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陵縣平達鄉位於縣城東南部,距縣城98公里,擁有國土面積345.11平方公里,全鄉轄10個村(社區)121個村民小組,地處平達鄉南邊的安慶村下陸根組,就是平達鄉121個村民小組中的一個,下陸根組距村委會所在地16.8千米,距鄉政府所在地26.8千米,現共有農戶65戶275人,共有耕地面積2017.2畝,人均耕地可達7.3畝,林地2951.3畝。下陸根組位於沿江一線,為典型的亞熱帶氣候,主要以種植香料煙、甘蔗、烤煙等作物和發展肉牛養殖為支柱產業,並加大外出務工就業增收,如今下陸根組已成為安慶村人均收入水平相對最高的村民小組。但是,誰會想到如今全村這個「最富裕」的村民小組,其實還是雲南省的一個滑坡地質災害隱患監測點,它能快速穩健的發展離不開當地老百姓勤勞的汗水,更離不開黨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正確指導和有力保障。現在,就讓我們回過頭來看一下平達鄉安慶村下陸根組的發展歷程。
下陸根百年古樹
一、山體滑坡存隱患,擔驚受怕苦連連
(一)隱患未除。平達鄉安慶村下陸根組山高嶺大,屬於地質災害多發、易發地區,於2012年納入全省滑坡地質災害隱患監測點,因威脅人口超過100人,屬於中型地質災害隱患點。該地質災害隱患點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蠕動變形,並有逐年加強趨勢,90年代初,當地村民對處於滑坡地表的農田進行了水改旱,之後滑坡發展趨勢有所減緩,但是山體滑坡的跡象始終沒有得到徹底根治。
(二)人心不穩。一直以來,世代生活在下陸根的村民們,始終深受滑坡地質災害隱患的困擾,每天都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特別是每到雨季來臨更是提心弔膽、夜不能寐,有的農戶甚至是家門緊鎖、投親靠友,因此,山體滑坡坍塌,已嚴重影響到了當地村民求生存、搞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用當地老百姓的話說,「大家天天都是過著『命懸一線』『人人自危』的日子,哪裡還有什麼心思去修房蓋屋、發展生產和增收致富。」
(三)產業不興。雖然下陸根地處亞熱帶氣候,有著發展種植香料煙、甘蔗和烤煙等產業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村民們也想通過引水澆灌莊稼來發展壯大產業和建設美好家園,但是又怕引水反而更會加劇山體滑坡坍塌,他們始終懷著既矛盾又後怕的心理,因缺水乾旱和無心栽種導致土地長期荒廢閒置,放眼望去方圓的大梁子上都是光禿禿的黃土坡一片。
(四)生活窮困。村民們人心惶惶,無心蓋屋修房,家舍簡陋破爛,進入村組的道路夏天讓人灰頭垢面,雨水天又變得泥滑路爛,人居環境更是看不下眼。當地村民因為無心栽種,沒有了支柱產業支撐,也就沒有什麼主要經濟來源,再加上提心弔膽,日子過得苦不堪言,對幸福生活也沒有過多美好的期盼。
二、政府施策治隱患,科學治理成效顯
(一)科學決策。90年代初,下陸根當地村民雖對農田進行水改旱,滑坡有所減緩,但是滑坡隱患始終沒有得到徹底根治,特別是自2005年以來,在每年雨季山體均不同程度出現拉裂下沉的滑坡跡象,嚴重威脅到下陸根57戶249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初步估算潛在威脅財產300餘萬元。當時因涉及群眾較多,且整體搬遷涉及選址征地、工程建設、資金投入和群眾拆除重建以及後續生產生活發展等多方面深層次的問題,如果進行整體搬遷,既不符合當時的客觀實際和當地的群眾意願,也沒有相對成熟的外部條件,但是下陸根地質災害隱患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矛盾卻日益突顯,所以應急治理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顯得尤為重要和極其關鍵。龍陵縣平達鄉黨委政府積極向上彙報爭取,通過市縣相關部門及專家組多次現場勘查、風險評估、綜合研判和充分科學論證,決定對下陸根滑坡隱患點進行工程治理。
(二)強化保障。群眾生命安全大於天,平達鄉黨委政府始終把地質災害防治同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和脫貧工作有機結合、有序推進,共向上爭取到市縣兩級地質災害應急治理工程建設資金71.59萬元,對下陸根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應急治理,全力解決下陸根群眾最焦心、最迫切的問題。
(三)成效顯著。整個項目先後分為兩期實施,第一期項目從2013年12月—2014年4月,共修建漿砌石排水溝渠700米;第二期項目從2015年12月—2016年4月,共修建漿砌石排水溝渠607米、構築擋土牆103米、鋪築道路286米。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後,截排水溝引導、攔截了大部分的坡面水,既很好地保護了坡底下部村莊,從而也極大地緩解了下陸根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地質活動。根據工程後續監測和數據分析,2016年至今下陸根地質災害隱患點再未出現明顯山體滑坡跡象,常年困擾村民的山體滑坡隱患問題得到解決。
