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最適合如廁訓練的季節來了,告別尿不濕,這樣做最有效!

2021-04-08     CC爸媽

原標題:一年中最適合如廁訓練的季節來了,告別尿不濕,這樣做最有效!

都說當媽是個技術活兒,沒兩把刷子根本帶不好一個娃。C媽當然也認可,媽媽就是一個 需要不斷學習的「工種」。

不然,怎麼給寶寶做出好看又好吃的輔食?寶寶感冒發燒了怎麼護理?怎麼建立好的睡眠習慣?

就連上廁所都需要我們掌握好方法才能訓練他們不是嗎?

但是,就拿如廁訓練這件事來說,方法是需要掌握沒錯, 但更重要的還有時機和心態。

沒有這兩項「輔助」,掌握了方法也只能幹著急。

在咱們的低齡號陣營「CD爸媽」中,C媽常常為大家分享新手媽媽會遇到的這些問題。

目的不光是為了讓大家有「兩把刷子」, 是希望引導大家更好的去使用這「兩把刷子」。

今天這篇關於如廁訓練技巧的文章,就來自咱們 專注0-2歲養育的低齡號 「CD爸媽」

還有小寶寶的,趕快加入進來吧!

天氣逐漸轉暖,是時候開啟一個大工程啦,那就是 寶寶的如廁訓練!

之前總有人問,為什麼如廁訓練要等到天氣暖和。

這麼說吧,春夏畢竟氣溫擺在那, 寶寶穿脫衣物方便,著涼的幾率也少

而且,崽崽們在脫掉紙尿褲後、會自主如廁之前,會弄髒多少褲子,你想過嗎?

冬天的換洗難度,可比春夏季節難多了!

當然,除了季節因素之外,如廁訓練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提前搞懂。

不然,這將成為一場無比難打的硬仗。

如廁訓練之——時機

季節因素是一方面沒錯,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那就是寶寶的年齡。

有的媽媽操之過急,在娃1歲的時候就想著趕緊教會他上廁所。

雖然娃學會上廁所咱會輕鬆不少, 但這件事可不是越早越好。

  • 生理上,1歲前嬰幼兒的膀胱、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以及神經系統發育尚未成熟,不具備自主控制排便的能力。此時強制訓練, 可能會對尚未發育成熟的肌肉和器官造成不良影響。
  • 心理上,排便排尿這種身體的自然反應如果都被外界(大人)控制,那麼孩子很容易 形成強迫型人格或控制欲過強 ,尤其是過早、過嚴苛的排便訓練,或過於嚴厲的羞辱和懲罰。
  • 此外,據調查顯示,過早進行如廁訓練,反而會 延遲技能的完全掌握 。這種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對於寶寶、父母和親子關係都不利。

那麼,什麼時候才是合適的時機呢?

基於佛洛依德 「肛欲期」的理論,教寶寶上廁所的最好時機是在 18--36個月大的時候。

這個時候, 他們開始感受到刺激肛門時帶來的新奇感覺,他會因為發現自己會產生糞便而興奮。

此外,包括美國兒科學會在內的不少官方觀點都認為,18到24個月之間開始給孩子進行如廁訓練效果最好。

一般情況下,孩子完成如廁訓練的平均年齡為 2歲半左右。

但也並不是不到18個月就完全不行,一到18個月立馬就要開始。個體之間也是有差異的。

所以,我們也要觀察寶寶身體和情感上是否已經準備就緒。

如果寶寶出現以下信號,那他才是真正的準備好了。

  • 寶寶白天至少能堅持2小時或者小睡時不排尿;
  • 對馬桶、坐便器或穿內褲感興趣,至少不會反抗;
  • 想上廁所時,能用語言、面部表情或其他姿勢來表達;
  • 在尿布上尿濕或便便後會表達不舒服;
  • 能聽懂你的指令並乖乖的照做 (要求他坐便盆上) ;
  • 能模仿大人上廁所的樣子 (在坐便器上坐下和起立) 。

如廁訓練之——心態

這裡的心態,指的是你的心態。

以前在給CC如廁訓練時,我也曾因為最初成效不好,還總是出現尿褲子的行為,而控制不住脾氣,遷怒於她。

但看到她委屈的小臉, 再想想她憋尿的心路歷程,心裡就1萬個後悔。因為,我確實做錯了。

即便你已經教了很多次,娃很有可能就是控制不住。

或者一次又一次的詢問要不要便便/尿尿,他都肯定的說沒有,但10秒後就尿在褲子裡。

這是因為, 孩子在肛欲期的前半段是體驗按照自己意志自由排泄的快感,說直白點就是:我想什麼時候尿就什麼時候尿,我想尿多少就尿多少,我想在哪尿就在哪尿。

而在 「肛欲期」後半段則是體驗可以憋住排泄物並在合適的時候釋放的成就感,說直白點,就是要體驗憋到實在憋不住了才去尿的趕腳。

但此時,也很有可能對情況產生誤判。

比如,覺得自己能憋住,結果一不小心嘩嘩了;或者以為自己3秒鐘能走到廁所、脫掉褲子,結果30秒都沒完成。

當然,也有的時候,確實就是故意的,他們通過測試父母, 挑戰權威,了解自己真正擁有多少權力。

但不管怎樣,他都沒有必要承擔尿褲子帶來的心理壓力。

如果你經常氣急敗壞,他會認為是自己的原因,讓家長不高興了,但是確實不能做好, 反而會使孩子變得更加謹小慎微。

如廁訓練很可能漫長、初期不見成效、中期不斷反覆、後期還可能倒退。你必須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至少保證不會把自己的挫敗感遷怒到寶寶身上。

