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盛產精英,卻捲入打不贏的兩次大戰,為什麼決策會這麼愚蠢?

2020-09-15     塞上曲

原標題:德國盛產精英,卻捲入打不贏的兩次大戰,為什麼決策會這麼愚蠢?

希特勒

德國人做事嚴謹、講究紀律,但他們也是活人,整個國民對國家走向也有不同思路。

鑒於德國的中歐位置,他們四周都存在競爭對手,主要是東邊的俄國、西邊的法國。德國人對外思路無非是2種:要麼維持均衡,讓強鄰有安全感,保持德國的領先;要麼打仗,將強鄰打趴下,保證德國的霸權。

他們就是這麼可悲,不存在時而打仗、時而談判的可能,畢竟強大的德國讓鄰居們也不安。沒有固定對外政策的德國,會更加引起他們的不安全感,從而導致群雄主動圍毆德國。

勝利的普魯士軍隊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德國,主要執行的是俾斯麥的政策,在各方面搞平衡。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歐洲列強都看到德軍放棄繼續進攻法國的善意,而俾斯麥為德國的利益,搞出「雙保險」同盟來壓製法國。

這段時間德國人的國家決策是「和平」,那麼俾斯麥的雙保險是什麼呢?就是建立和周邊國家的同盟關係,主要是2個:1879年的德奧同盟、1887年的德俄同盟。應該說,那時候德國跟俄國的關係還不錯,主要是怕法國人要復仇。

然而,威廉二世當上德皇之後,一心要謀求世界霸權,認為完成工業化的德國,根本不用害怕法國、俄國,要敢打敢拼。於是,俾斯麥被迫退休回家,德國人走向戰爭之路……

德國男女

為什麼德國爭霸一定要兩線作戰?一是兩邊的列強遲早會動手,二是德國經受不住消耗戰。因此,德國人戰略就是「殲滅戰」,要儘快取得東線或者西線的勝利,然後集中兵力對付另一邊。

德國人才再多也不頂事,你們無法擺脫跟法國人、俄國人(蘇聯人)打仗的困境,這是戰略的必然之路。以威廉一世、希特勒在德國的權力和地位,他們主動要挑起世界大戰,德國的反戰人士是毫無辦法的。

德國人尋求全面取得勝利,儘管難度極大,不過他們有1個優勢,德國人的性格適合搞精細化戰略,德軍參謀部那也是赫赫有名的存在。

墜毀的納粹zhan'ji

霸主會欺負人,這簡單的道理,歐洲列強也明白。除了自己,他們絕對不允許歐洲大陸出現其他霸權國家,尤其是英國人最為典型。其實,其他國家也差不多,比如拿破崙時期,俄國人早期還跟法國好過,後來直接鬧掰。

德國人認為,只有敵人被德國牽著鼻子走之外,德國已經無路選擇。事實卻很殘酷,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里遭遇失敗,儘管美國人對德國人的戰爭水準評價很高,但德國人再高明也不足以贏得戰爭。

提到戰爭的勝利,同盟國的戰力是1個非常重大因素,一戰里德軍是主力軍、奧軍戰鬥力不行、義大利直接轉投陣營,二戰里德軍還是主力軍、義大利是坑人的隊友、西班牙是騎牆的態度、日本千方百計避免與蘇聯發生衝突。總而言之,德國人的兩線作戰,冒的風險很大,而成功機率很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QpDj3QBeElxlkkaWBLY.html