的態度

公司培訓主管在公司一直發展鬱郁不得志,工作得不到領導的認可、發展上也看不到一個確定的未來,曾經多次找到領導提出加薪,領導要麼用鼓勵的方式婉拒、要麼就用公司制度來搪塞,總之,漲不成。

培訓主管也灰心了,就想著要趁著金九銀十求職高峰找個更好的工作。

在投遞簡歷和見縫插針的面試一段時間後,終於迎來了一個不錯的橄欖枝,公司平台雖然小了一點,但是職位卻是培訓經理,這一點是算是提升了,而薪酬上也相較於現在有了小幅度的提升,整體看來都是比較滿意的,唯獨公司要求一周就要上崗。培訓主管也知道這肯定不符合現在公司的要求,但也不想就此錯過機會,就去找領導離職並交涉。

在和上級交涉後最終可以明確是不同意的,公司也確實沒那麼快招到人並且完成交接,不合情理也不合法。但培訓主管不可能放過這樣的機會,再交涉無果後,第二天直接不來了,什麼手續都沒有辦就離開了,一個招呼也沒有打,業務上的斷層、工作上的斷更讓部門手足無措,同時也讓公司各個業務往來崗位上的人詫異。

在這種詫異中大家聊到這是人品有問題,一個同事說到,曾經接到過一個陌生電話來找這個培訓主管,說是借了原同事的錢後,一聲不吭離職然後拉黑失聯,從此不復相見。也有人說到,這個主管私底下有騷擾女同事之嫌等等,失聯式的離職不過是本性而已。

也確實是這樣,一個人對待工作、對待職業的態度,本質上就是在面對平時交往甚密的上級、同級之間關係的態度,當發生離職時,發生需要緊急情形離職時,處理新工作和舊工作之間關係時的心態,也就是在利益權衡下價值觀的選擇。

尤其是當平時稱兄道弟時,走的時候頭也不回,那種拒絕顯得很諷刺、很凌冽。

同樣的,公司也是,對待員工的態度就是公司背後每個掌權大佬對待朋友、對待人和人之間的態度,會對員工玩陰招的老闆,同樣會對其他人玩陰招。

3、不放過別人就是不放過自己

見過很多企業為了不花錢攆員工走就各種給員工穿小鞋、調整到邊緣崗位、變相降薪等等,也見過很多員工和公司死磕,公司把自己邊緣化自己索性就閒的安心,還要過得更好作給公司看。

所有的選擇,不放過別人就是不放過自己,而看不透這樣的公司或者員工,也都會在死磕過程中不斷的重複下一次、不斷的讓自己鬧心,而錯過其他機會、浪費更多資源,錯過的不會再回來,死磕到頭除了彼此的血海深仇什麼也沒有,到頭來自己已不再能找到舒心工作、企業也和員工折騰耗費了大量的資源和精力。不放過別人就是不放過自己,也會更早的走上下坡路。

離職見人品,更洞見人生。

何止洞見人生,因為職場本就是一場有去無回的人生。


以上觀點,請參考。 還請不吝點贊關注,給你更多職場方法論。

職場教練李麟,十四年人力資源老司機,生涯諮詢師、管理諮詢師,職業伴侶,用過都說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4O7wm8BUMKGWtVOSt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