如廁訓練最常遇到的就是, 意外、失敗和倒退。

但一定要相信,沒有人會喜歡拉尿在褲子裡的感覺,所以你不需要責備和生氣, 只需要給孩子更多的耐心和鼓勵。

如廁訓練之——方法

當你和娃都準備好之後,「戰爭」的號角就該正式吹響啦。

01 準備工作要做足

在開始訓練之前,我們可以準備一個寶寶喜歡的小馬桶,引導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Tips:坐式馬桶比騎式馬桶更方便;馬桶高度要保證寶寶坐上去時雙腳可接觸地面;有分離式內膽的馬桶更方便清洗。

最初的一周,可先讓寶寶穿著褲子坐在覆蓋嚴實的便盆上,可以像玩玩具似的 講解坐便器的知識、用途和怎麼使用。

還可以配合繪本,比如佐佐木洋子「噼里啪啦」系列的《我要拉粑粑》、《是誰嗯嗯在我頭上》、《每個人都要嗯嗯》等等,提升寶寶上廁所的興趣。

隨後慢慢的可以取下紙尿褲試著讓孩子坐坐馬桶,還可以在換下紙尿褲的時候, 將上面的排泄物扔進坐便器,強化寶寶對於坐便器用途的認知。

02 有序訓練

如廁訓練的正確順序是:

控制大便—控制白天的小便—控制夜間的小便。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寶寶排大便時,往往小便會隨大便一起出現。大多數寶寶,尤其是女寶是可以分清區別的。

男寶在起初的時候小便也會蹲著,但隨著訓練進程,他們也是會掌握站著尿尿的技巧的。

控制大便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寶寶在排泄之前都會有一些特別的信號。

像DD,在便便、尿尿前,都會有 扭動、蹲下、眉頭輕皺等一些微妙的反應。

這個時候,可以問寶寶,「是不是想拉粑粑?我們去上廁所吧!」

然後幫寶寶把褲子脫掉, 讓他坐在馬桶上體會大便的感覺。

如果在這之前,我們的準備工作做的好,寶寶已經對小馬桶的作用有了概念,大多也不會反抗。

但如果寶寶坐了一會開始反抗,也不要強迫他。等寶寶建立起 「有了便意就去找馬桶」的聯繫之後,他自己就會在想便便的時候去找馬桶了。

另外, 給寶寶建立一個大便的時間表也非常重要。記下一兩周內寶寶大便的時間和次數,每天的這個時候把他帶到馬桶上坐一會。

控制白天小便

因為小便的數量比大便多,可能訓練會需要更長的時間,但同時,你進行訓練的機會也增多,重複強調,也會增強娃的印象。

建議先針對白天進行訓練,同時晚上繼續穿紙尿褲。

白天在家,溫度適宜的時候,可以給寶寶穿 訓練褲或是小內褲

訓練褲可以像內褲一樣穿脫,尿濕后里面也會被浸濕。只不過,訓練褲襠部多為加厚和外層防水設計,尿量不大的情況下,鮮少弄濕外衣或地板,是媽媽的得力「助手」。

當寶寶會表達內褲上的潮濕感和不適感時,媽媽們可以告訴他, 下次想要尿尿時,可以提前告訴媽媽,媽媽帶你去馬桶。

一般對2歲以後的寶寶而言,上述表達,已經不是特別大的難事,一周左右的訓練即可完全實現。

但在前後的一個多月里,外出時一定要隨身攜帶多條內褲、外褲、訓練褲,以備不時之需。

培養夜間控制排便習慣

日間訓練完成後,進行晚間訓練。

睡前控制飲水量,每天晚上睡前,先帶寶寶去馬桶上尿一次,然後不穿紙尿褲入睡。

讓寶寶在睡前排空,逐步推後半夜裡起來尿尿的時間,慢慢建立夜間控制排尿的習慣,基本上7-10天,就可以做到整夜不尿。

隔天一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去上廁所。

一般不太建議半夜叫孩子上廁所,如果發現孩子睡前飲水太多、情緒特別興奮或者身體特別疲憊,不妨給孩子穿上紙尿褲,或者用隔尿墊。

03別忘了言傳身教

這個階段的寶寶,會通過模仿進行學習。

我們不妨抓住他們這個特點,寶寶在馬桶上排便時, 由同性家長陪伴上廁所。

可以邊做邊講解,進行示範,寶寶會通過模仿,掌握一些如廁的技巧,逐漸養成習慣。

如廁訓練雖不簡單,但也絕非難事。 它需要的也只是你多一些耐心而已。

放心吧,每個孩子最終都能順利學會控制自己的屎尿屁,就算寶寶沒能像你所期望的那樣快,大不了就是多穿幾包紙尿褲,大不了就是多洗幾條褲子。

就算再用一年紙尿褲,又能怎樣呢?

關於我們

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目前就職於三甲醫院;

C媽-報社育兒編輯,熟悉兒童心理學、教育學

CC-7歲高需求女寶一枚;

DD-1歲天使男寶一隻。

養育CC&DD兩個孩子,讓我們明白:

有太多人教你怎麼做一個好孩子,

卻很少有人教你怎麼做一個好父母。

於是創辦公眾號「CC爸媽」、「CD爸媽」

推廣「中國父母學習計劃」,

致力於讓更多父母加入科學養育的大隊伍,

一起少走彎路,一起做「中國好父母」!

這裡是「CD爸媽」

專注孕期和低齡寶寶的MINI社區。

加入我們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_n8tHgB9wjdwRpvTrq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