三、自力更生興產業,增收致富幸福甜
(一)人心穩了。工程治理的成效已經全面顯現,地質環境實現了穩定安全,村民們再也不用像過去那樣每天都是提心弔膽,大家心理踏實了,日子恢復平靜了,大夥幹事創業的激情也有了,現在大家都在一門心思的發展產業抓經濟、修繕家園建家業。現如今,下陸根的村民們對脫貧增收致富都來了勁頭,都甩開了膀子舒展了眉頭,對美好的幸福生活也有了盼頭,家家戶戶都在你追我趕抓經濟搞發展,都在進行人居環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和加強鄉村治理,左鄰右舍文明有禮、一團和氣,大家都有說有笑,喜上眉梢。
採摘晾曬香料煙
(二)產業興了。下陸根的村民們聽從黨的號召,緊跟黨的步伐,積極投身到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建設中,大家大力發展香料煙、甘蔗、烤煙等傳統產業,積極培育核桃、堅果新興產業,不斷壯大肉牛養殖產業,來增加收入,帶動脫貧致富,走上小康路。當前,下陸根的65戶農戶都實現了產業發展全覆蓋。2020年,下陸根共有41戶農戶種植了238畝香料煙,預計交售香料煙葉952擔,將實現產值119萬元;共有13戶農戶種植了110畝甘蔗,入榨660噸,實現產值27.7萬元;共有16戶農戶種植了97.7畝烤煙,預計交售煙葉223.2擔,將實現產值30.7萬元。下陸根共有29戶農戶發展肉牛養殖,其中養殖規模達到50頭的有1戶、達到30頭的有1戶,達到20頭的有2戶,達到10頭的有1戶,目前,養殖的肉牛已出欄35頭,尚存欄85頭,將完成肉產量21噸,預計實現產值約60萬元。下陸根還在坡地上種植了核桃、堅果樹苗,即可固土護坡,還可通過套種來培育新興產業,共種植核桃80畝1040棵,種植堅果860畝17200株,已種植了4年,現已開始掛果。下陸根在外務工人員31人,按每人年均收入4萬元估算,一年總收入約124萬元,在外經商10人,按每人年均收入10萬估算,一年總收入約100萬元。初步估算下陸根一年的總收入可達約461.4萬元,實現人均收入約16778.2元。
肉牛養殖
(三)百姓富了。在下陸根的田間地頭,放眼望去,你會看到這樣的一番景象,以前一片片光禿禿的黃土坡已經披上了綠衣裳,有連片的甘蔗地,有滿山的香料煙,有一棵棵核桃樹,有一株株堅果樹,時下,村民們正在搶時令抓生產,大家都忙著採收烘烤香料煙、搶收砍運甘蔗和做好烤煙等產業作物的春耕備耕,到處都能看到農家忙碌的身影和滿臉豐收的喜悅。若是累了就在古樹下乘涼小憩,大家嘮一下嗑,探討一下產業發展的好做法,交流一下成功的好經驗,對比一下今年經濟的收入情況,或是討論一下國家的惠農好政策,其中談論較多的要數寨子上那幾家養殖肉牛和種植香料煙的「大戶」,細細聽來,這些產業發展「大戶」今年又將會有一筆可觀的收入。步入農戶家中,你會看見家家蓋了新房,有了摩托、電視和電冰箱,還有好幾戶人家已經開上了轎車、建起了洋房,生活幸福甜美,好日子過得有模有樣。
(四)村寨美了。現在,下陸根滿坡的核桃、堅果樹正在茁壯成長,已慢慢的蓋滿了一個個山崗。走進下陸根村寨,你會看到那村舍依山而建整齊有序,家家戶戶蓋起了前屋後院,道路全部硬化成了乾乾淨淨的水泥路面。待到晌午時分,寨子裡金雞啼鳴、裊裊炊煙,到處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風景。村寨里隨處可見的一棵棵百年古樹,根深蒂固枝繁葉茂,在為村寨默默的守望,漫步其間陣陣清涼,清風拂過瑟瑟作響。看那涓涓溪水嘩嘩流淌,順勢而下噴洒入大汪塘,暖風輕撫著水面上泛起的粼粼波光,池面上的青草浮萍盡情的隨波蕩漾,池塘邊的那楊柳也在湖面上投下了婀娜的綠妝。眼前這個欣欣向榮的美麗村寨,生活著勤勞善良的下陸根人民,就像是陶淵明眼中那依山帶水的世外桃源,讓人流連忘返。
如今,平達鄉安慶村下陸根組的老百姓都趕上了好時光、遇上了好政策、過上了脫貧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好日子。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平達鄉人民群眾將繼續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通過不斷加強生態治理、強化鄉風文明、發展壯大產業和促進增收致富,全力打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為如期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總要求的鄉村振興戰略夯實基礎,也為今後我國全面實現農業強、農村美和農民富的強國夢做好鋪墊。(魯大年)
(責編 家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5rPEnEBiuFnsJQVy3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