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分紅險能避稅嗎?個人股東分紅如何避稅方法?

2019-07-22     納稅籌劃小蔣

個人股東分紅避稅方法?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關於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投資者徵收個人所得稅的規定〉執行口徑的通知》(國稅函[2001]84號)規定,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對外投資分回的利息或者股息、紅利,不併入企業的收入,而應單獨作為投資者個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稅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以合夥企業名義對外投資分回利息或者股息、紅利的,應按《通知》所附規定的第五條精神確定各個投資者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分別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稅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在我國,因為東西部發展不均衡導致很多地區經濟跟不上,貧富差距比較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直是國家的重要戰略目標。一個地區企業的增長數量往往能影響到該地區GDP的增長,對於西部地區而言除了本土企業,涉及到招商外地企業就比較困難,因為當地可能沒有好的資源環境、便利交通、優質市場能夠吸引到企業,這就使得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一直處於一個難以提高的水平。但近幾年,西南地區的政府部門響應國家號召,出台了各項招商引資的政策,其中對於企業稅收來講最重要的就是總部經濟稅收優惠政策,通過總部經濟招商在稅收窪地註冊有限合夥企業,讓有限合夥企業成為股東,20%分紅稅照常交,但是交完稅後會有地方財政返還稅款地方留存部分20%-70%(視園區而定)

外籍個人從外商投資企業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不繳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4]20號)第二條第八項規定,外籍個人從外商投資企業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但是,境外居民個人股東從境內非外商投資企業在香港發行股票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國稅發[1993]045號文件廢止後有關個人所得稅征管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1]348號)的規定,應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由扣繳義務人依法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個人股東取得以盈餘公積金派發紅股要繳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股份制企業轉增股本和派發紅股征免個人所得稅的通知》(國稅發[1997]198號)規定,

一、股份制企業用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不屬於股息、紅利性質的分配,對個人取得的轉增股本數額,不作為個人所得,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二、股份制企業用盈餘公積金派發紅股屬於股息、紅利性質的分配,對個人取得的紅股數額,應作為個人所得徵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原城市信用社在轉制為城市合作銀行過程中個人股增值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的批覆》(國稅函[1998]289號)規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股份制企業轉增股本和派發紅股征免個人所得稅的通知》(國稅發[1997]198號)中所表述的"資本公積金"是指股份制企業股票溢價發行收入所形成的資本公積金。將此轉增股本由個人取得的數額,不作為應稅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而與此不相符合的其他資本公積金分配個人所得部分,應當依法徵收個人所得稅。

例如,某居民個人投資者取得投資的股份制企業用資本公積金(股票溢價發行收入所形成的)轉增股本,假設核定金額為10萬元;用盈餘公積金派發紅股,假設核定金額為15萬元。根據規定,個人取得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10萬元不徵收個人所得稅,而取得盈餘公積金派發紅股15萬元應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即3萬元(15萬元×20%)。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轉增註冊資本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覆》(國稅函[1998]333號)規定,對公司將從稅後利潤中提取的法定公積金和任意公積金轉增註冊資本,實際上是該公司將盈餘公積金向股東分配了股息、紅利,股東再以分得的股息、紅利增加註冊資本。因此,對屬於個人股東分得並再投入公司(轉增註冊資本)的部分應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稅款由股份有限公司在有關部門批准增資、公司股東會決議通過後代扣代繳。

個人分紅險可以避稅嗎?

就分紅險本身而言,分紅其中一項是利差,而分紅的目的也是分享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果,如果資本利得稅開徵,分紅保險的分紅確實可以免徵,這點要優於在二級市場投資保險公司的股票。對於遺產稅、養老金的遞延納稅,分紅險都可以規避,甚至在某些國家買保險的支出還可以稅前列支,減少個人所得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u45GGwBmyVoG_1Zzm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