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房地產行業的問題已經講過很多了,目前來看我國行業收入最高的還是集中在幾個而已,比如:網際網路、金融、專業服務和房地產行業。雖然說這幾年房地產行業的利潤和銷售數據得到下降,但是不得不說房地產行業比起其他行業(尤其是傳統製造業)來說還算是暴利行業。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房地產行業的利潤率有所下降是真的,但是比起傳統製造業來說算是高利潤了
媒體公布的2018年房企毛利率排行表
根據2018年的數據顯示,多數上市房企的毛利率在30%以上,圖上所示是媒體公布的2018年房企毛利率排行表,可以看到毛利率都在30%以上,最差的房企維持10%-20%的毛利率也是正常的。這個毛利率在傳統行業來算是比較高的了,尤其是相比於傳統製造業來說,一般毛利率在10%左右。就以2018年的服裝行業為例,根據中國服裝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百強企業的平均利潤率為11.07%;這也是為何我說,哪怕房地產行業已經步入了穩定期,也是屬於暴利行業的原因。
房地產行業在暴利的情況下為何還會出現資金鍊問題?其實還是因為高負債引起的
開始之前先問大家一個問題,2019年大家認為的一線房企中在媒體負面報道中頻繁出現的都是哪幾個?無疑碧桂園、融創、綠地,為何會是這樣呢?根據2018年標準地產研究院據上市房企2018年財務報表及公開資料整理統計,發布的《2018年中國上市規模房企利潤率排行榜》中,融創、綠地等企業的毛利率基本屬於行業平均值以下,比如:碧桂園為27.03%、融創為24.96%、綠地更慘為15.35%;這也是為何今年這兩三家房企今年會頻頻暴雷的原因。除去進入融資端調控加大了房企融資難度和成本外,主要還是因為這幾家房企的負債率過高導致的,基本上超過80%以上負債率的房企,其中不少的利潤都是要用來還債的。幾點觀察:
某售樓部現場
第一、在國家加大對於融資端調控後,房企的融資成本升高,依賴過去的高周轉模式,用時間來換取空間的玩法已經不合適了。一直以來相信很多朋友都跟我一樣有一個疑問「為何房地產行業利潤率這麼高,房企卻那麼差錢?」其實說到底很多房企在積累了前期財富後,為了快速擴大把金融槓桿利用到了極致,最後的結果就是碧桂園和融創等的模式。依靠速度來換取空間的玩法,最後的結果就是房屋質量和設計讓人詬病。
第二、房企未來要想真正生存下去,降低負債率,提上房屋質量才是根本。盲目的地產擴張,盲目拿地的後果就是需要不停的借債,然後還貸,擊鼓傳花的遊戲總會有到頭的時候。看得明白的地產企業要麼開始轉型(比如:恆大、萬達等),要麼開始降低負債率(SOHO就是這樣),那些還在盲目擴張的企業,要麼是「管不了」要麼是「不想管」。說到底了,很多房企還是跟政策風口的。
綜上,房地產行業目前來看還算是暴利行業,只是這種暴利在巨大的負債面前打了對摺而已。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喜歡記得點贊、轉評、關注,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pSdCW8BMH2_cNUgIlP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