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不懂,打了沒用,1、2歲的娃怎麼立規矩?

2021-03-18     CC爸媽

原標題:說了不懂,打了沒用,1、2歲的娃怎麼立規矩?

對於新手媽媽而言, 小齡寶寶的行為管教是最不好掌握的當媽必備技能之一。

  • 總是亂扔東西怎麼辦?

  • 一言不合就哭鬧怎麼辦?

  • 一家人被他打的抱頭鼠竄怎麼辦?

DD現在就是這樣,1、2歲的娃正處於調皮搗蛋的時候,年紀不大,脾氣不小,你的管束對他們來說「就像一盤散沙,風一吹就散了~」

關鍵, 說又聽不懂,打又打不得

新手媽媽人生頭一遭經歷這樣的「大無語」事件,情緒也跟著一落千丈。

低齡號 「CD爸媽」後台 ,類似這樣的問題幾乎從未間斷。

所以,很多小齡寶寶的行為分析、管教方式,我也都會根據DD的成長足跡進行記錄。

新手媽媽或者二胎寶媽都可以加入,有什麼問題也可以以留言的方式告訴C媽。不要吝嗇你的問題,儘管向C媽砸過來吧!

今天這篇就主要講述1-2歲的娃,該怎樣立規矩。

話不多說,乾貨奉上!

原野上有一群乳牛,成天悠閒自在的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屬於他們,一直到有一天,一隻小牛想闖得更遠,碰到了一條細的幾乎看不見的線——那是界限,線上充了電,小牛觸了電,嚇了一跳,停下腳來——原來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

——龍應台

孩子一歲之後,許多媽媽說, 娃脾氣越來越大、越來越倔、越來越難管。

確實。

寶寶一歲左右 自我意識開始完備,開始走路和說話,他會變得較為獨立。

對世界的探索也更加「得寸進尺」,他們不斷地測試自己的能力,衝動地嘗試各種探索,並對種種事物作出試驗,也因此挑戰著媽媽的底線。

作為父母,會很難接受他由一個事事依賴你的嬰兒,變為一個經常試探你底線、跟你作對、令你生氣的搗蛋鬼。

娃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本事無師自通,原本慈愛的媽媽也突然變成了say no 狂魔!

雙方開始進入一個較量期,征服和被征服的戲碼日日上演。

曾經聽過的「娃越大越好帶」原來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如何養」雖已經變成小問題,「如何教」又開始讓人變得頭大無比。

其實如果你的孩子進入了這個階段,媽媽認為實在無須過於敏感, 因為此時立規矩,事半功倍,C媽實戰攻略來啦!

我的孩子怎麼了?

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只是從實驗中去認識自己的能力和周圍環境對他的要求,並非故意。

孩子需要你的適當引導才能學會什麼是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你的認可和鼓勵也能幫助他自我肯定,建立安全感。

而此階段,最有效的管教方式,就是用有建設性和不傷害孩子的方法去幫助他建立良好的行為。

管教指南(一),多鼓勵寶寶好的行為

不要以為好的行為是理所當然,而只留意到不理想的行為。

當寶寶看到不能碰的東西自動走開,主動把垃圾扔到了垃圾桶時,就該給他關注,並且稱讚他。

當寶寶明白 原來好的行為會得到關注,那便會增加他多做好行為的機會。

Q:稱讚太多會讓孩子恃寵而驕嗎?

只有平時極少得到稱讚的孩子被稱讚後才會樂極忘形,興奮得不能自控。

寶寶需要你的關注和鼓勵來建立信心去探索學習。

經常受到讚賞的孩子,自我肯定充分,自尊心會較強,也會較為自信及獨立。

Q:如何「讚賞」孩子?

  • 要用正面的語句,例如:「自己玩真乖!」「乖乖坐著吃飯真好。」「對了,知道那是碰不得的,真是好孩子!」
  • 要直接、簡短,讓他容易理解。
  • 不要加上批評及責備,例如:「輕輕的拿很對哦。乖啊!下次可別再扔媽媽手機了。」這會讓他感到混淆,無所適從。
  • 要及時稱讚,他才會清楚你讚賞的是什麼行為,增加他再做同樣行為的機會。
  • 不要只看成果。當他作出嘗試,就要稱讚他的努力,提高他的學習興趣。

管教指南(二),開始你的管教

除了鼓勵寶寶的好行為外,也要開始管教他不理想的行為。

Q:什麼時候開始你的管教?

一歲左右開始,寶寶自由活動的能力和學習能力增強,他需要清楚及尊重規則,從而學到守規矩、合作和自律。

假如現在對他採取放任的態度,到長大後有問題出現時才去管教,要改變他的不良行為就難多了。

Q:規則會不會扼殺孩子的自主能力?

寶寶的思考判斷能力還未成熟,需要你給予指引來保障他的安全。

你的指導也可以幫助他去分辨適當和不適當的行為,令他容易適應社會。

當然,你不可以制定太多規則。

在某些情況下,你需要根據孩子的發展能力去讓他 學習獨立解決問題,例如讓他在合理的範圍內探索玩具不同的玩法,提供兩三件衣服或小吃讓他自己挑選等等。

Q:打或恐嚇寶寶是否更為有效?

