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都喜歡吃野菜,其實除了野菜,還有一些果類蔬菜,也是老南京的心頭好。
話說,你有多久沒有吃這些果子了呢?
雞頭果、老菱」、茨菰,大家還記得嗎?
真正生長在「雞頭」里的果子
第一眼看到這圓溜烏黑的小果子時,很困惑它為什麼叫「雞頭果」?敢稱「雞頭」的,好歹個頭弄大點嘛。這只比黃豆略大的果子,怎麼看都是「雞眼」系列的。我被自己細緻入微的觀察感動了。
直到我看到它廬山真面目的那一刻:葉子有沒有很像荷葉?只不過葉面上有皺紋,看到這,強迫症的孩子,你們是不是很想把它抹平啊。
接下來是」雞頭果「杆,請告訴我這真的不是「雞」。
這麼像,我代表你「家禽界」 歡迎你!
雞嘴部位的是花萼,果實外殼遍生毛刺,活脫脫的像只雞頭。因為「雞頭」上的刺扎手,為了將裡面上百粒的小果子「趕」出來,只好使用了很簡單、很暴力的手段。
用竹竿「趕」出果子
雖然看著比較「野蠻」,但是很有效,不出一會,果實全都下來了,洗凈再看,有沒有很像瑪瑙,晶瑩剔透的,摸起來外殼有些硬朗,而且還有一股天然的清香味。倒出清水,大火煮上個10分鐘,就可以開吃了。好了,我知道了,下一個問題,你肯定是想問好不好吃?
洗乾淨的雞頭果
吃之前,我們先來聊聊這剝殼的問題。什麼?你不會剝殼?那我們還談什麼吃貨情懷。如果你身邊有一個吃貨,剛好她又在抱怨下午很無聊,建議你可以送她一包「雞頭果」,接下來她肯定是過的無比充實。
如果你用剝瓜子的力道去剝,放心吧,肯定是搞不定的,而且還會剝的人指甲生疼。所以有人會用牙嗑。這可真是個巧活,輕了嗑不開,重了則碎成幾瓣。不耐煩時 ,就一頓亂嚼吐掉。所以,能剝出一大碗的,絕對是真愛。
雞頭果果仁
對了,剝出的果肉,主要用處,就是曬乾了磨作家庭鍋灶上的芡粉,所以雞頭果又叫「芡實」。
當然也會有「空心」的雞頭果,這類雞頭果摸著就是軟的,剝開裡面是一泡漿水。
雞頭果的味道其實和老菱差不多,但是在老一輩的眼中卻是個好東西。兒時零食少,有這麼一個能吃又好玩的果子,可以和小夥伴們一起樂呵樂呵。
江湖綽號最多,走「脆白甜」路線的荸薺
這個在你們的家鄉叫什麼?
馬蹄、普薺、地梨、錢蔥……,最勁爆的是叫「地雷子」,能取這名的肯定是個有故事的人。小時候,每次聽大人念荸(bi)薺(qi)的時候,一直以為它是和「鼻子」有某種關係。
挺多東西都是生吃比熟食要好吃,荸薺就是一類,吃起來又脆又甜的。同樣的剝皮也是個難題,很多人都愛直接啃著吃。記得前幾年有專家說過
「生荸薺表面,寄生著薑片蟲的幼蟲,如果用嘴去啃皮、薑片蟲的幼蟲就很容易由口腔進入 腸胃。」
吃個荸薺壓壓驚
其實荸薺煮熟了燉湯才更甜呢。
四角的也是菱?錯!二角的才是!
街上賣的菱,大家有沒有奇怪過,為啥有的二角,有的三角、四角呢?最可恨的是那四角的,無論從哪個角度切入,咬下去分分鐘都有戳嘴的危險啊。其實二角的才叫菱,三角、四角為芰,長在湖泊里的。
二角的菱和四角的 芰
南京的菱角多生在郊區的池塘,個頭不大。鮮菱是脆的,一咬就開。老菱就相反了,外面的殼頗為難剝,但是我更愛吃老菱,灶頭上燒飯時一蒸,味道像極了栗子。
高中時候,室友家正好有這麼一個長有菱角的池塘,每年入秋,她都會拎著自家野菱分給我們吃,小小的,很糯很香,吃的渣渣直掉!聽她講述著和爸爸劃小船去採摘老菱的趣事。
人們在採摘菱角
茨菰開花卻是極美的
茨菰開花
開花有沒有覺得很仙?雖然它貌不出眾,集貿市場上見到時,時常還拖泥帶 土的。可是開花的樣子還是極美的。
茨菰
汪曾祺的文章中曾提及沈從文先生很喜歡茨菰,看到這,「茨菰黨」們頓時覺得 臉上倍光彩了。有人說茨菰是一種很奇葩的食物。素炒茨菰真是難以下咽。但要是茨菰燒肉,那真是飯桌上一等一的下酒菜。
茨菰燒肉
茨菰的苦味減淡了,而五花肉也不會特別肥膩。但是作為中間派,我只想說,吃 茨菰的感覺並不壞,燒熟後軟軟的,看著就像是在發了芽的土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gBRgnMBfGB4SiUwtC-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