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電視劇,滿眼的生活和故事

2020-08-12     南京生活研究小組

原標題:那些年的電視劇,滿眼的生活和故事

早上和同事不小心聊到了以前的電視劇

討論半天,結論就像標題說的那樣

那時的電視劇啊,CP、八卦都不是重點

把生活剝開來、揉碎了給你看,才是他們的真活兒。

編輯部的故事

「冬寶,幹什麼呢?」「想戈玲呢。」

《編輯部的故事》真的很經典。

只是由於年代(1991年)和受眾問題(不是單純的合家歡),在傳唱度上低於 《我愛我家》

和《我愛我家》不同, 《編輯部的故事》的笑點更多集中在」諷刺與幽默「,有那麼點英劇《是,首相》的味道。

不過, 《編輯部的故事》的台詞明顯更接地氣兒,更潑辣就是了。

《編輯部的故事》足夠生活化,除了必要的喜劇效果之外,沒有「情理之中」的反轉, 卡拉OK、下海、侵權、徵婚,把劇里劇外的人整的不要不要的。

李東寶和 戈玲之間的感情,余德利商人氣和貧嘴的習慣,牛大姐典型的中年婦女式叨叨,還有劉書友溫和到儒弱的性格。

當然,還有一看就是領導的陳主編。

但優秀的劇情加上優秀的演員,讓這部劇成為了經典。

小時候看過的人現在再看,眼睛發酸

小時候沒看過的人看了,心中估計也會被震撼吧

我愛我家

90年代國產情景劇扛鼎之作,同期《成長的煩惱》也在熱播,兩邊分庭抗禮,可見這部劇有多火。

和編輯部的故事相比,《我愛我家》表面上更輕鬆,更簡單。

編劇:梁左、英壯、梁歡、臧里

導演:英達

演員:文興宇,宋丹丹,梁天,楊立新,關凌,沈暢,趙明明,蔡明,張永強,李眉,英若誠,張瞳

我和你講,現在大家已經沒有看演員表的習慣了,更多只是盯著幾個人追劇。

放以前, 就放預告,黑屏白字,不用給畫面,把這些人的名字打上去,收視率就穩了!

先說搞笑的方面,內容太多,單提一下 傅明老人

文興宇爺爺演的,買空調時各種耍賴,弄家庭食堂。

還有家庭吉尼斯紀錄那集,文興宇爺爺得意的來了一句」我(抗戰時期)殺過人~「害的宋丹丹演的媽媽以為xx河下面的無頭女屍就是他做的。

再看生活化,拿賈志國舉例把, 志新太明顯了,沒意思。

在賈志國身上,你能看到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的驕傲與短板。

看著別人下海,想突破,看看飯碗,忍住了。

也想往上爬,等到劇快結束,才混到一個帶「長」字的位置,激動得不行,過幾天又回到了唯唯諾諾的樣子。

想想他,再看看自己

是不是感覺就算多了這麼久

人和社會,還是那樣?

網蟲日記&都市男女

2000年左右,網絡開始普及。電視劇也開始嘗試一些更加新穎的題材。

一些天才級別的編劇也開始嶄露頭角。

很多人都以為寧財神的處女作是《武林外傳》,其實2001年時寧財神就已經參與製作了《網蟲日記》,質量還算不錯,但沒有大火。

劇情是三個喜歡網絡的年輕人在網上和現實中鬧出的笑話、「網蟲」和遊戲當時還挺新穎(片尾的三角洲部隊~),不過和現在比自然是差遠了。

劇的一大特點就是黃曉明,這是教主演過的唯一一部情景喜劇了吧?

那時教主的笑容,青澀中略帶爽朗,青年形象深得喜愛。

《網蟲日記》沒火,之後的 《都市男女》也是處於質量不錯,熱度一般的狀態。

編劇還是寧財神,演員有姚晨、沙溢、喻恩泰。當時這幾位麼得咖位的,完全是靠著編劇和演技在播。

從這裡開始,《武林外傳》的組合已經有了眉目。寧財神前衛的搞笑風格也在這部《都市男女》開始爆發。

酒食客還記得某集,女老闆喬安娜半夜練歌被當成鬧鬼那段,這麼精彩搞笑的橋段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可惜, 寧財神走錯了路啊。

東北一家人

還有多少人記得李琦吼的那句」翠花,上酸菜!「

講真,比雪村吼的更有東北味兒!

