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目錄
一、OLED行業概述&產業鏈
- OLED概述
- OLED製程與產業鏈
- OLED關鍵材料
- OLED主要設備
二、OLED供需分析
- 供給端:產線匯總
- 需求端:分應用
三、OLED行業核心標的
報告摘要:
OLED——最具潛力的新型顯示技術,開始逐步替代LCD:
- OLED也稱「有機發光二極體」,是繼CRT、LCD後最具潛力的新型顯示技術。它能夠實現自發光, 具有驅動電壓低、快速響應、超輕超薄、柔性顯示、對比度高、可視角廣、適用溫度範圍廣、抗震 性好等性能優勢。
- OLED在1979年由鄧青雲教授偶然發現,在這之後,隨著OLED技術的不斷改進,其商業應用化趨勢 也愈發明顯。自2015年,各面板廠商紛紛投資OLED,OLED替代LCD進程開始加速。
2018年全球AMOLED市場產值同比增長13%,主力為智慧型手機
- 根據DSCC數據,2018年全球AMOLED市場產值達到265億美元,同比增長13%;智慧型手機仍然是AMOLED最主要應用,占比達到80%以上;其他應用主要包括智能電視(2018年產值超過20億美 元,占比超過8%)、智能手錶(2018年產值超過10億美元,占比超過4%)、平板電腦、筆記本電 腦、顯示器、車載中控等
- 預計到2022年,全球AMOLED的市場產值將達到489億美元,其中可摺疊OLED市場產值將達到55億美元,占比達到16%;OLED電視和智能手錶的市場產值將分別達到60億美元、14億美元。
手機OLED面板出貨增長,滲透率將於2020年達21%
- 2018年市場上柔性OLED和剛性OLED顯示屏市場保有量比例幾乎相當,預測後續柔性OLED顯示屏 上升速度應該會超過剛性屏;
- 在智慧型手機方面,預測柔性AMOLED屏的出貨滲透率將於2020年達到21%,超過3.5億片;到2022年,柔性AMOLED屏在智慧型手機面板市場的滲透率將提升到30%,加上剛性AMOLED屏的滲透率超 過50%。摺疊屏手機發展趨勢清晰,但受制於產能和價格等因素,真正發力將在2020年以後,預計2019年全球可摺疊手機出貨量不超過300萬部,占比不足0.2%,2022年滲透率達到4%
從iphone螢幕尺寸的變化可見人們對智慧型手機大屏化的需求與日俱增,而現在智慧型手機主流旗艦機 型的螢幕尺寸基本在6左右,繼續增大將是對便攜性和可操作性的巨大挑戰,因而摺疊屏設計應運而 生。「摺疊屏」需要整塊柔性OLED螢幕,進行「內折」或者「外折」,因為技術難度較大,目前市 面上尚未量產機型。
OLED 電視是近幾年創新的TV新一代顯示技術產品,由LGE、創維、康佳、長虹等品牌開始推出,2017年Sony等日本品牌加入,2018年LOEWE、Arcelic等歐洲品牌加入,2019年海信以「更好的 OLED」口號加入。由於目前大尺寸OLED面板由LGD壟斷,產能受限,致使OLED 電視單價過高, 預計2019年銷售量為350萬台,全球占比約達1.5%,主要銷往美國和歐洲。中國銷售量預計為34萬 台,在全球占比仍不到10%。
隨著OLED技術突破以及大眾對燈具性能的追求,OLED照明快速崛起。目前OLED照明最有發展前景與最 成熟的應用市場是汽車照明,2016年推出的BMW M4 GTS是第一款在尾燈中採用OLED技術的商用車, 除此以外,OLED照明廠商也正在積極打進商業照明行業。目前在OLED照明產業布局的有LGD、OSRAM、GE、OLEDWorks、Konica Minolta先鋒合資公司、翌 光科技等企業。據LEDinside預測,OLED照明將2021年成長至1.91億美金,平均年成長率達1.07%。
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增長迅速,2018年出貨量達1.7億台,同比增長27.5%,中國2018年可穿戴設 備的出貨量達7300萬台,比2017年增長了28.5%,未來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張可期,這給可 穿戴AMOLED設備生產發展機會。據IHS表示,LGD是全球領先的AMOLED智能手錶和可穿戴設備供應商。2017年,LGD為智能手錶出 貨了1064萬片AMOLED顯示屏,市場份額達到41.4%,LG也是蘋果手錶AMOLED顯示屏的獨家供貨 商。三星顯示為第二大可穿戴AMOLED生產商,占據34.8%的市場份額,兩者共占到市場的76.2%。
目前車載顯示市場主要由液晶面板技術掌控。車載OLED作為一種新的顯示技術,在傳統的儀表、中控 到HUD、流媒體後視鏡、照明等均有涉及。OLED車載設備由於高額的成本,較低的良率以及Micro LED強有力的競爭,目前仍在處於初步發展時期,但市場潛力依然很大。
量子點在照射光線或供給電流時會根據粒子的大小表現出不同的顏色,粒子小則看到藍色短波光,粒 子大則看到紅色的長波光,這種發光特點能夠有效地應用到顯示屏當中。量子點應用主要分為兩種方 式——光致發光PL(先吸收光再發射光)和電致發光EL(在電流作用下自發光),在這兩種應用方式 下,目前的量子顯示屏大致可分為四種,商用化的基本是光致PL類型。雖然QLED(量子點EL)比OLED色域更廣、純度更高、材料更穩定以及成本更低,但面臨著諸多技術難題,仍在積極研發中。
「微型LED(Micro LED)顯示」技術是將超小型LED作為像素來製作顯示面板。微型LED顯示屏與OLED類似,是由RGB子像素自發光,因此可視角度大,發光效率高,色彩清晰。不同於LCD,微型LED可以驅動每一個像素,因此擁有無限對比度,響應速度也很快。Micro LED應用廣泛,除了電視、手機類顯示螢幕外,還可應用於可穿戴設備和虛擬顯示設備以及汽 車和其他環境的平視顯示器中。得益於高對比度和低功耗,Micro LED潛力巨大。
……
報告摘要:
……
溫馨提示:如需原文檔,請登陸未來智庫www.vzkoo.com,搜索下載。
(報告來源:西南證券;分析師:陳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