批評或打屁股,或許會令他在當時感到害怕,不敢再繼續不當行為。

但是這樣做只能收到 短期效果。寶寶的記憶力還短,很快便會忘記上次的教訓。

而且如果你沒有教他應該怎樣做才對,他沒有學到適當的行為,很容易又再犯錯。

比如DD總是會搶CC的玩具,CC拿回去他更會著急的上手打。

這個時候,其實打罵都沒用, 直接示範正確的做法就可以,「DD,我們先問問姐姐,姐姐允許我們才能拿,你跟姐姐說,拿拿~」

或者有時候他心情一high就忍不住給奶奶一巴掌,這個時候也不要批評或嬉笑,而是應該告訴他正確的表達方式,「DD開心,但是我們要輕輕的摸(父母示範),試一下,輕輕的~」

堅持幾次,孩子很快就能改正以及學會正確的方式。

管教指南(三),管教寶寶的步驟

1、每次定下2到3條簡單的規則。

比如,我給DD定過的一條:吃飯要好好坐在餐椅里,不去追著喂飯。

2、所有照顧寶寶的人都要採用一致的方法。

並且都要堅決地執行,方法才會容易奏效。

3、給寶寶清晰的指令。

  • 每次孩子犯規時(DD最初經常爬出餐椅爬到我們的餐桌上),都要保持平靜,用堅定認真的表情——瞪眼、稍低下頭及加上手勢向他說「不可以」。 若孩子主動停下來,便稱讚他。 若他不聽, 就要立即採取措施 ,比如抱下餐桌,然後轉移他的注意到一些有趣吸引的事物。「好了,既然你不能乖乖坐在餐椅里,那媽媽就把你抱下桌了。」
  • 當然, 如果孩子做的是危險性的動作,就要立即制止, 同時教導他規則,然後轉移他的注意至另一個有趣又安全的活動。例如:「電插座危險,不可碰。媽媽和你玩玩具。」「爬高會摔疼,下來這裡玩球。」

4、刻意忽視寶寶的反抗行為,但要安靜陪同。

寶寶可能仍然不聽從,用尖叫或趴在地上哭等行為來對抗。

  • 你需要刻意地忽視這些行為, 即完全不給他任何注意,也不作任何反應, 但是安靜的陪在他身邊 ,讓他知道:你雖對他持著堅定的原則,但仍然會給他保護和安全感。
  • 兩歲半前的寶寶仍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的忍耐力有限,遇到不順意的事物就會容易發脾氣,看看你有什麼反應,或嘗試驗證一下你說的話是否真的。 如果處理得當,這些不當的行為很快就會消失;但若你給他注意,包括笑、回應或打罵,他的行為就會因得到你的關注而持續下去。
  • 只要你堅持下去,他最終會學到,抗議是不能令他得逞的,他會停下來。

5、待他冷靜後便立馬讚許他能安靜和合作,然後繼續恰當的活動。

C媽說

雖然方法給到了,但是一切管教的前提, 是首先我們要做一個清醒的父母。

分清楚孩子不能做的事,是真的不能還是不合你意真正分清了這一點,管理孩子你就不會再憤怒。

比如DD前幾天將我放在桌子的一份重要文件,用花筆畫了個亂七八糟,那是沒有任何備份而且馬上就要上交的要命文件!

我當時真的怒髮衝冠,忍不住叫喊「你這孩子太調皮了,凈給我搗亂。」真的恨不得揍他一頓並警告他以後再也「不許亂畫」!!但看著DD先是不知所措一愣,繼而被我吼的哇哇大哭,我一陣心疼又覺得哪裡不對。

那麼問題在哪?

在於 「重要文件」而不是「亂畫本身」!

如果他畫的是一張廢紙,我恐怕都不理會,甚至忍不住誇我兒畫的真有創意。

所以媽媽們一定要保持清醒, 儘量不要因為寶寶行為導致的嚴重後果而牽連行為本身 。

好在小寶寶們都是不記仇的,他們處理自己情緒的能力比大人要好得多,前一秒被你罵的哭爹喊娘,轉眼玩一圈回來就要你抱抱親親。

除了做清醒地媽媽外, 全家也一定要保持統一,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咱們在人前立規矩,爺爺奶奶偷偷背後放水。

C媽相信爺爺奶奶雖嬌慣孩子,但是他們更明白一個被嬌縱的孩子,不會成為受歡迎的人,過度的寵溺,無法陪她走完人生。

所以,也別忘了把管教方法分享給他們,觀念一致才能事半功倍哦~~~

關於我們

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目前就職於三甲醫院;

C媽-報社育兒編輯,熟悉兒童心理學、教育學

CC-7歲高需求女寶一枚;

DD-1歲天使男寶一隻。

養育CC&DD兩個孩子,讓我們明白:

有太多人教你怎麼做一個好孩子,

卻很少有人教你怎麼做一個好父母。

於是創辦公眾號「CC爸媽」、「CD爸媽」,

推廣「中國父母學習計劃」,

致力於讓更多父母加入科學養育的大隊伍,

一起少走彎路,一起做「中國好父母」!

加入「CD爸媽」

專注孕期和低齡寶寶的MINI社區。

加入我們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fDMTXgB9wjdwRpvqI8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