2001年英達導演的電視劇,南京台、江蘇台都播過,本土化的情景喜劇能在全國火起來是非常難得的,《東北一家人》就算一個,另外還有《楊光的快樂生活》和《傻兒司令》。

李琦、金珠、鞏漢林、呂小品和張丹露。顏值除了 張丹露都不指望,但演技方面就很好說了。

劇里每個人的性格都非常鮮明,鞏漢林的老婆一句話不說,站那裡就是個母老虎。

張丹露演的牛小玲喜歡新潮,李琦自己則是個脾氣很大但又會耍寶的逗比。

東北地方特色帶來的新鮮感,普通工人家庭,再加上三代同堂。 英氏喜劇在這塊要拍不好才是奇怪的。

更重要的是,和之前提到的幾部劇相比, 《東北一家人》是接地氣接的最狠的。

沈騰當年好歹也是小鮮肉,往劇里一放~

你看看這氣質,直接改火燒了。

《編輯部的故事》會拔高主題去闡釋社會和人生。

《我愛我家》會設置情節(家庭吉尼斯)來製造笑點。

《東北一家人》就是實打實的家長里短,拔都拔不上去,家裡上不了台面的那點事兒,他全給你抖出來。

當年能和《橘子紅了》《流星花園》一起霸占晚間檔,還比他們活的久。

這部 《東北一家人》有多強,大家心裡應該有數了吧。

紅蘋果樂園

2003年播出時人氣高,評價褒貶不一。

2000年開始,隨著《流星花園》和各種偶像劇的播出,cp、顏值、粉絲等概念開始成型。

紅蘋果樂園》也是借著這個勢頭,推出了屬於自己的「F5」

畢竟都是一女主多男主的類型,所以《紅蘋果樂園》總是被拿來和《流星花園》對比,其實兩者區別挺大的。

《流星花園》是日系偶像劇本土化。 《紅蘋果樂園》是清新校園劇,後者沒那麼膩歪,話題性上欠缺一些,後期劇情也開始狗血化。

對音樂狂熱愛好的天野,充滿運動細胞的可豪、理財幽默大師子衡、異性緣特佳的先勇和氣質男孩咚咚,這幾個人的校園氣息比F4濃很多。

女一蕭晴和女二玲達(黃聖依)在性格刻畫上也各有特色。

女一蕭晴85年的姑娘,當年很火。現在還在拍劇,但人氣不行了。

黃聖依的三個高光時刻(不包括現在的乘風破浪),《紅蘋果樂園》《功夫》《碧血劍》。

《紅蘋果樂園》播出時明明是女二,人氣卻是女神級別。

總的來說, 《紅蘋果樂園》劇情還行,也在試圖打造偶像組合,算是電視劇側重上的分水嶺吧。

話說, 《紅蘋果樂園》這樣的清新校園劇,現在已經很難看到了。

滿打滿算6部劇,前5部都是情景喜劇類型,後面一個是 校園劇。

都是現在少見的電視劇類型。

情景喜劇可以理解為受眾群缺失,編劇斷檔。你想啊,馬大姐、炊事班、武林外傳也都是幾年前的事情了,現在呢?

校園劇......這種酸酸甜甜的劇很早就被《來自星星的你》們給霸道的幹掉了。

畢竟人家的世界觀更有趣,狗糧狂撒也比學生藏著掖著的感情來的帶勁兒。

但你再回頭看看這些劇的時候就會發現,

這些劇就真的是在和你講故事。

明明沒販賣情緒,也不炒作什麼明星。

可就是好看,很高端的」好看「,

每年都看,永遠都不會膩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O0R5XMBd8y1i3sJNoz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